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探初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7-12-18郑扬菲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11期

摘要: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文学审美的情智活动,更是一门讲究匠心独运的艺术。拟从诗乐相融、重组顺序和构建体系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来初步探索初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古诗鉴赏教学;诗乐相融;重组顺序;构建体系

中国古典诗歌浸透着中华文化的馨香而沁人心脾,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光芒而滋养心灵。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理应传承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其增色添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使其热爱古诗,提高审美情趣。可惜的是囿于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目前初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已陷入了窘境。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作经过“肢解”式的教学,使它失去了原有的神韵和光彩,这导致不少学生对鉴赏古诗也提不起太大的兴致。那么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去品味鉴赏呢?下面笔者从教学实践与思考中撷取点滴,略陈一二,希冀抛砖引玉。

一、诗乐相融,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诗历来是为歌而作的,正如《诗大序》所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早期的中国古典诗歌因情而发,大多可以入乐吟唱。时至今日,许多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亦因当中的歌词直接引用古诗或借用古诗的语意再加以艺术创作而成为金曲的。譬如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周杰伦演唱的《菊花台》、伊能静所唱的《念奴娇》等等,皆是学生喜闻乐道的作品,学生对此百唱不倦。既然如此,何不把音乐引进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的课堂中,这样既为古诗鉴赏增添乐趣,又可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例如,在进行《蒹葭》的鉴赏教学时,笔者特意选用邓丽君的《在水一方》来创设意境,导入教学。烟波浩渺中,河畔高低错落的芦苇丛随风微颤,白色芦花漫天飞舞,晶莹的露珠凝结成霜,仿佛远处缥缈的歌声,邓丽君的这首《在水一方》映衬出薄淡秋光中河堤寂寥凄清的景色。学生在这富有音乐性的韵律中披文入情,在笔者的引领下,鉴赏品味这两千多年前产生的一首委婉悠长的抒情诗,走进诗歌的意境。然后师生再配以《在水一方》的伴奏曲子反复美读《蒹葭》,在这美读中,学生潜移默化地领略了诗经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音韵美。

又如在进行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一词的鉴赏教学时,笔者在课堂上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蕴,便配上悠扬婉转的古筝乐曲《阳光三叠》,自己先声情并茂地朗诵,让学生瞑目静听,很快就把学生带入到凄婉缠绵的情景中。接着,让学生通过诵读在头脑中勾勒出诗歌的意境。此时再进行古诗鉴赏,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最后,笔者让学生在这首古筝乐曲的伴随下,仿写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结果不少学生诗兴大发,妙笔生花,写下了一首首文采斐然的诗作。如李念儒的《望江南·明月》:“明月中,银纱笼山头。更深不寐灯火明,月下锈锚锁江舟。一抹书卷愁。”陈彦宁的《望江南·鹤》:“晴空碧,鹤翔万千里。鹰扰群鹤擒其一,鹤勇搏击力退敌,鹰遁影无迹。”这些学生都乘着音乐的翅膀在浩瀚的诗文中自由飞翔。可见,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恰当的诗乐相融,不仅能够使学生充分体会古典诗歌的音韵美,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读诗、品诗、写诗的兴趣。

二、重组顺序,于河面柔波中撑篙

当前,初中语文教材对古典诗歌的编排主要遵循单元主题的要求,而不是根据诗歌本身的风格进行分类,难以避免出现一些不系统的、重复的现象。以往传统的授受式教学则“按部就班”,分篇单独讲解,加上广东中考对古典诗歌的考查仅限于背诵与默写,因此使学生对原本充满灵性的诗歌印象刻板,甚至兴致不浓。那么,作为古诗鉴赏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应怎样改变学生对古典诗歌刻板的印象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适当作了一些调整,打破教材对古典诗歌编排的束缚,根据诗歌的创作时间或题材分类重新安排教学顺序,进行初中古典诗歌名家系列研赏教学。

