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路径探微
2017-12-18葛华敏许霞
葛华敏+许霞
摘要:苏教版教材中,最直接、最彻底地展示作者心灵的文体就是散文,它是表现作者情感和人格的文体。选入教材中的散文篇目在不断增加,有的教师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造成散文教学的散乱无章。
关键词:散文教学;教学路径;教学文本
在高中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对散文阅读抱有畏惧心理。其典型表征就是不知道如何赏析散文,遇到散文阅读理解题不知该从何处入手进行赏析。
为此,笔者拟以《江南的冬景》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有效开展散文教学。
一、架设基础路径:基于语言的理解与交流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其所涉及的文章,都必须先从语言信息的输入开始。基于此种认识,散文教学的基本路径就是对散文文本语言层面的处理。
在语言处理过程中,教师首先应确立一个鲜明的目标:引领学生明晰作品的思维体系。当然,这个体系的认知更多是属于宏观层面的。以《江南的冬景》为例,初读文本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的行文思路,了解作者主要写什么。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个阶段的语言梳理是粗浅层面的,但也不能粗枝大叶。例如,对作者郁达夫写作此文思路的理解,教师就应指导学生紧扣标题,分析标题中语言表达的所指;从中分析出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是描写“冬景”而且是“江南”的“冬景”。至于文中所写到的其他地域的冬景乃至江南的秋景,都不是本文写作的中心。之后,教师还要处理好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文本表达语言的意义碰撞。客观地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能力层次差异,有的学生认识得准确而且迅速,有的学生认识不全面且速度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可简单肯定谁、否定谁,而应让所有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他们在倾听之中发现彼此之间的差距,并且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接受新知、真知。实际上,这个层级的教学活动至关重要,因为学生之间的碰撞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优等生的表现总会从实际上刺激或者激发后进学生,鼓励他们能够迅速跟进。有了这个路径的铺陈,学生对散文文本的后续学习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寻觅中阶路径:基于事件的梳理与融通
仅有语言层面的浅表梳理,对于散文学习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中阶和更高层级的学习。笔者看来,散文学习要处理好事件因素。虽然散文不是小说,不以故事情节的铺陈及起伏的波澜取胜,但是事件依然是其行文之必要组成因素。狭义的散文主要指文艺性散文,或是记人叙事,或是写景状物,或是抒情写意,或是议论随笔。虽然表达方式不一,但都涉及事件。
以《江南的冬景》为例,此文创作于郁达夫的中年时期,此时的他生活状况较好,工作也比较顺利,再加之他自幼就生长在江南,对江南可谓情有独钟。这些事件都促成他写成了这篇富含真情的文章,可以说,他是在这篇文章之中自豪、自得地推介江南的冬景,并借此达到抒怀的目的。明白了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容易很多。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下一步的工作自然就是深入分析文中所写之事。事实上,在大事件的整体统筹和影响之下,一般散文文本还会写到一些细小的事件。打个比方,这些大小事件的关系犹如繁枝与茂叶的关系,大事件支撑起文本之树,小事件装扮这棵树,使得它富有活力,闪耀出迷人的色彩。对于读者而言,则很需要在大事件的基础之上,理顺文中所写的一系列小事件。例如,在这篇《江南的冬景》之中,郁达夫就写到了一些小事件:他曾经在北国过冬,也曾到过闽粤过冬等,这些事件虽然不是在写江南的冬景,但无一不是在最终指向于它。在教学过程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这些事件与文本中心事件之间的关联,从中理顺文本中作者的思想流变,继而精准地把握事件叙写之脉络图。此外,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有的事件不在文本之内,需要搜寻文章的创作背景,力促文本内外事件的融通。例如,本文的创作背景就是年处中年的郁达夫生活比较惬意,发掘出这样的信息,学生就能体会文本中所写的中心事件和事物为何比较可爱、令作者深情眷恋了。
三、体验高层路徑:基于主旨的推理与品析
如果将文学作品的鉴赏比作登山的话,前两个层级的活动充其量只是爬到了山的半山腰,只是看到了“一叶障目”状态下的景致,还未“凌绝顶”,达到饱览山下美景之目的。这就需要读者能够兴致盎然地攀登高峰,深度揣摩和尽情领略文学作品的创作主旨。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跨越两个台阶:透析文本的艺术技巧和品味文本的创作主旨。事实上,虽然人们都在谈文学创作的最高技巧是无技巧,但是大家都知道一个基本事实: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无一例外地运用了一些突出的技巧,只不过这些技法运用得比较娴熟,没有造作的痕迹而已。对此,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寻觅和赏鉴文中所用的这些技法。例如,在《江南的冬景》中,作者将北国、闽粤的冬景与江南的冬景对比描写;通过对这种写作手法的分析,读者可以感知作者的情感倾向,同时也会赞叹作者创作手法之精妙。在文中,作者引用了一些诗歌名句,既虚写了江南的冬景,也营造起美丽的意境,让读者对江南的冬景自然生发神往之情。此外,在本文中,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饱含真情而又色彩斑斓的画笔,描摹了风姿绰约的江南冬景。白色的芦花、红叶、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乌篷船、怒放的红梅……这些意象点缀在江南福地,让作者醉心其中,流连忘返。在作者的“煽情”和“鼓动”下,读者自然会心有希冀,继而由衷夸赞作者匠心之高妙。至此,教师可助推学生透过这些手法,到达鉴赏的另一个高峰:回味文章创作主旨。这就像品尝美食一样,除了品尝的过程之中有美感,更需要之后的一番回味。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本文创作的原始动力出发,回味全文的写作思路,分析所写事件的来龙去脉,赏鉴文本运用的众多写作技法,继而把握全文的写作主旨。有了这样的高峰体验,学生对散文的鉴赏就有了高度,进而会爱上散文。
散文虽然“形”比较“散”,但是只要紧扣其最基本的写作路径,形成由低层级到高层级的有效教学路径,散文之“神”自然能得以领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前引”,学生要注重“体悟”。经由这样的活动后,散文教学的路径就能得到有效铺设。
参考文献:
[1]胡可军. 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情感的途径与策略[J]. 江苏教育研究,2015,(17).
[2]陈友勤. 关于散文教学的若干断想——从教学《荷塘月色》说开去[J]. 语文建设,2016,(4).
[3]杨亮.巧用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J].语文教学之友,2017,(4).
[4]张海容. 准确定位散文教学的起点和落点[J]. 语文建设,2016,(34).
作者简介:葛华敏(1979— ),男,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问题驱动式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