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12-16武静

魅力中国 2017年48期
关键词:高校音乐应用型人才培养

武静

摘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承担着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日渐显露,高师只有与时俱进顺应音乐教育改革的潮流,从实际需要出发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同时改革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

引言

2015 年2 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要“推进高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在这样一个大的政策引导下,全国很多本科高校积极开拓思路、不断改革创新,加快了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努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高校音乐专业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为了贯彻因材施教倡导的教育思想,高中、初中都要求培养艺术生,为大多数音乐爱好者与其他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针对音乐艺术专业,无论是音乐专业院校,还是各种综合类院校的招生都较为普遍。然而,因为两者具有不同的培养目的,专业性院校主要是培养高精尖音乐专业人才,而综合性大学并未制定清晰的培养目标。又由于音乐教育具有特殊性,专业院校要开展一对一的教学,然而,当前大学中的教师担负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使得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实施一对一的音乐教学。此外,缺乏配套的教学设施与硬件设施,只有少量的教学音像设备与乐器等,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长期下去必然对教学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也使得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

(二)学校缺乏完善的学生选拔和淘汰机制

因为音乐专业本身具有特殊性,大学的艺术招生在高考之前,通常都是音乐生们报考自己向往学校的音乐专业。近年,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所招收的音乐生们不仅包括希望从事音乐事业与真心热爱音乐专业的学生,同时还有一些由于自身学习成绩差迫不得已的选择音乐的学生,这些学生是为了混大学文凭,因此,没有上进心,当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他们就要承受较大的就业压力。

(三)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社会进步与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音乐人才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有句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然而,这些人只是少数,大学音乐专业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实践技能而面临失业。此外,大学和师范类学生相比,缺少音乐教育才能,同時又匮乏专业艺术团体需求的音乐专业表演技能,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二、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一)围绕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改进高校课程设计

应用型音乐人才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就业课程设计,所以,地方高校音乐课程设置与音乐教材建设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掌握音乐学科体系特色,有效结合实用性与前瞻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转变原有的培养方式,构建适合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教学形式,凸显地域优势,有效结合专业教学与地域文化,使构建的教学体系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理论联系实践。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分位两种类型: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要区别对待:师范类音乐教育设计的课程应突出师范性,坚持教书育人的基础地位,将音乐审美作为统领,以音乐表现作为载体,构建展现各自的重点又相互联系的课程体系。非师范类音乐专业如电子编乐、舞蹈、表演不能依照原有的音乐教育专业设置课程,要基于教学大纲的基本思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实践锻炼。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要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形式,利用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运用第二课堂与实习基地的锻炼,不断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使所学知识形成自身的能力,以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明确声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明确,为教学过程的展开指明了方向。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上,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相吻合。要区分声乐教学与音乐表演的教育目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分析和仔细加工艺术作品的能力,真正实现对歌唱的驾驭。另外,教学应重视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不同时期学生嗓音特征,制定合理的练习方式,提升学生耳朵灵敏度,形成问题解决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选择歌曲时,把传统和地方特色歌曲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让他们唱民族歌曲,形成民族气节,培养个性音乐人才。

(三)声乐唱法讲授与教材选用的实用性、全面性

传统的声乐教学只重视学生嗓音的特点,通常将其分成两种类型:“美声”与“民族”唱法。在高校学生学习中,每名学生选唱的歌曲种类一定,唱法也一定。然而,从新试点的教育方针发现,此种做法具有片面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是一种对声乐表演锻炼的延续。通过探索表明,第一年,教学根据学生嗓音特征,了解声部和唱法,利用教学优势,让学生思考,运用优势嗓音,科学歌唱。第二年,教学基于学生原有唱歌水平,指导学生了解不同声部,成立声部小组,使歌唱理论丰富化,把握声部教学要点。第三年,教学加强对学生演唱风格的强化,指引他们演唱美声,了解演唱规律,把握民族歌唱技巧,对流行唱法,让学生学习声乐审美、训练方法。第四年,从自身演唱出发,尝试性使用另外两种唱法,并划入平时成绩总分。学习并总结不同的声部、唱法,学生要从声乐表象走出,遵循声乐演唱规律,将规律的把握付诸于实践,更好地学习声乐,合理运用,兼具时代性与实用性。

(四)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目前,社会要求音乐人才能较好地将音乐知识运用到演唱、表演与教学等实际中,地方高校要转变传统的、只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形式,利用多元途径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要使培养的学生上得讲台、登得舞台,满足高素质应用人才的要求,通过校内实践平台与校外实践平台,逐渐摸索出一套集学演练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践平台利用内部构建健全的实践教学制度,形成层次清晰的教育实践设计,多是一些实践教学形式,如学术讲座、试讲与教学观摩等。校外实践平台利用实习基地,开展目的清晰的实践教育。考虑到地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师范类要和当地中小学校合作构建实习基地,确保高校教育更好地衔接,同时为毕业生搭建教育教学的实训场所。非师范类则利用地方群众艺术馆与演出团体搭建校外教学实践平台,同时号召学生踊跃参加校外文艺演出。

传统的声乐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教师为指导,正确演唱并处理歌曲,同时运用到舞台表演中。音乐教学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强调声乐理论结合实践。具体如下,教师在声乐课堂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问题讲述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让他们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延深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当单元学习后,教师让学生总结并复习,获得初步的心得体验,提出问题,为后续单元学习的开展做好准备,教师归纳、点评学生的学习心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确保声乐教学的理论化与科学化。学期结束前,教师对学生在课堂表演中的角色给予指导,同时对他们的实践能力做出点评,并计入平时成绩。

(五)发挥任课教师的指导作用

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事业的重点,各地方高校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影响非常大。高校核心职能表现在三个方面:为社会提供智力服务支持、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所以,大学教师一定要做好自身担任的学科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担负科学研究工作,为社会提供智力服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成为应用型人才。教师要结合地方经济实际,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应用能力,更好地服务本地文化建设,指引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积极投入到各种教学、演出活动,特别是本科生一定要踊跃参加教师的科研,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了提升音乐课程的教育效率,也为了培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于原有的“一对一”授课,融入小组课授课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其中,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教学设立程度类似的小组课。在小组课教学初期,教师将具有类似程度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后进行授课。教学设立共同发声、单独歌唱的小组课。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一同做发声训练,教师在一旁指导,认真听学生的发声,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问题,期间,其它学生讨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将问题解决。教学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向成为合格声乐教师更近了一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未来我国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全方位、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作为地方高校,我们应当积极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努力与地方社会的发展需求接轨,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和发展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欲望,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适当地把控和培养,不断改善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具有应用型能力的学生,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应用型音乐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罗君波.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市场,2017,(18):151+157.

[2]安彦伟.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7,36(03):128-131.

[3]杜剑华,丛建民.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30(12):128-130.

[4]王捷.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J].民族音乐,2016,(05):102-104.

[5]张媛.谈高校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高考,2016,(15):188.

[6]李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6,21(04):83-85.

猜你喜欢

高校音乐应用型人才培养
独立学院音乐专业创新学分教学管理策略探究
关于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的发展及建议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