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消饮颗粒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及对一氧化氮、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2017-12-18王亚红吉兴旺
王亚红 吉兴旺 金 平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130117 2.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成药应用·
七消饮颗粒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及对一氧化氮、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王亚红1吉兴旺2金 平1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130117 2.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七消饮颗粒;肝硬化腹水;内毒素;一氧化氮
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三大并发症之一,也是肝硬化失代偿的标志之一,提示患者病情进展[1]。腹水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缩短了患者存活时间,约半数以上的难治性腹水患者在1年内死亡[2]。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腹水发病机制的细胞因子学研究,逐渐重视一氧化氮(NO)、内毒素等血管活性因子在肝硬化腹水形成中的作用[3]。但是关于中医药对NO和内毒素含量影响的报道则相对较少。七消饮颗粒是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治疗肝硬化腹水(鼓胀)的经验方剂,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七消饮颗粒对肝硬化腹水(鼓胀)的疗效以及对NO、内毒素的调控作用,从而对其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月—2017年6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肝硬化腹水(鼓胀)患者60例,病情严重程度属于轻中度,为非难治性腹水。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35~64岁,平均年52岁;病程8~71个月。其中乙肝肝硬化28例,丙肝肝硬化8例,酒精性肝硬化1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3例,不明原因肝硬化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病程、腹水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中关于肝硬化腹水的诊断标准[4]。同时超声检测证实有腹水,超声腹水程度按文献[5]标准执行。肝肾间隙或仅在盆腔出现无回声区。排除癌性、心源性、肾源性、结核性等其他性质腹水。
中医辨证标准:按照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中关于肝硬化腹水的诊断标准[4]。腹大胀满,撑胀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头颈胸臂或有紫斑,或红痣赤缕。食后腹胀,面色晦暗,小便不利。舌质暗淡,脉细无力。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保肝、利尿,同时限水、限钠治疗,利尿剂随腹水消退情况予以增减(注:每日体重减少控制在0.5 kg以内),必要时辅助补充新鲜血浆、血小板以及人血白蛋白,同时给予抗感染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注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钠(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619,规格:1.2 g/支),每日1支静脉点滴,螺内酯片(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070,规格:20 mg/片)、呋塞米片(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0909,规格:20 mg/片)、氨苯蝶啶片(济南永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544,规格:50 mg/片)、布美他尼片(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5020938,规格:1 mg/片),根据腹水量及尿量调整用量。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七消饮颗粒及红外线中药(七消饮加减)溻渍疗法。①七消饮颗粒。药物组成:黄芪30 g,丹参10 g,冬瓜皮30 g,大腹皮10 g,猪苓10 g,泽泻10 g,土茯苓30 g,芦根30 g,大黄3 g,白茅根30 g(免煎药物,江苏省江阴市天江药业有限公司)。随证加减:气滞湿阻证加柴胡10 g,香附10 g,白术10 g;湿热蕴结证加茵陈10 g,栀子10 g,黄连3 g;脾肾阳虚证加附子6 g,干姜10 g,桂枝10 g;肝肾阴虚证加生地黄10 g,麦冬10 g,枸杞子10 g。每日1剂,温水取汁300 mL,每日2次口服。②中药溻渍(七消饮加减)。组成:芦根30 g,白茅根30 g,大腹皮10 g,猪苓10 g,泽泻10 g,土茯苓20 g,商陆10 g。以上药物打碎研末,加入少量姜汁及蜂蜜调至糊状,用保鲜膜及纱布制成大小约16 cm×16 cm的方形溻渍贴,贴于腹部(脐周),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每次30 min,每日2次。
观察指标:治疗4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腹水消退的有效率、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及治疗前后血清NO、内毒素的含量。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值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应用配对t检验,组间前后对比应用成组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1.腹水量比较:两组彩超下腹水量均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彩超下腹水量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肝功能改善比较: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白蛋白(Al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效果不明显,且组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NO和内毒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O、内毒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NO和内毒素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讨论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学“鼓胀”范畴,根据中医药治疗鼓胀的文献统计[6],气虚血瘀为其基本证型。肝病邪毒由气累血,因虚致瘀,蕴久留恋于络。瘀毒互结,水湿泛滥发为鼓胀。因此治肝补脾,宿邪缓图方为上策。七消饮颗粒为我科国家级名老中医刘铁军教授经过数十年临床经验总结的经验方,由黄芪、丹参、冬瓜皮、大腹
皮、猪苓、泽泻、土茯苓、芦根、大黄、白茅根组成。该方补气药与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不伤正,同时佐利水解毒除湿之剂,共奏益气化瘀、利水消胀之功,消鼓胀而不伤正,扶正气而不恋邪气。
近年来研究发现,内皮素、NO等血管活性因子等通过介导高动力循环状态及增加门静脉阻力,促使门脉高压及腹水的发生与发展[7]。另外研究还证实,5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由动脉血管扩张所致的高动力循环状态[8],后者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水钠潴留、腹水生成的始动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肝硬化门脉高压外周动脉扩张的根源是NO含量的增加。因为NO是一种血管活性物质,具有强烈的扩张血管作用。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死亡后的代谢产物,主要在肝脏灭活。肝硬化患者极易并发肠源性内毒素血,当体内内毒素蓄积过多时又可损害肝脏,加重门静脉高压形成,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9]。
本研究结果表明,七消饮颗粒能明显降低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NO和内毒素的含量,该方在改善肝功能、消退腹水等方面疗效确切。提示本方可能通过降低血中NO、内毒素的含量,继而扩张门静脉,降低门脉压力,最终干预系统高动力循环的形成。这很有可能是该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重要机制之一。
[1]邱德凯.加强对肝硬化合并腹水的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2003,8(2):65-66.
[2]曾欣,林勇,谢渭芬.肝硬化腹水的处理[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12):757-759.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9):1171-1174.
[5]梁扩寰.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86.
[6]闫秀川,刘成海.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证型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1):49-50.
[7]邓存良,陈枫,邹愚,等.一氧化氮在肝硬化患者血、腹水、尿中的检测及意义[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S1):95.
[8]张晓岚,秦玉彩,姜慧卿,等.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J].临床荟萃,2000,15(16):724-725.
[9]陶亮,龚环宇.肝硬化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2):139-144.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50204071SF)
201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