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病理特征及CT表现
2017-12-16蒋泉
蒋泉
【摘要】 目的:分析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病理特征,并总结其CT扫描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8例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及CT扫描检查结果,总结其病理特征及CT表现。结果:(1)病理特征。48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表明28例良性肿瘤患者,4例恶性肿瘤患者,16例患者肿瘤样病变,病灶均朝肠腔内呈息肉状突出。脂肪瘤、胃肠道间质瘤病灶处于黏膜下方,但脂肪瘤病灶表面黏膜已经出现溃疡,胃肠道间质瘤呈束状梭形排列,边界较为清晰,但走向不一。淋巴组织增生,呈朝肠腔内方向突出的肌肉状病变,镜下观察病灶位于黏膜层,细胞分化已经成熟。(2)CT表现。通过MSCT检查表明,小肠肿瘤检出率达到89.3%,肿瘤样病变检出率达到93.8%。CT检查胃肠道间质瘤可观察到腔外存在椭圆形、圆形肿块,病灶与周围肠壁差异显著。CT检查小肠淋巴瘤可观察到肠管狭窄,且肠壁增厚,肠腔内外可观察到大小不一肿块,肠系膜、腹膜均可观察到淋巴结肿大。CT增强扫描观察到腺癌“快速上升-平台”,动脉期主要呈不均勻强化,静脉期强化并不明显。结论:小肠肿瘤多见于良性肿瘤,病理检查、CT扫描可作为临床诊断小肠肿瘤及肿瘤病变的重要手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小肠肿瘤; 肿瘤样病变; 病理特征; CT表现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9.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9-0077-02
小肠的走向较为曲折,且长度较长,平时活动度也比较大,为此小肠肿瘤的发病率并不高,大概占到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的1.1%~4.3%[1]。小肠肿瘤患者早期采用手术治疗大部分可治愈,为此,及早诊断、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提高患者预后极为重要[2]。早期小肠肿瘤患者并不会表现出特异性临床症状,即使采用小肠镜检查、X线检查也很难明确显示周围脏器、黏膜下病变和淋巴结等情况,这大大增加了小肠肿瘤早期诊断难度[3]。近年来,CT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突出,大大提高了其早期诊断准确率[4]。为进一步提高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诊治水平,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2月-2015年
2月收治的48例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病理检查及CT检查的相关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8例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48例患者中男17例,女31例;患者年龄31~78岁,平均(58.5±6.9)岁。
1.2 方法
1.2.1 手术病理检查 48例患者均采用右半结肠切除术或者部分小肠切除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将切除病灶组织作为标本,添加4%甲醛进行固定后脱水、添加石蜡包埋后,做成切片并且进行HE染色,通过光镜仔细观察小肠肿瘤特征和肿瘤样变的基本特征。
1.2.2 CT扫描检查 术前进行MSCT检查,采用的仪器为Philips Brilliance 6排螺旋CT扫描机。正式检查之前12 h嘱咐患者禁食,检查之前1 h给予1500~2000 ml等渗甘露醇分4次口服,每次间隔时间16~20 min。检查前15 min左右肌内注射20 mg山莨菪碱。设置CT扫描参数:管电流300 mA,管电压120 kV,螺距0.75,层间距5 mm,层厚5 mm。首先进行常规平扫,始于肝脏膈顶,止于耻骨联合面,扫描前还需要嘱咐患者屏气。采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肘前静脉注射9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速率控制在3 ml/s左右)进行二期动态增强扫描。扫描获得相关数据后上传至工作站,通过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病理特征
48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表明:(1)28例良性肿瘤患者,其中1例脂肪瘤,位于黏膜下方,朝肠腔内突出,呈黄色息肉状,病灶表面黏膜已经出现溃疡;6例胃肠道间质瘤,位于黏膜下方,呈束状梭形排列,边界较为清晰,但走向不一;8例绒毛状腺瘤,呈绒毛状、息肉状,朝肠腔内方向突出;13例管状腺瘤,呈息肉粗蒂状,同时朝肠腔内方向突出,体积1.6 cm×2.3 cm×2.5 cm
~1.7 cm×2.7 cm×3.2 cm。(2)4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2例小肠淋巴瘤,2例腺癌,病灶全部已经浸润到肌层,肿瘤体积平均1.9 cm×3.1 cm×3.3 cm。(3)16例患者肿瘤样病变,8例炎性纤维性息肉,镜下检查观察到增生纤维组织,均伴有一定程度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血管较为丰富;8例淋巴组织增生,呈朝肠腔内方向突出的肌肉状病变,镜下观察病灶位于黏膜层,细胞分化已经成熟。
2.2 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CT检查表现
