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7-12-18陈志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陈志杰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独特的育人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把心理健康知识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中。为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充分挖掘一些心理健康因素,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方案中应该系统、科学、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情感教育,充分挖掘语文教材里的心理教育素材;在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时、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时、组织和设计第二课堂学习活动时、指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时,都要时刻渗透着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56-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是全面推行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全方位提高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时刻贯穿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同时其他学科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1]。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小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期忽视。笔者就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挖掘教材中的心理知识

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主要包括五方面爱的话题:爱环境、爱国家、爱知识、爱百姓、爱自己。其中不但包含语言训练内容和思想教育,还包含多种丰富的心理知识信息。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课本中有关爱的话题,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爱”,同时培养小学生爱的高尚情怀。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有一篇关于爱心为主题的课文《七颗钻石》,教师讲授这篇文章时,可带领小学生感受水罐变化过程,并且深度分析水罐变化的根本原因,让小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促使水罐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爱的力量无穷无尽,可以改变许多事情。这些感悟不但有助于小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还会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内在修为、净化心灵、提高情趣[2]。

二、通过构建和谐氛围提高小学生的参与意识

构建和諧的学习气氛是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小学语文教师是构建和谐课堂气氛的经营者和创设者。语文教师要摒弃以往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而采用民主的教学方式,用平等的态度指导每一位小学生。在与学生交流时,使用尊重的态度、理解的语气、相信的眼神与其沟通互动。让小学生在课上感受到自己是不受束缚的、主动的[3]。研究表明,为小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不但能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还有助于他们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

三、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小学语文课堂只是语文学习的一小部分,通过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有效途径。第二课堂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有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同时,学生把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相互合作意识、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第二课堂也为性格孤僻的小学生提供了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使这些孩子意识到交流带来的快乐、增加勇气、增强自信、完善人格。语文教师要定期开展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读书活动、兴趣小组、社会调研、征文竞赛、知识竞赛等等。这些活动充分挖掘了小学生的潜在才能、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全心理素质和完善人格。同时,第二课堂也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注重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重视教学环节不仅能让老师的课堂教学顺利开展,而且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4]。因此,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每个环节,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环节里。例如,在讲授《触摸春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一次“扮演盲人”的亲身体验活动,让学生蒙上眼睛在教室中读书、走路、写字。设身处地感受盲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便。当活动结束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会,进而为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这个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做铺垫。再比如,在讲授《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时,可以预先设置导入环节,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由此产生共鸣:我们应该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怀有崇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这样就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了整体把握。再比如,在讲授《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时,在理解和感悟环节,教师可让小学生找到文章中老人爱海鸥的语句,然后细细品读,深入讨论和交流,使学生真正感受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

五、通过读写训练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读写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教师可通过读写训练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写作最能体现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及时引导。比如,教师在讲授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六”课程时,有些小学生在作文写作中阐述了对父母的抱怨,此时教师可以在评语中使用一些“悄悄话”,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启迪学生,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再比如,班里有个学生,父母离异,所以性格表现很内向。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一件难忘的事》。这个学生写到:有一次他发高烧,但是没告诉家长,而是同学陪他去看病,如果不是同学陪着我,我很想跳楼。我赶忙在评语中写到: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找老师,老师愿意和你成为朋友。人生总是有坎坷的,微微一笑,生活很灿烂。日后,我经常找他交流谈心,也经常在他的写作中写一段鼓励的评语。久而久之,该学生的性格变得开朗了。

六、结语

杜甫在《春夜喜雨》一诗中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师是教育工作者和执行者,应该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每一个环节,抓住一切契机,对小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学生塑造优良的品格和个性。

参考文献

[1]农闪云.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143-144.

[2]赵永英.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课外语文(上),2016(8):141-141.

[3]樊雪梅.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小作家选刊,2017(9):259-260.

[4]王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西部,2017(8):297-298.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