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赛珍珠的出版经营与文化价值追求

2017-12-18张媛

出版广角 2017年22期
关键词:赛珍珠亚洲期刊

【摘 要】 赛珍珠曾参与并主导《亚洲》期刊和庄台公司的经营。作为文化精英的赛珍珠,其在经营文化产业时有着多重考量:既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兼顾自己的文化价值追求。赛珍珠的出版经营理念和文化价值追求,给市场化、数字化、国际化浪潮冲击下的期刊界与出版界同行带来诸多启示,值得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

【关 键 词】赛珍珠;《亚洲》;庄台公司;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文化价值追求

【作者单位】张媛,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赛珍珠期刊经营与出版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750041)。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在市场化、数字化、国际化浪潮冲击下,期刊界与出版界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基于深化赛珍珠研究角度和因应现实挑战角度,在史学视阈下对赛珍珠的出版经营理念和其在出版事业中坚持的文化价值追求展开探讨,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赛珍珠的出版经营理念

赛珍珠的出版经营理念,在经营《亚洲》期刊和庄台公司时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前者着眼于个人的文化价值追求,后者着眼于公司的商业利益追求。

1.赛珍珠经营《亚洲》的举措和理念

《亚洲》期刊从创刊到终止业务,历时30年。1917年,《亚洲》由曾在华任领事的美国外交官司戴德创办;1934年1月,理查德·沃尔什接管《亚洲》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并担任主编职务,同时,《亚洲》总编辑部遷至纽约东四十九号庄台公司所在地;1935年4月,赛珍珠任“亚洲书架”栏目编辑,协助沃尔什经营《亚洲》;1941年7月,赛珍珠从司戴德夫人手中买断《亚洲》,自任新总裁,成了事实上的办刊人;1942年11月,《亚洲》更名为《亚洲与美洲》,并正式归入东西方协会;1946年12月,《亚洲与美洲》停刊。

赛珍珠经营《亚洲》,实质上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作为办刊人的参与筹谋阶段(1935—1941),二是作为刊物老板的经营运作阶段(1941—1946)。无论是作为办刊人还是刊物老板,赛珍珠与沃尔什都采取了多种措施,致力于提高《亚洲》的品位与口碑,成功改变了刊物的价值取向。1934年1月,沃尔什为刊物定下了高品位办刊方向:面向希望读到正式报道和评论的读者,并约请有关专家评述亚洲历史、社会、文化。1941年7月,赛珍珠为《亚洲》拟定新的办刊宗旨:“我信奉畅所欲言的原则……知情者春蚕破茧似的文章太少,亚洲人民过去尤其没有机会为自己说话。”[3]

在经营《亚洲》期间,赛珍珠夫妇配合得相当默契。虽然其办刊理念有效提升了刊物影响力,但广告锐减,发行量没能相应地大幅度提高。这虽然给赛珍珠夫妇带来了相当大的经营压力,但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化价值追求,在风云激荡的20世纪30—40年代,为美国人民了解亚洲、为亚洲人民“为自己说话”提供了一个窗口和平台。其具体经营举措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密切关注现实,并身体力行。赛珍珠夫妇经营《亚洲》后,《亚洲》变得更关注现实,特别重视新型写作、严肃分析和多文化背景的专家客观、深入的观点。自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人对亚洲特别是对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关注度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新闻界提供亚洲局势和事件的可靠消息”。形势的变化使中美同盟具有了现实的、物质的、客观的基础,赛珍珠主办的《亚洲》在主题变化、读者反映、社会影响方面,都与当时的反法西斯战争自然接轨,顺应了当时的形势。而赛珍珠在《亚洲》上发表的文章也具有一定的战争史学价值。

二是网络作家,组织稿源。赛珍珠主要利用自己的知名作家身份和社会关系来网络知名作家为《亚洲》撰稿,并“为亚洲作品的译著开创空间”。《亚洲》的稿件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是向在亚洲生活的美国作家和政界人士约稿,如埃德加·斯诺及其夫人尼姆·威尔斯、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欧文·拉铁摩尔等;其二是直接向中国知名作家和政界、科学界人士约稿,如林语堂、宋庆龄、胡适、晏阳初、丁文江等,或者通过朋友间接向中国知名作家和政界人士约稿,鲁迅是最为典型的例子。1935年1月、2月和1936年9月,《亚洲》分别刊载了埃德加·斯诺的《鲁迅——白话大师》、鲁迅小说《药》《风筝》译本。1935年,鲁迅支持斯诺编译的中国短篇小说选集《活的中国》由庄台公司出版。赛珍珠是首位将鲁迅视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并对其公开褒扬的美国评论家。

三是经营特色栏目。赛珍珠先后在《亚洲》开设“远东文学·中国译著”“亚洲书架”专栏,后来又增设了“亚洲邮件”“新闻内外”“摄影特写”“常规特写”等栏目。尤其是赛珍珠的书评和“东西方协会”栏目,形成了《亚洲》的鲜明特色。

