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冬日风物小记

2017-12-16方锵锵

海峡旅游 2017年11期
关键词:红菇茶籽霞浦

方锵锵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靠山者吃山,近海者讨海。因为山峦的阻隔,气候的影响,沿海与内陆山地百姓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进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在地习俗、饮食习惯与当季风物。在秋冬之交,我们深入探访了福建各地与众不同的冬日风物,记录下不同地域的人们的度冬之选。

[南平] 包酒

盛产粮食的地方往往也出产好酒,浦城人擅把米酿成冬酒,入口比吴侬软语更加绵长。酿酒是这里传统的冬日习俗,一般秋收后,粮食入仓,人畜消闲,人们开始酿酒,以供冬至及年下饮用,有些地方的冬酒,需冬至日前取水酿酒,水泉未动,故所酿成的酒也能长久保存。

传统古法是用上等的晚熟糯米“大冬”,放入闽江源头的水中浸泡、蒸煮,拌上甜酒曲,冷却发酵,酿成酒酿,再兑上稻谷蒸馏而成谷烧白酒,将酒封坛藏入地窖,待时日启封后,加入枸杞、桂圆、红枣等,常只有二十来度,老少皆宜。

[武夷山] 红菇

武夷山当地产一种野生红菇,独得福建人汤盅里的恩宠。红菇生长在茂密椴树下的沃土上,采菇者年复一年回老菇穴采菇。煮出来的汤色也略微发红,煮汤后的红菇没什么特别,惊艳在汤里,水烧开后,只需短短几分钟,舀一小勺汤来喝,鲜美异常,清香宜人,口感细腻而清滑,是上等菜肴和调味佳品。

[武夷山] 茶籽

在武夷山核心区域闽江源头的光泽县,盛产一种可以压榨成茶油的山茶果果实,也就是茶籽。这种野生茶树生长出来的茶籽只有弹珠大小,出油率低,但是榨出来的油却是最香的。茶籽油的营养价值能和橄榄油相媲美,甚至更高一些,是高级食用油。由于是我国特有物种,故也被称为“东方橄榄油”。

[漳州云霄] 烧窑鸡

烧窑鸡是云霄的特色小吃。选用云霄当地山上的“土窑鸡”,将佐料置入鸡的腹腔中,包上沾过酒水的草纸,外裹锡箔纸;特别的是不直接用火,而是用烧热后的土窑余温来焖熟土窑鸡。这样烹制滋味别致,肉质鲜嫩。已成为人们来云霄旅行的首选美食之一。

[宁德] 剑蛏

霞浦独有的蛏类品种,以霞浦县沙江镇沙塘剑蛏村滩涂养殖的剑蛏最为出名。其介壳长方形,蛏肉呈淡褐色,当地人以“水焯”法让剑蛏在滚水中“走一走”,保留入口的清甜,算得上是霞浦大排档里最常见的下酒菜。

[宁德]大黄鱼

冬季是大黄鱼量产的季节,传统捕捞大黄鱼采用的是“敲罟”法,即敲打渔船上的竹杠,利用大黄鱼对声音敏感的特点,通过声波将其震昏再收网。目前霞浦出产的大黄鱼除了深海捕獲之外,还有半野生养殖的,即在深海布网箱,散养鱼苗。大黄鱼是当地人餐桌上最常见的鱼类,而红烧大黄鱼是最家常的一种做法。

[泉州] 牛肉火锅

牛肉可以算得上是泉州人的日常食物。就这一味牛肉小点,在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的吃法,一年四季常年不断的,是咸饭、牛排、牛肉羹的“套餐”。而到了冬天,牛肉火锅则成了泉州人的度冬之选,不比潮汕牛肉火锅的清汤涮法,泉州的牛肉火锅朴实粗放,大块的牛肉掺杂着牛肚百叶等下水入锅卤煮,汤头浑厚入味,配酒下饭。

[福州] 红糟

红糟的由来,是源自福州人冬季酿青红酒的传统风俗。旧时福州农家将那些酿酒剩下的酒糟“二次利用”,用来糟鱼、糟羊、糟鸡等等,大年三十时,除了青红酒,就是满满一桌红彤彤的红糟菜,为团圆的佳节增添了不少喜气。这种风俗延续至今,成为福州人对时节的一种另类的“条件反射”,即随着天气转冷,他们立刻就会想起:又该准备酿青红酒了。

[龙岩] 簸箕

簸箕粄是长汀著名的传统小吃,因用米浆均匀摊在簸箕中蒸熟包肉(菜)馅而得名,馅料多有肉、绿豆芽、韭菜、香菇等,再佐以花生酱食用。从不起眼的小摊到高档酒店,均有供应。在一些地方,人们在过节、粮食丰收或是请客时做簸箕粄,以示对大地的感恩,以及客家人的好客。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菇茶籽霞浦
采茶籽
秦岭地区红菇属菌类分类现状、问题及对策*
霞浦滩涂
玉林红菇的综合开发利用现状研究
那年学捡油茶籽
我要采的是红菇
西藏高海拔区不同处理对6种茶籽萌发的影响
容县红菇实现“人工助产”
霞浦
厚德载物 博学多才 自强不息 臻于至善——霞浦八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