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6秒用力呼气容积替代用力肺活量法筛选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

2017-12-16赵秋菊李艳田玲艳曹莉旻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赵秋菊 李艳 田玲艳 曹莉旻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诊断中采用第6秒用力呼气容积(FEV6)替代用力肺活量法筛选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舒张后呼气时间超过6 s)及90例非COPD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分析FEV6与FVC及FEV1/FEV6与FEV1/FVC的相关性,参考FEV1/FVC<70%的标准制作FEV1/FEV6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最佳诊断界值。结果:通过Spearman test分析舒张后FEV6和FVC及舒张后FEV1/FEV6和FEV1/FVC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0.978,P<0.05。若根据FEV1/FEV6<70%为标准,150例患者中131例诊断为COPD,诊断率为87.3%,假阴性率为12.7%(19/150)。FEV1/FEV6诊断COPD最佳分界值为72%,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2.2%、94.7%。结论:FEV6与FVC及FEV1/FEV6与FEV1/FVC均呈正相关关系,虽然可能会出现假阴性,但FEV6替代FVC诊断COPD是有效的,最佳FEV1/FEV6诊断界值为72%。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6秒用力呼气容积; 用力肺活量; 筛选诊断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9.0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9-0067-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有严重威胁,病死率较高[1]。目前,临床诊断COPD主要是患者采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作为标准。诊断过程中受试对象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呼气,同时确保终末期气流能够达到某“平台”,有的COPD患者因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可能无法很好配合[2]。秦慧等[3]学者研究提出,COPD采用FVC诊断中可用第6秒用力呼气容积(FEV6)替代。为探究COPD患者诊断中是否可采用FEV6替代FVC,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50例COPD患者(舒张后呼气时间超过6 s)及90例非COPD患者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50例COPD患者(舒张后呼气时间超过6 s)及90例非COPD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150例患者中,男102例,女48例;患者年龄53~75岁,平均(58.3±3.2)岁。90例患者中,男61例,女29例;年龄50~72岁,平均(56.4±3.1)岁。

1.2 方法

测定肺通气功能方法:本次采用仪器选用MasterScreen DiffusⅠon肺功能仪(德国耶格公司生产),具体操作安排技术熟练的人员严格根据美国胸科协会(ATS)要求操作。测试前应仔细询问受试者吸烟史、既往病史及近期用药等情况。根据测定要求测试患者肺功能,取立位,连接肺量计后,指导受试者最大吸气到肺总量(TLC)位,屏气1 s后用最快的速度,尽最大努力呼气到残气量(RV)位,保持匀速快速持续呼尽,整个过程重复两次。选取起始部陡直,最后平坦维持1 s的光滑、平稳曲线,详细记录FEV1、FEV6及FEV1/FVC等相关肺功能指标。若发现受试者FEV1/FVC<70%,应指导其接受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绝对值增加200 ml以内,FEV1增加12%以下,说明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

1.3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通过One-sample Kolmogorov-Sirnov test检验相关数据正态性分布情况。正态分布数据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绘制FEV6与FVC及FEV1/FEV6与FEV1/FVC散点图,通过Spearman test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双变量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绘制以FEV1/FVC<70%作为金标准,最佳FEV1/FEV6诊断界值的标准参照最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确定。

2 结果

2.1 FEV6与FVC及FEV1/FEV6与FEV1/FVC的相关性

通过One-sample Kolmogorov Sirnov test检验COPD患者FEV6、FVC、FEV1/FEV6与FEV1/FVC正态性,都不满足正态分布。通过Spearman test分析舒张后FEV6和FVC及舒张后FEV1/FEV6和FEV1/FVC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0.978,P<0.05,相应散点图见图1、图2。

2.2 FEV6替代FVC诊断COPD的假阴性情况

若根据FEV1/FEV6<70%为标准,150例患者中131例诊断为COPD,诊断率为87.3%,假阴性率为12.7%(19/150)。對19例假阴性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进行分析,FEV1为(2.01±0.71)L,FEV1%为(76.79±14.01)%,FEV1/FVC、FEV1/FEV6分别为(68.99±0.91)%、(70.89±0.91)%,其中FEV1/FVC和70%诊断界值非常接近。

