APP下载

谈谈对纸质文物的保护措施

2017-12-18尹晓琳

魅力中国 2017年47期
关键词:保护措施

尹晓琳

摘 要:在记录人类文明的工具中,纸张是最重要的载体,它承载了各大重大事件,被列为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中,纸质文物具有的价值是不可轻视的,它包含了科学价值、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通常在各国博物馆中都保存着一定数量的纸质文物,博物馆发挥的作用是确保纸质文物的安全,其任务艰巨性不言而喻。通常来讲如果对一件纸质文物保护不到位或采取错误的收藏方式,,那将会是纸质文物陷入到难以补救的境地。我们的前人对文物的保护十分看重,将书籍放在函套中,为字画制作精美的画匣。本文主要从实际角度出发,结合博物馆工作人士,来阐述对纸质文物进行安全保护所需采取的关键方法。

关键词:纸质文物 保护 措施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纸质文物定义为具备历史意义和艺术意义的以纸张为记录方式的古代文物。纸质文物也有一个细致的分类,例如古代书籍与字画、档案文献等等,这些东西是一个民族成长的缩影,包括其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等内容,为了是后人能够更好的学习前人的文化和习俗,首先就要对这些文化进行严格的保护。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有价值的文物数量只会越来越少,并且它们不能被复制,所以一旦文化出现丢失,这些文物承载的艺术、精神、文化、历史价值也会跟着消失。

1、紙质文物出现损害的只要原因

1.1文物自身原因

在博物馆参观厅里,大部分是以人造纸张、绸缎、丝绸、锦缎等为书写材料的纸质文物。这些制作简单的书写材料有很大的弊端,例如脆弱易破损,而且分子构成相对不稳定,可能在各种环境下分解。所以,在展览时如若发生一些特殊情况,如昆虫啃咬、反生大水或霉变,那么将会带给纸质文物巨大的灾难。从纸质文物的化学构成上来看,其构成成分主要为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容易遇水分解,被空气氧化从而变得泛黄,脆弱易折,变软等。

1.2环境因素

1.2.1温度和湿度。在对文物进行保存时,如果对温度和湿度控制的不到位,将会对纸质文物产生损害。一般来说,过高的温度会使空气变得潮湿,在这种环境下,纸质文物受潮湿空气影响会使颜色变得古旧并发潮。另外,过度潮湿的空气也会加速繁殖微生物,对纸质文物产生进一步的损害。再者,过低的温度也会致使空气变得干燥,纸质文物处于太过干燥的条件下对减弱会对纸张的抗张力进行削弱。

1.2.2有害的气体。在各种环境条件中,有害的气体对纸质文物的破坏难以避免。举例来说,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显酸性,会降低纸张的机械性,导致纸张脆弱易折,严重的话会碎成粉末。再比如空气里的氢硫酸有十分强大的漂白力度,会使纸质文物上的墨水和作画颜料发生褪色。

1.2.3粉尘。空气中的大量粉尘也会对纸质文物的保存造成不利影响。当粉尘粘附在纸质文物上的时候,伴随着整理文物并对其翻阅与使用,会使纸张之间发生摩擦,致使产生毛刺和穿孔,大大降低的纸质文物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粉尘中包含相当多的霉菌孢子,恰巧霉菌孢子的繁衍和传播正需要以文物为媒介,这就造成了纸张发生严重腐烂。

1.2.4日光照射。当光照射于纸张时会发生辐射作用,与纸张同时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一旦室内温度达到30度,就会是纸张迅速变黄并变脆。在日光的照射下,会产生一连串的化学反应,是文物快速分解。

2、保护纸质文物应采取的措施

纸质文物的修复与保护是一环极具技术含量的工作。在修复保护过程中,负责保管的专业人员一定要受过相关知识技能的专业培训,并能够制定缜密的保护方案,做到操作万无一失且要有很好的耐心,如果做不到这些,就无法达到专业修复和保护的要求,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再次污染文物。面对纸质文物的修复和保护这一十分庞大的课题,保管员要把目光放长远,切勿只局限于文物的本身,懂得如何使周围环境变得有利于纸质文物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采样让纸质文物流传千古。

