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木虱在枸杞植株上发生规律的初步调查
2017-12-14吴秀花魏春光陈实任倩楠尚海军郭永盛
吴秀花,魏春光,陈实,任倩楠,尚海军,郭永盛
(1.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2. 内蒙古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3.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枸杞木虱在枸杞植株上发生规律的初步调查
吴秀花1,魏春光2,陈实3,任倩楠1,尚海军1,郭永盛1
(1.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2. 内蒙古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3.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初步调查枸杞Luciumbarbarum年生长后期枸杞木虱Paratriozasinica在植株上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枝方向、枝部位和叶位置的枸杞叶上枸杞木虱的发生有一定的差异。东向枝,上、中层枝叶的受害率和每叶枸杞木虱数量较多,下层枝则相对较少;同一枝条上每叶枸杞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中部,端部,基部;叶背的每叶枸杞木虱数量高于叶面的;调查期枸杞木虱卵和1,2龄若虫数量较多,达90%以上,大龄若虫较少。
枸杞木虱;发生规律;调查
枸杞木虱ParatriozasinicaYang et Li属同翅目Homoptera木虱科Psylloidae,是枸杞Lyciumspp.的主要和常发性专性害虫之一,与白枸杞瘿螨AceriapallidaKeifer和枸杞蚜虫Aphissp.并称为枸杞栽培中的三大害虫[1]。枸杞木虱以若虫、成虫吸食叶片汁液,导致叶片枯黄、树势衰弱、早期落叶落果,枸杞果实的质量和产量下降。枸杞木虱的发生规律与其分布地区有关,发生数量则受历年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的影响。枸杞木虱在内蒙古1 a发生4代,个别可完成5代[2]。因而,第4代枸杞木虱的发生情况直接影响到木虱越冬成虫的数量及翌年的发生危害程度。本文作者以内蒙古托克托县枸杞林年生长后期枸杞木虱的危害情况为实证,研究探讨枸杞木虱在枸杞植株上的发生规律,以期为科学有效地防治枸杞木虱的危害提供依据。
1 调查地区和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调查地设在托克托县五申镇团结村(E 111°8′30″,N 40°26′25″),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麓、黄河上中游分界处北岸的土默川平原;属冲积平原,由冲积砂质粘土堆积而成,由黄河水灌溉,盐渍化普遍,其间沼泽零星分布。调查地为枸杞纯林,品种为“宁杞1号”,面积约0.2 hm2,株行距1 m× 2.5 m,树龄9 a;春季化学药剂喷雾防治1次;大田常规管理。
1.2 调查方法 2015年8月中旬调查。五点取样,每样点从枸杞植株东、南、西、北4个不同方向(枝方位)分别取上、中、下3层枝(枝部位)各1枝,总计 60枝,再从已取枝条上的基、中、端3个位置(叶位置)各取叶片2枚,总计360片。记录每一枝条上受害叶片占该枝条上总叶片的比率,统计叶受害率;记录每一叶片叶面和叶背上枸杞木虱卵及不同龄期若虫的数量。
1.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应用Excel 2010和IBM 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不同位置枸杞木虱发生特点 枸杞木虱在枸杞植株不同枝方位、枝部位和叶位置发生是不同的。枝方位、枝部位、叶位置各因素及交互效应对枸杞木虱每叶平均数量的影响均比较显著(表1)。
表1 影响枸杞木虱每叶平均数量的全因子方差分析
东向枝上的每叶枸杞木虱平均数量最多,约为33头,西向枝上的最少,约为9头,南向枝和北向枝分别为15和21头,东、南、西、北4个方向间差异显著(F=73.567;df=3;P=0);树冠上层和中层枝的每叶枸杞木虱的平均数量无显著差异,约为27头,显著高于下层枝(F=177.448;df=2;P=0);同一枝条基、中、端部叶片上的枸杞木虱平均数量依次为12,29,17头,中部最高,基部最低,三者间差异显著(F=74.992;df=2;P=0)(图1)。以上结果表明,枝的方向、枝在树冠间的相对位置和叶在枝条上的位置对每叶枸杞木虱的数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东向枝,上、中层枝和枝中部叶上的每叶枸杞木虱数量较多,西向枝、下层枝和基部叶的每叶枸杞木虱数量则相对较少。
东、南、西、北4个方向枝上叶的受害率均值分别为35.3%,24.7%,32.2%,24.5%,东、西向枝上叶的受害率较高,上、中、下层枝上叶的受害率分别为32.3%,31.4%和23.9%,上、中层枝上叶的受害率显著高于下层枝的(图2)。结果表明,不同方向枝、不同相对位置枝上叶的受害率差异显著,东、西向和上、中层枝上叶受害较重。
注:图中各组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组内差异显著性
注:图中各组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组内差异显著性
2.2 叶面和叶背枸杞木虱发生特点 枸杞叶背和叶面的枸杞木虱平均数分别为12头和7头,叶背的枸杞木虱多于叶面的,两者间差异显著(F=16.741;df=718;P=0);逐龄对比,除5龄外,卵、1龄至4龄枸杞木虱若虫叶面和叶背数量分别相比较,叶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叶面的(图3)。以上结果表明,叶背面的枸杞木虱发生平均数量显著高于叶正面的。