下面以白居易专题教学为例:原本教材(2006年人教版)编排将白居易的《观刈麦》放在九年级上册附录课外古诗词的第一首,而《望月有感》在九年级下册附录课外古诗词的第七首。但是出于创作时间和诗人创作风格的考虑,笔者在教学时把《望月有感》调到《观刈麦》之前,两首诗一并讲授,然后再复习回忆《钱塘湖春行》(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由于此诗浅显易懂,早已在七年级时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过)。笔者在讲授时“以线串珠”, 告诉学生白居易28岁时进士及第,可谓年少得志,可在此之前他遭遇了战乱饥馑、颠沛流离、天各一方的手足分离之苦,于是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望月有感》,勾勒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并表达了对战争所造成的家园荒残、灾难深重的愤懑不平。白居易中进士后,长期为官,政绩卓著,笔耕不辍。35岁时,白居易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尉,他有感于当地老百姓劳动艰苦、生活贫困,写下了一首叙事讽刺诗《观刈麦》,诗中批评了造成老百姓贫困之源的苛捐杂税,对自己不事农桑却俸禄优厚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封建官吏为民而歌的可贵精神。43岁时,白居易遭贬谪,从此仕途不甚得意。51岁时,白居易到杭州任刺史,虽然他政治上郁郁不得志,但他仍旧保持着乐观豁达、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在西子湖畔踏青后写下了《钱塘湖春行》,描绘了生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这样一来,经过笔者重组顺序并进行专题教学,学生对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对初中教材所编选的白居易诗歌初步实现了整体性学习,也被白居易的平易通俗的诗风、“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和 “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所感染。

三、构建体系,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实际教学中,单凭教师对初中古典诗歌名家系列的鉴赏来推进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须在教学中构建起古典诗歌鉴赏的教学体系,方能深层地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持久欲望,使他们自主自愿地鉴赏古典诗歌,让他们在品味咀嚼中使自己的心灵氤氲在一种愉悦的精神氛围之中,从而提高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endprint

仍以白居易诗歌鉴赏教学为例:在白居易专题教学的点拨和铺垫下,笔者趁热打铁,辅导学生开展了“追忆白居易”的活动,指导学生课外收集白居易的详细资料(包括生平、背景、诗作、诗风以及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等),然后让学生自主分析,分组合作,研习探究,并把探究成果制作成课件、网页或以其他艺术形式呈现,再分四大组进行成果展示。先是“追忆居士组”用课件回顾小学和初中阶段所学过的白居易的诗作并作简要分析,让众人初步认识白居易。然后,“心灵之音组”通过自己制作的网页,向大家介绍白居易的仕途、人生,让众人了解他的思想,深入他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感知白居易。接着,“含英咀华组”用课件简单介绍白居易的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四类诗作以及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尤其对经典诗作《长恨歌》《琵琶行》的经典名句进行赏析体味,让众人再进一步了解白居易。紧接着,师生共同赏析《买花》这首课外讽喻叙事诗,深层体会白居易关注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为民而歌的诗作风格。最后,“艺术表演组”用自己的绘画展示从《忆江南·江南好》和《钱塘湖春行》所感悟到的意境,并配乐歌唱白居易的诗《花非花》。此时,全班已浸润在白居易诗歌的美境里,然后在悠扬婉转的笛声中朗诵《钱塘湖春行》来结束这一堂成果展示课。

通过这次“追忆白居易”的诗歌鉴赏活动,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爱上了古典诗歌,他们在随笔评论中用炽热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古典诗歌和诗歌鉴赏活动的喜爱。除此以外,学生还在笔者的指导下开展了三次初中古典诗歌名家系列鉴赏活动,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三位极具代表性的诗人:东晋悠然闲适的陶渊明、唐代浪漫飘逸的李白、宋代哀婉凄戚的李清照。这些诗歌鉴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进行专题鉴赏的基础上,学生逐步掌握了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学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赏读王维、杜甫、苏轼和辛弃疾等名家名作,这样以点串线,由线到面,从片段到整体,从零散到系统,逐步构建起诗词的学习体系,从而带动了整个古诗教学体系长期的、良好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

细细忖思,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文学审美的情智活动,更是一门讲究匠心独运的艺术。如何探寻有效的初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途径,使之一路追寻春天的气息,而詩乐相融、重组顺序、构建体系似乎可使我们领略到彼岸那引人入胜的春光。从此,让我们撑起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相信有朝一日,我们定会“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参考文献:

[1]江淑燕.以古诗为载体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论初中语文古诗教学[J].台声·新视角,2005,(6).

[2]卢贵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0,(8).

[3]李元洛著.诗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郑扬菲(1979—),女,广东省珠海市紫荆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