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褐天牛二种新型引诱剂林间诱捕效果对比
2017-12-14常国彬白鸿岩何跃全李芹玲张天栋刘再英
常国彬,白鸿岩,何跃全,李芹玲,张天栋,刘再英
(1.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4; 2.富顺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四川 富顺 643200; 3.国有富顺林场,四川 富顺 643200)
松褐天牛二种新型引诱剂林间诱捕效果对比
常国彬1,白鸿岩1,何跃全2,李芹玲2,张天栋1,刘再英3
(1.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4; 2.富顺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四川 富顺 643200; 3.国有富顺林场,四川 富顺 643200)
为比较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2种新型引诱剂诱捕效果,于2015年5—10月在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开展松褐天牛诱捕试验。结果表明:2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均有一定诱捕效果。APF-1型引诱剂和F-1型引诱剂的平均引诱活性分别为130.88头/诱捕器和122.38头/诱捕器,无显著差异。2种引诱剂仅在6月份诱捕的松褐天牛雌虫数量和孕卵雌虫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它月份各项指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根据松褐天牛种群变化规律及诱捕的松褐天牛雌虫孕卵量可知,5月中旬前应是该区设置诱捕器的最佳时期。
松褐天牛;引诱剂;诱捕效果;对比
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又名松墨天牛,是我国南方松林的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病的主要传播媒介[1-4]。该虫成虫在补充营养和产卵时传播病原线虫[5-8],致松树感病死亡。因此,控制松褐天牛种群能够有效切断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途径,是遏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的关键措施之一[8]。
在近30多年松褐天牛监测和防控技术的探索实践中,基于化学信息物质配制而成的引诱剂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绿色安全和适用性强等特点,对于监测松褐天牛种群动态,降低虫口密度发挥了积极作用,引起了国内外森保工作者的持续关注[1-5,8-18]。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松褐天牛引诱剂多为寄主植物信息化合物配制而成,随着技术的发展,基于虫源性信息素而开发出的新型松褐天牛引诱剂具有高效、靶标专一、引诱期提前等特点,为监测和防控松褐天牛提供了新思路[8]。为比较2种新型松褐天牛引诱剂诱捕效果,笔者于2015年5—10月在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开展了松褐天牛引诱剂诱捕试验,旨在为应用其开展松褐天牛监测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李桥镇花渔村,海拔380~411 m,主要树种为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松林面积约157 hm2,树龄30~35 a,平均树高13 m,胸径约14 cm,郁闭度0.8。试验地于2014年成为松材线虫病疫区,2015年松树死亡率2.4%。
1.2 试验材料 供试引诱剂为APF-1型引诱剂(福建省厦门三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和F-1型引诱剂(浙江省乐清市科森生物防治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供试诱捕器为BF-1型诱捕器(浙江省乐清市科森生物防治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在地势较为平坦、空旷通风且有树荫遮蔽的林道旁或岔路口,选择松褐天牛种群数量较多的林分作为诱捕器挂放点[14]。2种引诱剂各设8个重复,设置3个清水对照,共19个诱捕器。5月6日,将放置2种引诱剂的诱捕器交替放置在试验地中,诱捕器用木棍做成的支架悬挂,细绳绑牢固定,诱捕器间的布设距离为50 m,悬挂高度(诱捕器下端距地面的距离)1.5 m。每隔7 d收集、记录每个诱捕器诱捕到的松褐天牛成虫数量,收集时,根据引诱剂使用情况增添引诱剂。至10月14日结束,共23次。于室内分类、鉴定,统计诱捕到的松褐天牛雌、雄成虫数量,并解剖雌虫、统计孕卵量。以“诱捕量/诱捕器”为衡量指标,计算2种引诱剂不同月份对松褐天牛诱捕效果。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整理和统计使用Excel 2010进行;试验数据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在SPSS 17.00中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2种引诱剂的诱捕效果 以“诱捕量/诱捕器”为衡量指标[1],APF-1型引诱剂和F-1型引诱剂各项指标均极显著高于清水,引诱活性[1]分别为130.88头/诱捕器和122.38头/诱捕器,诱捕雄虫数量均高于诱捕雌虫数量。APF-1型引诱剂各项指标均高于F-1型引诱剂,但2种引诱剂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表1)。
表1 2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