综上可知,赛珍珠在经营《亚洲》期刊时,主要着眼于贯彻自己的文化价值追求。

2.赛珍珠经营庄台公司的举措及理念

在经营期刊和出版公司时,始终存在着身份冲突和效益矛盾:文化人与商人的身份冲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在经营《亚洲》期刊时,赛珍珠更重视前者;而在经营庄台公司时,赛珍珠无疑更重视后者。直白地说,赛珍珠在经营庄台公司时,无论是出版自己的作品,还是出版其他作家的作品,更多的是从商人和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

首先,庄台公司出版赛珍珠的作品主要着眼于经济利益。“在1930年到1973年这44年中,赛珍珠在庄台公司出版了89部作品(不完全统计),也就是说,赛珍珠平均每年出版两本书。”这是因为赛珍珠需要维持摇摇欲坠的庄台公司,避免其破产。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1927年创办的庄台公司随时面临倒闭,只能靠赛珍珠一本又一本的畅销书维持公司的生存。《东风·西风》《大地》三部曲、《母亲》《灵与肉》等一系列畅销作品挽救了出道不久、实力单薄的庄台公司。

其次,庄台公司出版其他作家的作品时同样着眼于经济利益。彼得·康曾经评论赛珍珠:“她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她毛遂自荐担任了庄台公司的首席文学顾问,以期充分利用自己和新闻编辑们的关系,吸引新的读者……她自己在找一些有利可图的事去做,以便能直接从经济上扶持庄台公司……9月份庄台公司宣布赛珍珠为股东。”赛珍珠任庄台公司文学顾问期间,“对该公司的选稿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例如“1939年约半年时间里……赛珍珠审阅了至少30份手稿”。赛珍珠生意人式的精明最为典型地反映在其对林语堂作品的出版与推广上。林语堂的一系列作品,在赛珍珠的精心包装和运作下,为庄台公司赢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吾国吾民》成了1935年庄台公司的第一部畅销书,《生活的艺术》成为1938年美国最畅销的图书。赛珍珠为《吾国吾民》《讽颂集》作序,为《京华烟云》提供修改意见,甚至在1940年、1950年两度推荐林语堂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其中都隐含着商业谋算和经济效益的考量。从1935年的《吾国吾民》到1953年的《朱门》,林语堂至少有15部作品由庄台公司出版。林语堂与赛珍珠的分道扬镳,实际上与林语堂跟庄台公司经济利益的分配有关。

最后,就其出版的作品而言,无论是赛珍珠的作品还是其他作家的作品,大都追求的是畅销和长销。事实上,畅销就是面向普通大众,与精英文学面向小众的取向是截然不同的。畅销和长销既是赛珍珠作品的特点——通俗性和大众性,也是作为出版商的赛珍珠在出版经营工作中必须考量与权衡的重要因素。在庄台公司出版的赛珍珠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中,绝大多数都是通俗小说,如赛珍珠的《帝王女人》、林語堂的《苏东坡传》等。通俗性往往与大众性、畅销、市场化、经济效益紧密相连。

综上可知,赛珍珠在经营庄台公司时,在维持自己的文学品味的同时,主要着眼于经济效益和在商言商。

二、赛珍珠的文化价值追求

作为经营文化产业的赛珍珠,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自己的文化价值追求。在经营《亚洲》和庄台公司时,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文化价值追求始终贯穿在经营活动中——加强东西方人民的相互了解、传播东方文化与价值,努力在追求经济效益与追求文化价值方面找到平衡点。

1.赛珍珠用自己的作品为东西方人民的相互了解牵线搭桥

赛珍珠在《亚洲》发表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有127部(篇)之多,在庄台公司先后出版的作品有89部之多(生前)。其作品总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文学创作类。作为享誉世界的作家,赛珍珠创作了数量庞大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由庄台公司出版。比如她写过《赎金》之类的神秘故事,注重反映亚洲人民的生活。她也写过反映中国人民生活的作品,如《龙子》《群芳亭》《同胞》等。不仅如此,赛珍珠还写了反映朝鲜人民生活的小说,如《活芦苇》《新年》等。赛珍珠笔耕不辍,为东西方人民的相互了解牵线搭桥。

二是书评类。赛珍珠在《亚洲》发表了大量书评,涉及方方面面。就国别来说,有关亚洲国家的书籍都在品评之列。有大量关于中国的,如《早期中国文化研究》《孙中山:生平与意义》《生活在中国——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有关于印度的,如《与甘地共处的一周》;也有关于日本的,如《日本的园林艺术》;还有关于亚洲其他地域的,如《热带狂热,一个种植园主在苏门答腊的历险》《耶路撒冷之旅》等。就内容来说,可谓五花八门、兼容并包。有传记性质的,如《尼赫鲁自传》《西行漫记》;有历史书籍,如《中国的诞生》;有社会史类,如《儒家思想和现代中国》《清晰的镜子,在果阿与印度西藏的生活模式》;有新闻类,如《我参观了苏联,省城夫人看俄国》;有时事政治类,如《反人类的种族论》《苏俄体制存在的弊端》;还有生态视角类,如《一个岛屿社区,夏威夷的生态演替》等。