2.3 FEV1/FEV6诊断COPD的ROC曲线

将FEV1/FEV6<70%作为金标准,绘制FEV1/FEV6的ROC曲线,见图3。如图可见曲线下面积是0.988,其标准误差0.003。FEV1/FEV6的最佳分界值根据最大特异度、敏感度之和最大确定为72%,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2.2%、94.7%。endprint

3 讨论

COPD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尤为重要。现阶段,临床诊断COPD的标准主要是规定受试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提示FEV1/FVC<70%,也就是说气流受限较为明显[4]。目前,临床测试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最为常用的是FVC,FVC检测不管是对于操作者还是对于受试者的技术要求都很高,想要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操作者一定要仔细示范,耐心讲解,受试者也要充分理解,并很好地模仿出来[5]。这对于重度COPD患者及老年患者而言存在一些困难。文献[6]研究表明,肺功能检查中选择合适的终点时间更有利于顺利完成检查,特别是对于重度COPD患者、老年患者而言可减少检测风险。50%的FEV1/FVC患者平均呼气6.63 s可得到99%FVC容积。杜秀然等[7]学者研究提出,FEV6和FVC有很大的相关性,提示FEV6可作为替代FVC的良好指标。杜秀然等认为,FEV6测定更具优势,因为操作持续时间可缩短至6 s,操作简便,也可减少由于过度呼气导致患者晕厥的危险,而且针对气道阻塞患者而言FEV6的重复性相对于FVC更佳。胥杰等[8]对11 712例受试者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发现以FEV1/FEV6<70%为标准,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6%、100%。本次試验研究结果表明,舒张后FEV6和FVC及舒张后FEV1/FEV6和FEV1/FV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0.978,P<0.05。若根据FEV1/FEV6<70%为标准,150例患者中131例诊断为COPD,诊断率为87.3%,假阴性率为12.7%,且假阴性轻度COPD患者FEV1/FEV6和70%诊断界值非常接近。这和马雪巍等[9]研究报道基本相符。根据理论分析,同一个合格肺功能时间容积曲线得出的FEV6应比FVC低,因此FEV1/FEV6比值应高于FEV1/FVC,这也可能是出现假阴性的主要原因[10-11]。因此,想要提高FEV1/FEV6诊断敏感度,诊断界值也应适当提高[10]。本次研究结果表明,FEV1/FEV6诊断COPD最佳分界值为72%,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2.2%、94.7%,这和国外学者Kishi等[11-12]提出的最佳FEV1/FEV6诊断界值71%~75%相符。诊断界值点差异可能和样本量、操作技术、测试仪器或者质控标准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FEV6与FVC以及FEV1/FEV6与FEV1/FVC均呈正相关关系,虽然可能会出现假阴性,但FEV6替代FVC诊断COPD是有效的,最佳FEV1/FEV6诊断界值为72%。

参考文献

[1]李幸彬,陈清,魏敬安,等.第六秒用力呼气容积替代用力肺活量法筛选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0):539-541.

[2]蒋雷服,王虹,殷凯生,等.第6秒用力呼气容积在评定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方面的应用[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8,7(9):452-454.

[3]秦慧,陈燕,王群.第一秒与六秒用力呼气容积比值检查气流阻塞的临床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11,28(10):122-124.

[4]陈淑靖,顾宇彤,白春学.第一秒和第六秒用力呼气容积比值以诊断气流受限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8):936-937.

[5]李幸彬,杜秀然,杨凤,等.第6秒用力呼气容积替代用力肺活量诊断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价值的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12(3):228-231.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7]杜秀然,李幸彬,耿书军,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力肺活量最佳替代指标的探讨[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7):710-713.

[8]胥杰,陈晓.电子峰流速仪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应用中精确性的评估[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05-207.

[9]马雪巍,宋艳红.第6s用力呼气容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8):13-16.

[10]李小娟,孙增涛,李晓丹,等.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s用力呼气容积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8(33):4060-4061.

[11] Kishi H,Shibata Y,Osaka D,et al.FEV6 and FEV1/FEV6 in Japanese participants of the community-based annual health check:the Takahata study[J].Intern Med,2011,50(50):87-93.

[12] Bellia V,Sorino C,Catalano F,et al.Validation of FEV6 in the elderly:correlates of performance and repeatability[J].Thorax,2008,63(1):60-66.

(收稿日期:2017-06-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代赭石降气平喘作用的临床验证观察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疗效探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诊治分析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析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有创后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