注:图中各组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组内差异显著性
2.3 枸杞木虱不同龄期的发生比率 从枸杞木虱卵和不同龄期若虫发生量来看,卵、1龄和2龄若虫占发生量的90%以上。1龄若虫无论是在整叶、叶面和叶背的发生量均最多,分别占47.9%,51.9%和45.8%;2龄若虫次之,整叶、叶面和叶背的发生率分别为24.9%,21.3%和27%,卵与2龄若虫的发生量较接近,整叶、叶面和叶背的发生比率分别为20%,21%和19%;3龄约占5%,4龄和5龄若虫最少,占2%以下。以上结果表明,调查期枸杞木虱绝大部分为低龄若虫,大龄若虫数量较少(图4)。
图4 枸杞木虱不同龄期发生的比率
3 结论与讨论
枸杞木虱多产卵于幼嫩叶片上[3],若虫一旦固定一般不再转移取食部位[2],叶背面的卵和若虫多于正面的[2,4]。本调查中,东向枝上叶的受害率高,每叶枸杞木虱数量较多;叶片背面枸杞木虱平均数量高于叶片正面的;上、中层枝上叶的受害率高且每叶枸杞木虱数量较多,下层枝的每叶枸杞木虱数量则相对较少;同一枝条基部叶片上每叶枸杞木虱数量较少。玛丽亚·坎吉别克 等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东向枝的枸杞木虱有卵(若)叶片均数和总数都较多,但4个方向上的产卵量差异不明显[4],这与本次调查的结果相近。因而,在防治枸杞木虱时,应首先调查不同时期枸杞木虱在植株上的发生特点,有针对性的防治,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调查期枸杞木虱绝大部分为卵和1,2龄若虫,为当年第4代枸杞木虱初发期。枸杞木虱卵和若虫低龄期化学防治效果较好[3,5]。8月中旬亦是枸杞的秋梢生长期,此期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不仅有利于秋果的正常发育,也能有效地降低越冬木虱成虫的基数,减少翌年春季的虫口数量[6]。此外,本调查也表明,仅春季防治并不能完全消灭越冬虫源,仍有个体存活并繁殖后代,因而,秋果期的病虫害防治也极为重要。所以整个生长期均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防治。
本次仅在一个试验地对枸杞植株年生长后期枸杞木虱的发生情况进行短期的调查研究,植株个体的营养状况差异等可能影响调查结果,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持续长期调查,并选择多个试验地,进一步全面揭示枸杞木虱发生规律。
[1] 吴福桢,高兆宁.宁夏枸杞害虫区系分析及种类记述[J]. 宁夏农林科技,1984(5):22-29.
[2] 段立清.枸杞木虱及其天敌的生物学和行为机制的研究[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3.
[3] 秦洁. 枸杞木虱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J]. 科学种养,2015(7):161.
[4] 玛丽亚·坎吉别克,哈迪拉·哈里亚仁,多力肯·拜山巴依,等. 精河县枸杞木虱发生规律研究[J]. 农村科技,2015(6):44-45.
[5] 王莹. 四种农药对枸杞木虱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
[6] 刘晓丽,李锋,李晓龙,等.有机枸杞病虫害可持续防控技术方案[J].北方园艺,2015(18):166-168.
(责任编辑 李海燕)
PreliminarysurveyonoccurrenceregularityofParatriozasinicaonplantsofLuciumbarbarum/
WU Xiuhua,et al.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Forestry,Hohhot 010010,China)
Preliminary survey on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ParatriozasinicaYang et Li was done forLuciumbarbarumin later growing season of the yea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P.sinicain wolfberry canopy was different.The leaves damaged and the quantity ofP.sinicawere more on leaves of twigs in eastern direction,so did on leaves of up and middle level twigs,which were less on lower level.P.sinicawere located on middle leaves of the twig more than end and base.P.sinicapreferred to the back of leaves than surface.Survey period,eggs,1st and 2nd instar larvae reached over 90%,which were much more than older ones on quantity.
Paratriozasinica;occurrence regularity;survey
2016-06-12;
2016-07-23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D22B0303);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内林推[2014]11)
吴秀花(1973—),女,甘肃静宁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森林经营与保护研究,E-mail:wuxiuhua-73@163.com。
S763.36
A
1671-0886(2017)01-00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