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临床观察
2017-12-18王文峰
王文峰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临床观察
王文峰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中医辨证;视神经萎缩;中西医结合
视神经萎缩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是由各种致病因素或疾病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发生退行性病变,引起视神经变细,最终导致的视觉功能障碍[1]。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包括外伤、中毒、炎症、遗传、退变以及局部缺血等,本病具有发生率高、病程长、预后差、致残率高等特点,较难治愈[2]。目前临床上采用维生素、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疗效并不显著。中医辨证治疗视神经萎缩具有治疗周期短、疗效显著的特点。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视神经萎缩,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2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视神经萎缩患者8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19~62岁,平均(31.9±8.3)岁;病程1~73个月,平均(12.3±0.5)个月;患病原因:外伤6例,视神经炎24例,青光眼2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1例。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20~64岁,平均(32.4±7.5)岁;病程1~71个月,平均(11.6±0.4)个月;患病原因:外伤5例,视神经炎22例,青光眼4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患病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3]:①单眼或双眼的视力逐渐降低,甚至无法辨别人物、明暗等,但外眼轮廓并无异常。②眼底检查视乳头苍白或变淡、蜡黄等。③视野检查缺损、色觉消退。④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或迟钝。⑤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显示:波形下降、消失或出现峰时延长。
所有患者均了解并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衰竭者与合并影响视功能疾病者,如高度近视、黄斑病性、视网膜脱落等。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予营养神经、能量代谢以及改善微循环等措施。具体如下:维生素B1(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349),每次100 mg,每日1次;维生素B12(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574),每次500 μg,每日1次;地巴唑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27),每次10~20 mg,每日3次。治疗周期为2周,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①肝郁气滞者:治疗以通络明目、疏肝解郁为主。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组成:柴胡、郁金、白术、香附、黄芩、当归、薄荷各10 g,白芍15 g。②肝肾亏损者:治疗以滋养肝肾、益精明目为主。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组成:枸杞子、生地黄、山药、茯苓、当归、钩藤各15 g,菊花、泽泻、牡丹皮、木贼、蝉蜕各10 g,决明子20 g。③肝郁化火者:治疗以疏肝泻火与通窍养目为主。选用加味逍遥散加减,组成:牡丹皮、栀子、当归、柴胡、泽泻、赤芍、甘草各10 g,薄荷6 g,茯苓15 g。④脾肾阳虚者:治疗以温脾补肾、通络开窍为主。选用真武汤加减,组成:附子、肉桂、柴胡、防风各10 g,熟地黄、白芍、淫羊藿、丹参各15 g,枸杞子、莬丝子、车前子各20 g。⑤气虚血亏者:治疗以补养气血为主。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组成:人参、黄芪、炙甘草各15 g,当归、白术各10 g,陈皮、大枣、升麻各6 g,柴胡12 g,生姜9片。⑥气滞血瘀者: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养目为主。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组成:桃仁、红花、枳壳、川芎、柴胡各10 g,当归15 g,三七3 g,丹参20 g。⑦寒湿困脾者:治疗以温阳化湿、健脾和胃为主。选用平胃散加减,组成:苍术、茯苓、白术、车前子、楮实子各15 g,陈皮、石菖蒲、桂枝各10 g,炒枳实、白芍各12 g,姜半夏9 g,薏苡仁20 g,生姜3片。
除辨证应用中药治疗外,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针刺或穴位埋线治疗。①结合具体情况针刺眼周围及肢体穴位,常用的穴位有睛明、太阳、攒竹、承泣、四白、四神聪、合谷、足三里、肾俞、肝俞、脾俞、三阴交、解溪、冲阳、风池、头维、阳白、阿是穴等,每次8~20穴。②结合具体情况对肢体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肾俞、肝俞、脾俞、三阴交、解溪、光明等。
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治疗结果
1.观察指标。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主要包括患者视力、眼底、眼压、光敏度以及视野等方面[3]。显效:患者视力提高≥4排,或视野中心暗点明显缩小,视野扩大≥10度。有效:患者视力提高≥1排,或视野绝对暗点转为相对暗点,视野扩大≥5度。无效:患者视力与视野未有任何改善或加重。
2.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光敏度及视野缺损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光敏度与视野缺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光敏度与视野缺损情况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讨论
视神经萎缩是指由视神经病变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出现损伤,进而引起视神经传导出现障碍的眼部疾病。临床表现为视盘颜色变淡、苍白,视力下降,视野缩小,最终可能丧失视功能。西医治疗视神经萎缩主要以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以及神经营养为主,如维生素B族、肌酐、盐酸、ATP以及芦丁等[4]。
中医学将视神经萎缩归于“青盲”范畴,多因肝气郁结、精血衰弱、肝肾气虚,气血精华不得上传于目,或气血两亏所导致。因此,该病的治疗应注重肝、心、脾、肾的功能调节[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予以辨证论治,分为肝郁气滞型、肝肾亏损型、肝郁化火型、脾肾阳虚型、气虚血亏型、气滞血瘀型、寒湿困脾型,治疗原则分别以疏肝解郁、滋养肝肾、清肝泻火、温脾补肾、补养气血、通络明目、温阳化湿为主。通过合理的中药调养及选用穴位,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视功能,还可以强身健体,有效提高机体抵抗力。
本研究结果与有关研究结果[6]相符合,说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视神经萎缩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赵甫成,王健.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探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6):1448-1449.
[2]张颖,亢泽峰,接传红.中医药治疗视神经萎缩用药情况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12):861-86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4]杨京京.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9):954-956.
[5]韦企平,周剑,孙艳红,等.青盲中医证型的探讨和建议[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9,19(3):168-170.
[6]汪锐,张启明,王丹,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0):50-52.
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