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体会
2017-12-18谭珊玲
谭珊玲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惠州 516000)
周围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体会
谭珊玲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惠州 516000)
目的 探讨对周围型肺癌患者开展多层螺旋CT诊断工作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03月收治的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于所有周围型肺癌患者于临床开展X线平片诊断工作以及螺旋CT诊断工作,最终对其特征加以分析,对诊断结果加以对比。结果 对于本次研究收治的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包括病灶共80处,其中左肺44例,右肺36例,均表现为单发。针对诊断直接征象加以观察发现,主要集中于磨玻璃征、肿块以及空洞现象;针对诊断间接征象加以观察发现,主要集中于毛刺征、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征、分叶征以及支气管气象征等现象。同X线片周围型肺癌血管集束征、毛刺征以及空洞显示率等方面比较,螺旋CT提高程度尤为显著(P<0.05)。结论 对于周围型肺癌患者于临床开展螺旋CT诊断工作,于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与密度分辨率等方面表现较为显著,最终获得准确诊断结果,为周围型肺癌*临床治疗方案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周围型肺癌;多层螺旋CT;诊断
肺癌疾病的出现,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不容忽视,对此针对肺癌于临床研究有效方法施以早期诊断鉴别,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顺利研究表现出显著价值,最终确保将周围型肺癌患者的预后质量显著改善。对于周围型肺癌,诸多呈现出肺野肿块影的情况,对此确定有效方法对周围型肺癌诊断意义显著[1]。本次研究意在明确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最佳方法,以此证明同X线平片比较,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03月收治的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9~79岁,平均年龄为(57.93±9.15)岁;临床症状主要集中于咳痰咯血、咳嗽、胸闷胸痛以及痰中带血等。无临床症状的患者14例,在其健康体检中发现患病。对所有患者的病理类型加以统计,属于腺癌、鳞癌、腺鳞癌、大细胞癌以及类癌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2例、50例、2例、4例以及2例。
1.2 选择标准
所有周围型肺癌患者全部属于单发病灶;未出现远处转移现象;通过手术病理以及临床穿刺,最终证实为周围型肺癌;对于CT检查以及X线检查的实施均同意;在对患者施以临床检查前,未对患者展开放疗以及化疗等操作;患者肿瘤最大径线不大于3 cm[2]。
1.3 排除标准
患者处于妊娠阶段或者哺乳阶段;表现出急性炎症;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患有精神系统疾病;表现出肝肾功能不全,并且症状严重;针对CT造影剂表现为过敏;对于影像学检查无法积极配合[3]。
1.4 方法
对于所有周围型肺癌患者在入院后,予X线平片以及螺旋CT检查。在对患者X线片检查时,需要将患者的遮挡衣物去除,体位选择站立位,保证双手叉腰状态。首先对患者施以胸部正位片拍摄。对具体透照参数加以调整,控制电流、焦距以及电压分别为15 mAs与20 mAs范围内、180 cm以及80 kV与85 kV范围内;之后要求患者保持双手上举态度,对患者施以侧位片拍摄,对透照参数加以调整,控制电流、焦距以及电压分别为30 mAs与40 mAs范围内、180 cm以及90 kV与95 kV范围内;之后安排放射科医师对获得的图像加以分析,针对病灶影像学特征加以观察[4]。在对患者开展螺旋CT检查工作期间,要求患者需要做到头部先进,体位选择仰卧位,保证双手抱头姿势。对患者的扫描范围加以明确,主要于患者的肺尖展开扫描,直至患者肋膈角下方。对扫描参数加以合理调整:控制电流、球管电压、螺距以及层厚分别为250 mAs、120 kV、1.375/1以及1.0 mm。之后将CT数据于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传输,利用多平面重建、薄层重建与三维重建技术展开数据处理工作,最终对病灶特征加以观察。之后放射科医师对获得的图像加以分析,针对病灶影像学特征加以观察[5]。
1.5 观察指标
对所有周围型肺癌患者的X线平片检查结果以及螺旋CT检查结果加以观察,针对图像特征加以观察。
1.6 统计学方法
准备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本次研究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诊断结果分析,计数资料(诊断结果)组间比较以n形式完成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显著。
2 结 果
2.1 诊断表现分析
对于本次研究收治的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病灶共80处,其中左肺44例,右肺36例,均表现为单发。对诊断直接征象加以分析:对于肿块加以分析:主要表现出不规则形或者类圆形的现象,边界不清晰或者清晰;对磨玻璃征加以分析:边界不清晰,表现出的密度影略高;对于空洞加以分析:呈现出薄壁空洞以及厚壁空洞现象。对诊断间接征象加以分析:对于胸膜凹陷加以分析,同肿块相连呈现出小三角形影像或者线性影像;对于毛刺征加以分析:肿块边缘主要体现为放射状分布,呈现出短细线条状影的现象;对于分叶征加以分析:于肿瘤边缘,表现出不小于1个弧形突起的情况;此外呈现出棘状突起、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支气管气象征以及胸腔积液的现象。
2.2 诊断征象分析
同X线片周围型肺癌血管集束征、毛刺征以及空洞显示率等方面比较,螺旋CT提高程度尤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周围型肺癌疾病X线诊断以及螺旋CT诊断征象分析(n)
3 讨 论
对于周围型肺癌患者施以X线平片检查,呈现出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尚好,能较好地呈现周围型肺癌的病变特征。但是在众多征象显示方面,仍然无法对良好效果做出保证[6]。
对于周围型肺癌患者施以螺旋CT检查,除表现出X线片检查系列优点之外,可以对肺纹理走行充分显示,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组织对比度,对病变特征可以充分显示[7]。并且同X线平片加以对比,可以将诊断密度分辨率以及图像组织分辨率显著提高。对本次研究结果观察,同X线片周围型肺癌血管集束征、毛刺征以及空洞显示率等方面比较,螺旋CT提高程度尤为显著(P<0.05),有效证明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疾病的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临床在开展周围型肺癌疾病诊断工作期间,合理应用螺旋CT,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以及密度分辨率的提高可以确保最终获得较准确的诊断效果,对于周围型肺癌施治方案的顺利研究发挥显著促进作用。
[1] 邰兆琴.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385-2387.
[2] 李邦国,马大庆,彭 岚,等.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对周围型肺癌空洞常见征象检出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0,25(6):634-637.
[3] 韩文广,王红梅,周 永,等.多层螺旋CT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2):106-110.
[4] 高 樱,王霁朏,周旭辉,等.多层螺旋CT分析周围型肺癌形态学特征—MPR正交重组切面结合MIP[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6,37(6):925-929.
[5] 万大平,刘栋云.多层螺旋CT与X线平片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J].医学综述,2015,1(5):927-928,929.
[6] 董志坚,齐 敏.多层螺旋CT应用于周围型肺癌TNM分期诊断中的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5):793-795.
[7] 朱刚明,李兆勇,李扬彬,等.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与周围型肺癌鉴别[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11):1675-1679.
R445.3
B
ISSN.2095-8242.2017.068.13399.02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