注:表中所列数值均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标有不同大写字母表示极显著(Plt;0.01),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lt;0.05)。
2种引诱剂5,6,7,8月,各项指标均极显著高于清水。APF-1型引诱剂9月除雄虫数量外各项指标均极显著高于清水;F-1型引诱剂诱捕总量极显著高于清水,其余指标显著高于清水。2种引诱剂10月各项指标与清水无显著差异(表2)。
除APF-1型引诱剂6月的雌虫数量和孕卵雌虫数量显著高于F-1型引诱剂外,2种引诱剂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9月,APF-1型引诱剂除雄虫数量外各项指标均高于F-1型引诱剂,但2种引诱剂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10月,2种引诱剂均未诱捕到雄性松褐天牛,APF-1型引诱剂雌虫数量、诱捕总量、孕卵雌虫数量和孕卵总量均高于F-1型引诱剂,但2种引诱剂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表2)。
2.2 松褐天牛种群数量动态 试验期间,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最大引诱数量出现在5月20日,当日收集总量达390头。7月1日前引诱数量占总量的79.57%。8月26日后,松褐天牛种群数量处于低水平并呈持续减少状态(图1)。
图1 松褐天牛种群数量动态
以“诱捕量/诱捕次数”为衡量指标,计算不同月份松褐天牛诱捕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诱捕的松褐天牛雄虫数量、雌虫数量、诱捕总量、孕卵雌虫数量和孕卵总量均逐渐减少。5月诱捕的雄虫数量、雌虫数量、诱捕总量、孕卵雌虫数量和孕卵总量均极显著高于其它月份。6月诱捕的雄虫数量极显著高于7月、8月、9月和10月,雌虫数量、孕卵雌虫数量和孕卵总量显著高于9月和10月,诱捕总量极显著高于8月、9月和10月。7月、8月、9月和10月诱捕的雄虫数量、雌虫数量、诱捕总量、孕卵雌虫数量和孕卵总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表3)。
表2 2种引诱剂不同月份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
注:表中所列数值均为平均值±标准差,同月同列标有不同大写字母表示极显著(Plt;0.01),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lt;0.05)。
表3 不同月份松褐天牛诱捕情况
注:表中所列数值均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标有不同大写字母表示极显著(Plt;0.01),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lt;0.05)。
3 结论与讨论
在松树-松褐天牛-松材线虫体系中,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病,致使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的关键环节[1-3,19]。前人研究表明,当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控制在一定的阈值之下,松材线虫的侵染不会引起松树死亡,且随着松褐天牛种群数量的下降,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速度也随之降低[6,19]。由于松褐天牛具有生活隐蔽、羽化期长等特点,对其种群动态进行直接监测较为困难,应用引诱剂对其种群动态进行监测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且可以有效降低其种群密度,已广泛应用于松褐天牛监测和防控工作中[2,3,16,17]。本研究表明,5月诱捕的松褐天牛雄虫数量、雌虫数量、诱捕总量、孕卵雌虫数量和孕卵总量均极显著高于其它月份,试验期间单次诱捕雄虫数量、雌虫数量、诱捕总量、孕卵雌虫数量和孕卵总量最高值分别为161,229,390,215头和2170粒,诱捕时间为5月14—20日。由于诱捕作业时间与松褐天牛实际羽化期之间存在滞后现象,因此,5月中旬前应是富顺地区设置松褐天牛诱捕器的最佳时期。
迄今为止,关于松褐天牛引诱剂诱捕效果比较及筛选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然而未形成一致性的研究结果[2,3,12-13,15,18],这可能是由于引诱剂的升级换代、不同地域环境间松褐天牛种群数量的差异、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2,3]。本研究表明,2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均有一定引诱作用,APF-1型引诱剂诱捕的松褐天牛雄虫数量、雌虫数量、诱捕总量、孕卵雌虫数量和孕卵总量均高于F-1型引诱剂,但2种引诱剂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从不同月份来看,5月,F-1型引诱剂的各项指标均高于APF-1型引诱剂;6月、7月和8月,APF-1型引诱剂的各项指标均高于F-1型引诱剂;9月和10月,APF-1型引诱剂除雄虫数量外各项指标均高于F-1型引诱剂(10月,2种引诱剂均未诱捕到雄性松褐天牛)。2种引诱剂仅6月诱捕的松褐天牛雌虫数量和孕卵雌虫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它时间2种引诱剂各项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初步表明,2种引诱剂均可应用于松褐天牛监测和防控。但由于只选用了一种型号的诱捕器,且只在富顺地区进行了一个年度的试验,2种引诱剂的诱捕效果仍需于不同年度、不同地域的进一步比较和验证。2种引诱剂有效期的确定及其林间应用技术的探索和完善应成为今后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内容。
[1] 王四宝,刘云鹏,樊美珍,等.不同诱捕技术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3):505-508.
