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

2017-12-18许爱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高职院校

【摘要】目前中外合作项目并不能受到考生与家长的青睐,与普招相比处于弱势的地位。课题小组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英海本专业、旅游管理的学生分层的进行了学风、学生思想动态以及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4QNZX-03)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83-01

近年来,江苏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在统招批次中一些高职院校并不能完成录取名额,同时投档线也是省教育厅划定的最低投档线,与普招相比处于弱势的地位。加上江苏省历年来生源不断减少,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由于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不好等原因已经停办。保证和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探索符合当前形势的学生管理创新方式迫在眉睫。面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出现瓶颈的问题,因此课题小组成员根据研究计划,首先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英海本专业、旅游管理的学生分层的进行了学风、学生思想动态以及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

一、三个专业学生基本情况和突出问题

2010年至2013年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开设了物流管理、商务英语海本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入校后呈现学习散漫、学习目标不明确、克制力低等,部分同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出现旷操、旷晚自习、旷课等问题。三个专业主要核心问题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学生英语基础呈现分水岭的情况,基础薄弱的同学学习目标不清晰,学习习惯懒散,无法应对在校期间英语课程的学习和要求。第二,存在一部分同学不打算出国,毕业后直接工作或是转本(升本)的情况。所以,对雅思课程的认识模糊,不愿意投入精力学习。第三,部分同学是计划从学校对接的学校出国学习,二级学院学生事务管理办公室并未做好对接。学生对如何在校出国的程序一无所知,出现咨询求门无路的境地。这三方面的突出问题造成了中外合作办学在学生在管理方面呈现迷茫的态势。

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项目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江苏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经停办,停办原因主要有以几点: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不好、收益不好、外方主动停办、教学效果不好等,导致高职院校招生生源质量下降。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办较晚,没有较多的可行性经验。为了解决目前学生管理的困境,提升办学水平。综合校内外调研结果,将该校办学存在的问题做以下分析:

(一)办学理念思路不清晰,缺少总体规划

目前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办学理念并不适合学校自身情况,绝大部分是迫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倡导、应付评估检查等需要。其次,抱有宣传学下的知名度,增加创收的目的。在创办之前未深入调研,专业开设和实师资配备等都临时搭架子,导致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項目现状是乱象丛生,项目的成效、是否具备开展实力得不到保证。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项目专业开设之后,总体规划欠缺,特色不鲜明,无法吸引考生和家长。同时,由于现实生源不断减少,招生质量下滑,导致该校办学水平较低。

(二)办学模式不合适,缺少质量监控

合作办学需要教师业务素质高,学生英语能力强,这对教师和学生是一种能力考验。专业课由外方教师担任在办学中较少见到。中方的专业课程教师在专业能力、教育理念、授课能力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中外合作项目办学模式有以下2+1模式、3+0模式、3+1、3+2模式。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是三个专业采用的3+2模式,指3年在国内就读,获得国内专科文凭,2年在国外就读,获得国外文凭。在调研中结果中发现学生和任课老师对对接学校一情况并不了解,比如:英语要求、国外学校要求、对接的国外的学校有哪些等涉及的细节问题一概不知。同时,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授无法满足学生在外求学对英语的要求。专业一味的照搬国外,对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模式,没有经过认真分析和消化。

三、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对策

(一)整合校内资源,树立专业品牌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费高于普通专业的2-3倍,本着取之于生、用之于生的原则,要加大对软件和硬件的投入。加强配套专业教师的培训,开设专门的语言强化课程,开展与外籍教师的课程研讨和教学研讨,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二)以学生为本,解决学业发展疑惑

针对该校三类同学的情况,学生管理办公室分别开设了四个方向的专题。第一专题,邀请转本成功的学生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班级开展座谈会,将学生对转本的疑问全面、细致的做解答。第二专题,邀请学校继续教育学院的老师为学生讲解升本途径的相关问题。第三专题,开设了就业专题报告,对未来就业领域、具备技能、就业区域选择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第四专题,对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了出国途径的咨询会,将国外对接的学校、专业要求等方面都做了全面的介绍。以上四个专题,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提高生源素质,加强学生管理

不能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降低录取分数线来增加生源,目前该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源质量差,教学资源无法最大化,办学质量得不到提升,给教学、管理带来难度。同时,损害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质量,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更是纸上谈兵。

(四)建设业务素质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前面介绍的专题的开设成功,归于老师、辅导员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相处过程中,学生反映最为关注的问题。他们将问题反馈给学院领导层面,最终研讨从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方式可以不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的水平,也能形成我院特有的管理经验。那么,配备业务素质高的学生管理老师是核心。这支队伍首先要具备专业化、知识化等特点。其次,要不断加强队伍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中外合作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华,马嵘.江苏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情况调查及分析[J].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外事办,2013.12(78).

[2]张丽.江苏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9).

[3]孙卫东,宋砚清.高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之路径研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J],2014.4(43).

作者简介:许爱华,女,1988年9月,硕士,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高职院校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