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练习

2017-12-16龙恩富

魅力中国 2017年48期
关键词:导入初中化学

龙恩富

摘 要:练习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化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所设计的练习才能让学生主动探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因此,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文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练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练习;导入

当前教育,为了提高分数,应对检查任务,布置大量作业,导致很多学生被动地做作业,做作业的积极性不高,严重降低了作业的有效性。

另外,当前很多教师,特别是毕业班的教师,拿到一套题目后没有进行筛选就印发给学生,追求所谓的全面性练习,造成了大量训练的重复,而且没能突出知识主干,造成學生在重点知识上没有获得突破,与教育目标和中考相适应的基本技能也未得到提高,既浪费了时间又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

那么,什么样的练习才是有效的练习?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出有效练习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练习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的,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呼应。

2.练习必须有意义、有价值并且有趣。

3.练习必须难易适度。

4.练习必须有变化性和多样性。

5.练习量必须适当,保证学生能够完成。

6.练习必须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有效练习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有效练习可出现在课堂的导入环节

一节课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对于化学科而言,练习导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导入方式。导入的练习要求能承上启下,真正起到“导”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的内容时,可设计如下的导入练习

(1)请写出下列元素符号,看谁写得又快又规范。氧 、氮 、硫 、磷 、铁 、钾 、锰 。

(2)请写出你所学过的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四氧化三铁 。

这两个小练习的设计对学生理解“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有一定的帮助。

又如,学到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可设计如下练习:

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电解水: 。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这样的练习既复习了上一课题“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又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铺垫,一举两得。

总之,课堂导入的练习以“少而精”为特点,不宜太难。另外,设计练习导入还能起到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引回课堂的作用。

二、有效练习可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的讲练结合环节

化学作为理科,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在各学科优质课比赛的点评中多次提到“课堂的高效性”,那么如何在40分钟的时间内既兼顾新课的讲授又保证课堂练习的完成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而且所设计的练习难度不能太大,且要针对所授课的内容。如在学习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时,会涉及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CO2+2NaOH=Na2CO3,这时可设计如下课堂练习:

小明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发现上节课做实验时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盖瓶盖了,于是推断该溶液已经变质了,他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该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二:该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三:该溶液全部变质。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实验方案,分别验证以上猜想,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和现象,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三、有效练习可出现在课后作业中

有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永远都是教材中的练习,没有根据自己学生的能力水平来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课后作业主要用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时还要注意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如在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时,可设计如下课后练习:

1.判断下列各物质的溶解性。氯化钠 氯化钡 氯化铁 氯化银硫酸锌 硫酸钡 硫酸镁 硫酸铁氢氧化钠 氢氧化钡 氢氧化镁 氢氧化铜

2.判断下列各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若能,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1)澄清石灰水和稀硫酸;

(2)铜和氯化银;

(3)生石灰和稀盐酸;

(4)氧化铜和氢氧化钠溶液;

(5)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

(6)石灰水和氯化钡溶液;

(7)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钡。

第(2)题的设计,既强调了复分解反应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要求,又顺便复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四、有效练习可出现在单元复习中

单元复习题的特点是知识覆盖面广,多体现知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题型多样,能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在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复习中,可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覆盖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有关知识;推断题可以设计二氧化碳与其他含碳物质之间的转化;实验题自然是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为主;计算题可以是文字描述题,也可以是表格、图像或实物图解题,以中等难度为宜。这样就可以设计出一套既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检验应用能力的有效复习题。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入初中化学
关于中学语文“导入”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