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想象力 还原事物时空发展真相

2017-12-14解鹏辉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洪积扇上界甲地

解鹏辉

陕西

发挥想象力 还原事物时空发展真相

解鹏辉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一重要的哲学思想在地理学习中同样重要。从时间尺度来看,地理学研究的内容过去可上溯到地质历史时期,未来可远到人类对其他星球的探索和移民。从空间尺度来看,上至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宇宙空间,下至地球表面以下几到几千千米。地理试题给出的背景材料限于我们认识的时空范围有限,因此结合已有的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是我们准确、快速解题的又一重要方法。

一、通过关系想过程

地理事物彼此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结合已有知识,观察材料所给信息,寻找地理事物间的联系,找准中间环节,通过想象,可往前寻找在地理事物整个发展过程中缺失的环节及起因,往后可预见由于彼此间协调或不协调的关系对未来发展造成的结果及带来的影响。

对于地理事物发展过程的想象,寻找中间环节是关键,预测未来发展结果及影响是目的,针对不利影响能提出解决措施是能力要求,也是我们学习的终极目标。

通过关系想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想什么、找什么、怎么想。“想什么”是指观察题目要求,明确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找什么”是指要回答题目问题,在题目所给材料中发现的信息是什么以及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的那些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知识是什么。“怎么想”是指通过以上两个步骤所做的准备,结合关键环节,明确时间和空间,陈述地理事物的具体发展过程。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可对分析预测类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真题展示】(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节选)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 1,2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展开联想】想什么——本题给出的结论是“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题目要求不是分析“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形成的原因”,而是“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

找什么——结合图示,观察得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众多,集中连片分布,每个洪积扇对应一条河流,再结合材料所提供信息,“洪积扇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怎么想——最后根据各方信息及分析结果,对整个过程进行梳理。在贺兰山东坡,发育有多条河流,由中高山到低山再到山麓,随坡度降低,流速减缓,洪水所携带物质大量沉积,形成洪积扇。随着时间的推移,洪水次数的增多,多个洪积扇面积增大,最终集中连片分布。

【得出答案】1.C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展开联想】想什么——本题给出的结论是,“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题目要求是“分析砾石较少的主要原因”。

找什么——砾石由何而来,为何甲地较少。图中各洪积扇的砾石应来源于贺兰山上,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使石块脱离母岩,后经河流的搬运,最后与泥沙等其他物质一起沉积,形成洪积扇。

观察图示,发现与其他洪积扇的不同在于,甲处河流更长,河流只经过低山区(其他洪积扇还经过中高山区),坡度更为和缓。

怎么想——综合各方信息及分析过程,还原事物时空发展的真相。甲处地势起伏和缓,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弱,河流中所含石块颗粒较小。在河流搬运的过程中,流水对石块不断地进行磨圆形成砾石,由于河流流速较缓,搬运能力有限,一路上大致按砾石颗粒的大小先后沉积。因为河流的流程更长,所以到甲地,洪水中砾石含量相对较少,所以形成的洪积扇相对于其他洪积扇砾石含量少。

【得出答案】2.B

二、通过图形变化想结果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图、识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手段,在高考地理的考查中,图形考查不可避免,有图考图,无图考图非常普遍。熟悉教材给出的基本图形,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找准变化,通过想象,对各种基本图形进行灵活恰当的处理,也是迅速突破难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想象地理图形的变化,找准引起变化的原因是关键,同时,对某些抽象复杂图形的变化或组合,寻找恰当的实物进行类比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图形变化想结果,一般步骤如下:想什么——看变化——怎么想。其中“看变化”,要结合材料所给的显性或隐性信息,明确是什么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产生的后续结果是什么。

【真题展示】(2017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4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4.据图文信息,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展开联想】想什么——观察本题的答案,可把答案分为两组,①是活动层厚度的变化,②是永冻层上界的变化。题目材料给出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全球变暖”。

看变化——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全球变暖”导致的变化是什么,这种变化会引起活动层的厚度和永冻层上界怎样的变化。

基础图:永冻层不管冬夏常年冻结,而活动层冬冻夏融。活动层与永冻层的相同点是,冬季气温都低于0℃,不同点是,夏季活动层气温高于0℃,永冻层低于0℃。活动层和永冻层的分界处,为夏季气温0℃处。

变化后:全球变暖,从地表到地下土壤的温度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这种变化对冬季冻土层影响不大,因为冬季永冻层和活动层都处于冻结状态,对“夏季0℃位置”的影响大,使夏季气温低于0℃的位置下移。

怎么想——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于0℃,含有水或冰的土层自下而上发生冻结,形成冻土。夏季,地表气温高于0℃,上层冻土融化,为季节性冻土,而下层低温仍低于0℃,土壤仍处于冻结状态,为全年性冻土。全球变暖,夏季低温为0℃的位置下移,活动层厚度变大,全年性冻土的上界下降。B选项,全球变暖,春耕播种的时间应提前。D选项,建筑物的基础建于永冻层的上层,由于永冻层上界下降,原永冻层变成了季节性冻土,随着季节的变化,冻融更替,使得地层地质不稳定,影响建筑物稳定性。

【得出答案】4.D

陕西省延安中学)

猜你喜欢

洪积扇上界甲地
二次相遇
西藏拉萨河流域中下游洪积扇植被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
青海托拉海冲洪积扇区水文地质及水质分析
一个三角形角平分线不等式的上界估计
一道经典不等式的再加强
山前洪积扇形成的学生分组实验及改进措施
卡普斯朗-台勒丘克河洪积扇二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Nekrasov矩阵‖A-1‖∞的上界估计
正则微分系统带权第二特征值的上界
如何计算地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