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患者血清cTnI浓度与心脏结构及功能关系研究
2017-12-16邓微微叶水芬曾美娥
邓微微 叶水芬 曾美娥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浓度与心脏结构及功能关系。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86例,根据血清cTnI浓度分为对照组(cTnI浓度<0.2 ng/ml,47例)和观察组(cTnI浓度≥0.2 ng/ml,39例),检测两组心脏功能指标,分析血清cTnI浓度与心脏结构及功能关系。结果: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重量(LVM)、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合终点、顽固性心衰、死亡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LVEDd、LAd、LVEF、IVS、FS、LVM及LVPW水平和血清cTnI浓度存在相关性。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血清cTnI浓度与心脏结构及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反映患者预后情况。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清cTnI浓度;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1.09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1-0181-02
慢性心力衰竭即慢性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其临床表现和左右心房、心室受累程度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将造成多种系统损伤,严重将造成患者死亡[1]。而一旦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即使原发病因对心肌功能不再产生心肌功能损伤,在心肌重构的过程中仍存在间质进行性纤维化、心肌细胞结构异常等病理过程,加重病情发展[2]。血清cTnI是心肌损伤的首选标志物,亦是特异性的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炎中已得到广泛应用[3]。但目前有关慢性心衰患者血清cTnI浓度与心脏结构及功能关系的报道较为缺乏[4]。故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86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清cTnI浓度与心脏结构及功能关系。现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老年病科进行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86例纳入研究。(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脏彩超、X线等确诊者;②既往心衰病史超过6个月者;(2)排除标准:①急性冠脉综合征者;②急性心包炎、急性心肌炎者;③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狭窄、肺动脉栓塞等可引发cTnI轻度升高的疾病者;④急性脑梗死者;⑤不同意参与调查者。根据血清cTnI浓度分为对照組(cTnI浓度<0.2 ng/mL,
47例)和观察组(cTnI浓度≥0.2 ng/mL,39例)。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48~78岁,平均(65.89±7.68)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23例,Ⅲ~Ⅳ级24例;其中冠心病1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2例,肺源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观察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48~79岁,平均(65.92±7.73)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18例,Ⅲ~Ⅳ级21例;其中冠心病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7例,肺源性心脏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1)心功能结构及功能指标检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IE33型,PHILIPS飞利浦公司)测定LAd、SV、CO、FS、LVEF、LVM、IVS、LVPW、LVEDd。采用Devereux公式计算心肌重塑指标LVM,采用M型测量LVEF水平。(2)pro-BNP水平:于入院后第2天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免疫荧光法测量pro-BNP水平。(3)随访:记录患者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联合出现顽固性心衰、死亡等为主要观察终点,单独出现不良心脏时间为次要观察终点。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室每搏量(SV)、左室输出量 (CO)、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重量(LVM)、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水平,并统计随访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脏结构及心脏功能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Dd、LAd、pro-BNP均较高,IVS、LVM、LVPW、LVEF、FS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多因素分析
经分析,LVEDd、LAd、LVEF、IVS、FS、LVM及LVPW水平和血清cTnI浓度存在相关性,见表2。
2.3 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复合终点、顽固性心衰、死亡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缺氧、缺血等不良因素作用下,心肌细胞中的游离型cTnI将被释放至血液中,之后将逐渐分解结合型cTnI释放至血液循环中,造成血液中cTnI浓度长时间持续升高,故其可准确反映心肌损伤情况,在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中已得到广泛应用[5]。但目前尚未明确其水平对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预后的指示作用[6]。endprint
本研究中,观察组LVEDd、LAd、pro-BNP均较高,IVS、LVM、LVPW、LVEF、FS水平较低,且LVEDd、LAd、LVEF、IVS、FS、LVM及LVPW水平和血清cTnI浓度存在相关性,表明血清cTnI浓度可反映心脏结构功能情况。分析其原因为心脏前负荷过重时,较大的舒张末期充盈压,将拉长心肌纤维并使之被动易位,损伤心肌细胞膜,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心肌细胞中呈游离状态的cTnI在血液中大量释放,进而升高cTnI水平[7-8]。另外心室内压力高,将拉长心肌细胞,使心肌壁变薄,减弱心功能;加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将过度激活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升高对心肌细胞有毒性作用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血浆醛固酮含量,进一步损伤心肌,使血液中游离状态的cTnI含量明显增加[9]。除此之外,刘芳等[10]研究表明,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减少,将损伤免疫耐受功能,产生自身抗原的病理性免疫应答,攻击自身心肌,进而损伤心肌细胞。因此,在多种机制共同下将造成心肌细胞损伤或死亡,进而减少心肌数量,进行性降低心肌重构和心功能。本研究中,观察组复合终点、顽固性心衰、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血清cTnI浓度可预测慢性心衰患者预后情况。因此,临床检测慢性心衰患者血清cTnI水平对其有较为重要的意义。而对于血清cTnI水平升高的患者应采取强化治疗措施,直至血清cTnI水平降低[11-12]。但因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且随访时间短未连续监测血清cTnI水平,尚未明确其动态变化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故还需扩大样本及随访时间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慢性心衰患者血清cTnI浓度可反映其心脏结构及功能情况,预测预后,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王丽峰.慢性心力衰竭68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2):122-123.
[2]于晓阳,冯杰雄,何寿富.血清NT-proBNP、hs-CRP、Hcy、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1):48-52.
[3]韩额尔德木图,马月宏,王海燕,等.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2):1349-1352.
[4]赵凤,任聪慧,刘成洲.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左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9):14-15.
[5]芦婷,侯新蕊,马宏艳.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健心胶囊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3):361-364.
[6]陈建梅,史爱梅,张岳,等.慢性心衰患者血清Hcy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z2):14-15.
[7]陈思梅.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6):45-48.
[8]魏艺,胡元会,杨传华,等.老老年高血压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动态血压参数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6):497-501.
[9]赵勇,陈青青,郭峰,等.血清 cTnI 和 NT-proBNP 對稳定性慢性心衰病人的预测价值[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4):401-404.
[10]刘芳,齐喜娟,李奔,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清cTnI水平与房性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8):933-934.
[11]彭友,莫炯灵,李华桦.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对心脏结构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7):54-57.
[12]高枫,韩肖肖,毕云,等.慢性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及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3):325-327.
(收稿日期:2017-07-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