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CRP、BNP水平变化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2017-12-16张雷
张雷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CRP、BNP水平变化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ACI患者50例,纳入病例组。另收集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45例作对照组。检测病例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BNP、Hcy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病例组治疗前后CRP、BNP、Hcy水平与患者NIHSS、BI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治疗前的血清CRP、BNP、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与CRP、BNP呈正相关,CRP与BNP呈正相关。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患者血清CRP、BNP、Hcy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Hcy、CRP、BNP浓度升高与疾病发生、进展密切相关,因此动态监测患者血清Hcy、CRP、BNP浓度对判断ACI的发生及疾病的转归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B型尿钠肽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9.00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9-0018-02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急性脑梗死(ACI)的患病率、病残病死率呈逐年升高。但目前缺乏对ACI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寻找可靠有效的ACI早期诊断指标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献[1]研究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是A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C反应蛋白(CRP)、B型尿钠肽(BNP)水平与ACI病变程度有关[2-3]。本研究对50例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BNP、Hcy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对ACI病情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ACI患者50例,纳入病例组,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ACI诊断标准[4],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50例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3~80岁,平均(63.1±9.2)岁。另收集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45例作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44~79岁,平均(62.7±10.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清CRP、BNP、Hcy的测定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采集病例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加入含有促凝剂试管,离心获得血清后,进行CRP、BNP、Hcy的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BNP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罗氏E411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完成检测;采用循环酶法检测Hcy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基免实业有限公司,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完成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哈灵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完成检测。对照组在入组时采用相同方法采集血标本并检测血清CRP、BNP、Hcy水平。
1.2.2 病情及预后判断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神经功能受损程度(NIHSS)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5],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的Barthel Index指数(BI)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缺陷程度即预后进行判断[6],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17.0統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血清CRP、BNP、Hcy间及其与NIHSS、BI的关系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清CRP、BNP、Hcy变化及与对照组比较
病例组治疗前的血清CRP、BNP、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清Hcy与CRP、BNP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Hcy与CRP、BNP呈正相关(r=0.584、0.593,P<0.05);CRP与BNP呈正相关(r=0.627,P<0.05)。
2.3 病例组治疗前后的NIHSS及BI评分变化情况
治疗前,病例组的NIHSS、BI评分分别为(10.65±1.22)、(58.47±6.13)分,治疗后分别为(4.18±0.91)、(80.14±9.83)分。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清CRP、BNP、Hcy水平与NIHSS及BI评分相关性分析
病例组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血清CRP、BNP、Hcy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I评分呈负相关(P<0.05),见表2。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病理基础,其与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密切相关。Hcy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功能改变密切相关,其水平升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7]。可见,Hcy与ACI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文献[8]研究报道,高水平Hcy是A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ACI患者治疗前血清Hcy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治疗后则降至正常水平,这与农贤刚等[9]报道相符。Hcy升高导致ACI发生的机制可能为:高浓度Hcy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影响凝血功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可促进血小板聚集,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并增强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能力,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使得凝血与抗凝平衡向凝血方向转变,诱发ACI的发生或加剧ACI病情[10]。endprint
炎症反应既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并可引起心脑血管血栓形成甚至闭塞。血清CRP是敏感的炎症指标之一,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肖莉等[11]报道,血清CRP含量与脑梗死的病情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估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本研究结果也显示,ACI患者治疗前血清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治疗后随着病情的好转,CRP含量也显著下降,说明ACI血清CRP水平与ACI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为:CRP浓度升高会刺激动脉内膜,大量分泌黏附分子,诱导血管平滑肌增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增大,同时刺激白细胞合成蛋白酶,引起血栓纤维帽破裂而形成血栓,诱发脑梗死[12]。
BNP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激素类物质,其主要由心脏和脑分泌并分布于心、脑、脊髓等部位。BNP与其受体结合可增加细胞胞浆内cGMP含量而发挥生物效应[13]。正常情况下,人体内BNP浓度极低且稳定,其异常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关。王伟佳等[14]研究报道,ACI患者治疗前血清BNP含量显著升高,且随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故可用于预测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死亡风险。但有颅内BNP含量不易检测,而外周血清BNP含量变化与颅内变化基本一致,故可代替颅内BNP含量的检测。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治疗前,ACI患者的血清BN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含量与ACI患者的NIHSS呈显著正相关,与B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说明BNP含量可用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评估。ACI引起BNP含量增加的机制可能是:(1)心脏因素。①ACI患者一般合并有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因左室肥厚,损伤的心肌细胞大量释放BNP入血而使其含量升高;②ACI诱发心脑综合征,造成心脏细胞损伤而释放BNP入血。(2)颅内因素。①ACI造成延髓、尾状核、豆状核等组织损伤而大量释放分泌BNP并进入血循环;②ACI可引起颅内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分泌BNP增多[15]。
本研究同时对Hcy、CRP、BNP间及其与ACI患者病情及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cy、CRP、BNP相互间呈正的相关性,且均与ACI的病情及预后有关,说明ACI患者,高浓度Hcy可能参与炎症反应过程,使多种炎性因子大量释放,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终致脑梗死的发生;高浓度Hcy、CRP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小板黏附能力,引起BNP浓度增加。
综上所述,ACI患者血清Hcy、CRP、BNP浓度升高与疾病发生、进展密切相关,因此动态监测患者血清Hcy、CRP、BNP浓度对判断ACI的发生及疾病的转归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邓远琼,刘伯胜,邓远琪,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6):88-89.
[2]陈艳秋,屈桂英,杨礼环,等.急性脑梗死患者晨峰血压对C反应蛋白和脑利钠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0):1-3.
[3]李志国,周霞,文贵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炎性因子、神经因子及NO代谢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65(4):1-7.
[4]顾群.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76(12):205-206.
[5]张瑛,戴启荷,陈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学,2016,42(5):578-581.
[6]王晶,刘家丰,郭兆慧,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6):92-93.
[7]周芸华,徐勤燕,潘秋荣.血HCY、ET-1、BNP及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6(21):2846-2847.
[8]黄贵本.脑卒中患者血清HCY、NT-proBNP及MMP-9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61(8):1321-1323.
[9]农贤刚,程卫萍.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BNP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5,71(15):28-30.
[10]金伟明.BNP、D-二聚体、hs-CRP、脂蛋白a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4,35(3):257-259.
[11]肖莉,王庆松,丁鑫,等.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BNP、D-D、CRP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419-420.
[12]杜月菊,吕翠环,马玉腾,等.BNP对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74(8):1432-1434.
[13]陈德宣,杨晓颖,张洁,等.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病灶面积评估中的价值[J].现代医学,2015,66(2):232-234.
[14]王伟佳,张秀明,王前,等.NT-proBNP和BN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性能比较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10):890-893.
[15]昌军,张健.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与自主活动能力恢復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74(6):99-100.
(收稿日期:2017-0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