通过MSCT检查表明,胃肠道间质瘤1例,1例腺瘤,23例小肠肿瘤,有1例患者属于脂肪瘤并没有检查出来。对比患者病理检查结果,CT检出率达到89.3%。CT检出15例肿瘤样病变,其中1例炎性纤维性息肉漏检,对比病理检查结果,检出率达到93.8%。(1)良性肿瘤。通过CT检查检出18例腺瘤,2例漏诊,CT可观察到肠腔内无蒂或有蒂的圆形肿块,部分患者伴有肠套叠;5例胃肠道间质瘤,1例漏诊,可观察到腔外存在椭圆形、圆形肿块,病灶与周围肠壁差异显著,通过CT增强扫描表明肿块出现均匀强化;1例脂肪瘤,主要可观察到均匀密度肿块,接近肠壁,但是并没有增厚。(2)恶性肿瘤。CT检出2例小肠淋巴瘤,CT检查可观察到肠管狭窄,且肠壁增厚,肠腔内外可观察到大小不一肿块,肠系膜、腹膜均可观察到淋巴结肿大。2例腺癌,呈息肉状、乳头状或者狭窄环形状,肠系膜出现淋巴结肿大病变,通过CT增强扫描可观察到“快速上升-平台”,也就是动脉期主要呈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并不明显。(3)肿瘤样病变。8例淋巴组织增生,可观察到淋巴组织出现不同程度肿大;7例炎性纤维性息肉,1例漏诊,误诊为肠梗阻。endprint
3 讨论
由于小肠活动度、走向及部位等因素的原因,小肠肿瘤的发病率并不高,而且早期诊断较为困难。CT扫描技术可多期动态扫描,而且比较快速,后处理技术也很强,可全面、清晰显示小肠肿瘤病变的密度、形态、肠壁厚度、肠系膜肿大及周围脏器受累等情况,而且CT扫描不会受到患者呼吸、运动伪影等影响,大大提高了临床早期诊断小肠肿瘤准确率[5]。王海燕等[6]研究提出,小肠肿瘤类型不同,CT扫描表现也会有明显差异,典型CT表现对于临床鉴别小肠肿瘤良恶性尤为重要。患者进行MSCT检查之前,会指导患者口服适量等渗甘露醇溶液,肠道很难吸收,基本上不会影响血浆渗透压,可有效防止远端小肠没有得到充分充盈的情况,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其次,甘露醇CT值非常接近水,有利于增強扫描效果,更清晰的显示病灶对比、血运情况及肠壁结构[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扫描检出4例恶性肿瘤患者,和病理检查结果一致,CT显示腺癌呈息肉状、乳头状或者狭窄环形状,肠系膜出现淋巴结肿大病变,通过CT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主要呈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并不明显,表现出“快速上升-平台”的特征,这可作为临床诊断腺癌的重要表现征象。小肠淋巴瘤通过CT检查可观察到肠管狭窄,且肠壁增厚,肠腔内外可观察到大小不一肿块,肠系膜、腹膜均可观察到淋巴结肿大。CT检出良性肿瘤25例,3例漏诊。这可能和肠道未完全充盈、病灶体积过小等有关。CT检查检出15例患者肿瘤样病变,1例漏诊,误诊为肠梗阻。这和汪海滔等[8]研究报道基本相符。这可能和肠息肉和肠黏膜很难辨别、炎症程度相对较轻等有一定关系。
手术病理检查是诊断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最终标准,也是确定手术治疗方案的关键[9]。本次研究结果表明,48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表明28例良性肿瘤患者,4例恶性肿瘤患者,16例患者肿瘤样病变。对比病理检查结果,CT检查诊断小肠肿瘤检出率达到89.3%,肿瘤样病变检出率达到93.8%。这和王毓彬等研究结果基本相符[10],由此可见,CT检查在临床诊断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分析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病理特征,可发现良性肿瘤一般朝肠腔内生长,绒毛状腺瘤呈绒毛状,管状腺瘤往往伴有粗蒂,脂肪瘤、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灶都处黏膜下方。而恶性肿瘤的病灶体积一般更大,病灶也通常已经浸润至肌层。
综上所述,小肠肿瘤多见于良性肿瘤,病理检查、CT扫描可作为临床诊断小肠肿瘤及肿瘤病变的重要手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韦璐,陈刚,许彪,等.原发性小肠肿瘤的CT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4):270-272.
[2]石磊.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小肠疾病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2):54-57.
[3]李小明,刘振翠.螺旋CT与胃肠道造影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6):166-168.
[4]管迪,夏文骞,徐后莹,等.老年小肠肿瘤合并肠套叠患者手术前后的多层螺旋CT表现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2):115-117.
[5]李春.60例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病理特征及其CT表现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9):83-85.
[6]王海燕,谭炳毅,赵斌,等.口服甘露醇CT小肠造影诊断常见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3):405-408.
[7]易文中,庄英帜,刘进才,等.口服等渗甘露醇S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1946-1950.
[8]汪海滔,杨文广,贾济波,等.小肠淋巴瘤MSCT影像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11):96-97.
[9]朱坚,费健,张俊,等.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3):226-228.
[10]王毓彬,齐东东,黎军,等.11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4):429-430.
(收稿日期:2017-06-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