三是访谈类、时政类的评论文章。关注现实,聚焦当时急剧变化的时局时事,是赛珍珠夫妇的办刊理念。从1941年 7月开始,《亚洲》每期都有沃尔什的署名新闻和评论专栏。赛珍珠在《亚洲》上发表了不少旗帜鲜明的政论文章,以谴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血腥屠杀,实质上是以笔为旗,将《亚洲》锻造成宣传反战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喉舌,为东西方人民的相互支持奠基铺路。

由此可以看出,赛珍珠在数十年的文化经营活动中,始终没有忘记文化人的责任,身体力行地贯彻她的文化理想——中西融通,架设中西文化沟通的桥梁。

2.在期刊经营和出版经营中,用中国作家、亚洲作家的作品为东西方人民的相互了解牵线搭桥

从文学、文化视角来看,赛珍珠开创了向西方推介中国作品之先河,帮助中国文学融入世界。主办《亚洲》期间,深具跨文化对话意识的赛珍珠更是利用《亚洲》这个出版、宣传平台,广邀中国文化界名流、精英撰稿,刊发并重点刊登推介美国读者尚不熟识的中国作家及其作品的文章,如刊发并重点刊登推介林语堂、萧红、胡适等人的作品。这些中国作家的作品从文化、生活、艺术等视角,向西方呈现了一个真实、新鲜的中国。

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赛珍珠成功地把鲁迅、萧红、胡适、林语堂等中国现代知名作家推介给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使西方能够认识并了解中国作家笔下的中国现状。

3.在商业利益和文化价值发生矛盾时,赛珍珠以文化价值为先

作为商人,赛珍珠并非利益至上,从其与老舍的交往可以看出这一点。1945年,《骆驼祥子》的英译本在美国出版,她向编辑和书商们大力推荐《骆驼祥子》。后来,“每月图书俱乐部”将其列为1945年下半年的首选书目。为避免和《骆驼祥子》争抢读者,赛珍珠将自己的小说《群芳亭》推迟了好几个月出版,《骆驼祥子》因此成为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畅销的寥寥几本中国小说之一。赛珍珠还积极协助老舍在美国出版他的其他作品。老舍的《离婚》于1948年由纽约雷诺与希区考克出版社出版,小说《四世同堂》《鼓书艺人》由美国哈科特和布雷斯公司出版,赛珍珠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综上所述,作为经营期刊和出版公司的商人,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赛珍珠始终坚持其文化品位。

三、赛珍珠的出版经营实践对期刊、出版社的启示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媒体——期刊、出版社受到了严重冲击。大数据平台使期刊的出版、发行分离;企业化经营,使出版社面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抉择。期刊特别是学术期刊,受惠于现在的学术评价制度,大多还能勉强支撑;走向市场化的出版社,则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无论是期刊编辑还是出版社编辑,都在目前技术变革、市场变革、社会变革的棋局中面临严峻考验。目前的学术期刊与出版社面临的处境,与赛珍珠当年经营《亚洲》和庄台公司时何其相似!赛珍珠的出版经营与文化价值追求,对提高期刊品味、提高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具有现实的指導意义。

首先,期刊应利用好现在的政策保护措施,努力打造精品。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期刊享受着相当多的优惠条件和保护措施。比如刊号的批复,提高了准入门槛;相关主办单位提供了资金、场地、人员的支持,解决了办刊资金和资源的问题;现在的职称评定、学位晋升以及相关奖励制度,为刊物提供了相当广泛的作者群和丰富的稿源。可以说,正是上述保护措施使得期刊业得以维持现状。期刊从业者应该充分运用好现在的政策,像赛珍珠经营《亚洲》一样,努力提高期刊的品位,打造精品,形成自己的特色,以做大做强。

其次,出版社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应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体制改革中,出版社率先走向市场:书号放开,自负盈亏,采用自主经营的企业化模式。如何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了摆在出版从业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赛珍珠在经营庄台公司时,培养、网络作家以拓展稿源,顺应市场化趋势发表雅俗共赏的作品,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等做法,值得出版业同行借鉴。

最后,在大数据环境下,期刊、出版社从业者应该顺应技术革命的变化。一方面建立自己的数字化平台,如建立网上投稿、审稿、改稿系统等以提高效率,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迅速传播;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网络平台,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平台,扩大传播范围,以扩大期刊、出版社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媛. 赛珍珠与《亚洲》关系考论[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40-47.

[2]张媛. 赛珍珠与庄台公司关系钩沉[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3-51.

[3]彼得·康. 赛珍珠传[M]. 刘海平,张玉兰,方柏林等,译. 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4]希拉里·斯波林. 埋骨:赛珍珠在中国[M]. 张秀旭,靳晓莲,译. 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

[5]赛珍珠. 赎金[J]. 屠珍,译. 世界文学,2004(2):213-243.

猜你喜欢

赛珍珠亚洲期刊
亚洲自动售货机展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期刊问答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