2.1为纸张脱酸

纸张的酸性有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变质所致,有的是在制造过程中遗留的。现代的机制纸,都是经过强力的化学作用加以清洗和漂白的。因此,在纸中还残留有硫酸、明矾和氯漂白剂等。这些都容易引起纸张腐蚀、朽坏。酸性纸的耐折力低,当纸张的pH值低到4~4.5之间时,就变得相当脆弱。如果发现纸的pH值低于5.6,就应当采取脱酸措施。

脱酸的方法可用石灰水 (氢氧化钙溶液) 饱和溶液(浓度约0.15%)或碳酸氢镁溶液浸渍纸,约20分钟后,纸的酸性即被中和。不用水的脱酸方法可用氢氧化钡甲醇溶液浸渍、甲基化镁作烟雾剂或采用气相二乙基锌除去旧纸张的酸性。

2.2 对纸张开展防虫以及防霉菌工作

在对纸质文物进行保护的时候,除了进行常规的防潮工作之外,还需要进行防虫以及防霉菌的工作,纸张的原材料之中一般含有有机物质成分,工人在进行纸张生产的时候,还会在其中加入一些淀粉、动物胶成分,在对纸质材料进行装订的时候,会需要使用一些浆糊以及胶水,这些纸张的原材料都会给虫子以及霉菌提供滋长的环境,如果这种滋长的环境具有潮湿以及温暖的条件,还会使纸张中的虫害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其蔓延的速度也会逐渐加快,因此纸质文物的保护人员需要将防霉菌滋生以及防虫害的工作做好,对纸质文物实施消毒工作,以此达到防治虫害损伤纸质文物的目的,在开展对于纸质文物的消毒工作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开展消毒工作,首先可以使用常规的杀虫剂来进行熏蒸消毒工作,另外一种消毒工作主要是借助具有防霉效果的药纸,这种药纸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器种类也比较繁多,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防治需要来进行对其进行使用,可以直接将这种药纸夹在纸质文物之中,就能到达相对比较好的杀菌效果,如果保护对象是相对比较大的卷轴,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具有极高的杀虫效果的杀虫剂对其进行保护。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要对密封盒实施合理有效的防水工作,可以借助保护网来实现防水需求,从保存环境方面来解决虫害的问题。

2.3 纸张的保存环境气候

首先,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纸张易于吸水,过量的水分会使纸张性能减弱。因此,保存纸质文物时,必须注意防潮。库存或陈列时的气候条件应当稳定。温度应保持在15.5℃,湿度保持在60%。否则,纸张纤维的抗张强度会受到很大影响,并可能滋生大量的细菌微生物。

其次,室内要加强通风。闭塞的收藏环境会使有害气体长时间停留,加快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化学反应后会损害纸质文物,因此加强通风。

第三,严格控制好光源的照明强度。陈列纸质文物时,照明水准不宜超过50勒克司 (Lux)。对于特别珍贵的字画,应尽量缩短陈列的时间,珍品最好在暗处保存,以复制品陈列为妥。窗户的玻璃应一律改为毛玻璃或茶色玻璃,阳光中的紫外线和太强的光线环境对纸张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2.4 纸张的加固

脆弱的纸张,用“夹衬法”加固。夹衬法有两种:一种是在纸张的前后两面各罩上一幅丝网,用淀粉浆糊作粘着剂;另一种是把纸张夹在两层醋酸纤维素的薄膜中间,加热压合。夹衬只有在酸性去除后(pH6~9之间)做才有效,否则不能阻止纸张继续变质。

3、结束语

作为祖先文明的受益者与后代的教育者,我们应对保护纸质文物怀有高度的责任感。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更是引导我们日后不断壮大的最好素材。然而,这些珍贵的文物正在慢慢减少,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保护纸质文物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要不断努力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破损双面字迹档案纸张去酸加固技术的集成研究[J].张美芳,朱强.档案学通讯.2016(01).

[2]馆藏纸质书画文物上霉菌的分离与鉴定[J].唐欢,王春,范文奇,周理坤,马冠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5(02).

[3]浅谈纸质文物深化保护[J].齐志霄.才智.2013(08).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护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