[2] 田艳,张宏,张真,等.重庆市松褐天牛引诱剂对比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4177-14178.
[3] 田艳,刘金燕,何邦亮.松褐天牛引诱剂林间对比试验[J].植物保护学,2011(11):158-159.
[4] 唐伟强,吴苍松,赵锦年,等.缓释型引诱剂诱杀松墨天牛成虫效果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8,27(6):35-36.
[5] TAKASU F,YAMSMOTO N,KAWASAKI K.Modeling the expansion of an introduced tree disease[J].Biol Inv,2000,2(2):141-150.
[6] 王四宝,樊美珍,李增智,等.松褐天牛天敌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03,40(4):303-307.
[7] 陈龙,林强,李俊楠,等.松墨天牛诱捕器空间位置的野外对比试验[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4,34(1):11-14.
[8] IKEDA T,ENDA N,YANLANE A,et al.Attractants for the Japanese pine sawyer,MonochamusalternatusHope(Coleoptera:Cerambycidae)[J].Appl Ent Zool,1980,15:358-361.
[9] IKEDA T,ODA K.The occurrence of attractiveness forMonochamusalternatusHope (Coleoptera:Cerambycidae) in nematode infected pine trees[J].J Jap For Soc,1980,62:432-434.
[10]IKEDA T.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of Japanese pine wilt disease[J].Sonderdruck aus Eur J For Pathol.1984,14(7):398-414.
[11]赵锦年,蒋平,吴沧松,等. 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引诱作用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0,13(3)262-267.
[12]赵锦年,林长春,姜礼元,等.M99-1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松甲虫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1,14(5):523-529.
[13]陈沐荣,余海斌,方天松.两种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效果比较[J].中国森林病虫,2002,21(6):3-4.
[14]黄学恒,张宏,唐志强,等.松墨天牛引诱剂诱捕效果对比试验初报[J].重庆林业科技,2003(3):22-24.
[15]黄照岗,郑建困,谢寅升,等.M-99引诱剂有效引诱范围及余杭区松褐天牛成虫发生规律[J].中国森林病虫,2005,24(1):4-7.
[16]杨大胜,牟晓伟,吴斡宁.引诱剂诱杀松墨天牛成虫效果初报[J].重庆林业科技,2005(2):51-52.
[17]黄金水,何学友,杨希,等.FJ-MA-02引诱剂林间松墨天牛引诱效果及应用[J].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6-10.
[18]来燕学,张世渊,黄华正,等.松墨天牛在松树枯萎中的作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6,13(1):81-75.
(责任编辑 李计顺)
AfieldcomparationofattractioneffectbetweentwonewkindsofattractantsonMonochamusalternatus/
CHANG Guobin,et al.
(General Station of Forest Pest Management,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Shenyang 110034,China)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attraction effects of two new kinds of attractants onMonochamusalternatus,the author conducted a field experiment from May to October in 2015 in Fushun county,Sichuan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attractants had a certain attraction ability toM.alternatus.The mean capture efficiency of APF-1 and F-1 was 130.88 and 122.38 individuals each trap,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the attracted number of female adults and fecundity adults between APF-1 and F-1 in June,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other parameters in other months.According to the population variation ofM.alternatusand the number of average eggs of attracted adult,prior to mid-May was the optimum periods for setting traps to controlM.alternatusin this area.
Monochamusalternatus;attractant;attraction effect;comparation
2016-05-23;
2016-06-02
常国彬(1962—),男,辽宁葫芦岛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与管理工作,E-mail:changguobin2208@126.com
S763.38
A
1671-0886(2017)01-0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