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饵剂林间诱杀黑翅土白蚁应用技术研究
2017-12-14王少明喻卫国崔振强郑文帼赵勇江建国
王少明,喻卫国,崔振强,郑文帼,赵勇,江建国
(1.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湖北 武汉 430079; 2.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4; 3.枣阳市林业局,湖北 枣阳 441200; 4.宜昌市夷陵区森林植物检疫站,湖北 宜昌 443100; 5.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新饵剂林间诱杀黑翅土白蚁应用技术研究
王少明1,喻卫国1,崔振强2,郑文帼3,赵勇4,江建国5
(1.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湖北 武汉 430079; 2.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4; 3.枣阳市林业局,湖北 枣阳 441200; 4.宜昌市夷陵区森林植物检疫站,湖北 宜昌 443100; 5.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采用新饵剂林间诱杀技术在湖北省黄冈、襄阳、恩施、荆门等地,于黑翅土白蚁Odototermesformosanus(Shiraki)活动旺盛期进行诱杀防治。5月中旬—6月下旬工蚁出巢取食为害时进行第1次诱杀,防治效果可达80%,10月上旬—11月中旬第2次诱杀,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黑翅土白蚁对不同寄主树种的为害由重到轻依次为香樟,马尾松,杉木,槲栎,女贞,檫木,枫香。新饵剂在不同寄主树种上连续2次诱杀黑翅土白蚁,诱杀效果差异不显著。
新饵剂;黑翅土白蚁;诱杀
我国是白蚁为害较重的国家,白蚁分布范围达到陆地面积的40%。20世纪初,国内已开展白蚁防治,到六七十年代,白蚁防治研究得到较快发展,相继研发出药液灭杀、粉剂灭杀、饵剂诱杀、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熏蒸、灌浆等防治技术。饵剂诱杀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使用砒霜,后来采用灭蚁灵,这些高毒高残留饵剂淘汰后,逐步由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氟啶脲、氟铃脲、双三氟虫脲)、代谢抑制剂类(氟虫胺、伏蚁腙)、新型杂环类(氟虫腈、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等替代,特别是氟铃脲、三氟虫脲等,可以灭杀整个蚁群[1],此外还有中草药饵剂[2]灭杀白蚁的报道。
新饵剂林间诱杀白蚁是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发的一种林间白蚁防治新技术。将引诱剂加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氟铃脲在林间释放,引诱工蚁采食带回蚁巢,由于白蚁的交哺习性,使引诱剂在蚁巢内扩散,进而使白蚁种群逐渐消亡。氟铃脲是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昆虫脂肪体、咽侧体等腺体具有损伤破坏作用,抑制白蚁表皮的几丁质合成,妨碍白蚁顺利蜕皮而致其死亡[3]。黑翅土白蚁为土栖社会性昆虫,具有群集和交哺的习性。在蚁群活动旺盛期将LLDPE白蚁诱杀袋缠系在寄主树干上,引诱工蚁取食带回蚁巢喂食若蚁、蚁王和蚁后,通过白蚁间的交哺行为达到在白蚁种群内传播、扩散,当蚁巢白蚁因蜕皮发生困难,且死亡达到一定程度时,整个白蚁巢群将难以维持而死亡,因而能有效地杀灭白蚁群体[4]。
2013年3月—2015年11月,在黄冈市红安县、荆门市国营彭场林场、襄阳市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恩施州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地,应用新饵剂在林间对为害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香樟Cinnamomumcamphora、檫木Sassafrastzumu、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槲栎Quercusaliena、樱花Cerasussp.、女贞Ligustrumlucidum.等树种的黑翅土白蚁Odototermesformosanus(Shiraki)进行诱杀防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分设在黄冈市红安县、荆门市国营彭场林场、襄阳市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恩施州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
黄冈市红安县高桥镇富家寨村和邓家湾村(E114°31′~114°34′,N31°7′~31°11′),地形为丘陵,林分组成以马尾松和杉木为主,散生树种有香樟、檫木、枫香、槲栎等;
荆门市国营彭场林场彭场分场和肖巷分场(E112°4′~112°14′,N30°35′~30°42′),地形为丘陵岗地,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湿地松P.elliottii、火炬松P.taeda、加勒比松P.caribaea、香樟、杉木、金合欢Acaciafarnesiana、银杏Ginkgobilob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女贞等;
襄阳市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E112°26′~112°28′,N31°51′~31°53′),主要树种有马尾松、川柏Cupressusfunebris、湿地松、火炬松、杉木、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等;
恩施州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E109°29′~109°31′,N 30°17′~30°18′),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香樟、杉木、檫木、枫香、槲栎、山矾Symplocossumuntia等。
1.2 样地设置 2013年5月—2015年11月,按照每10 hm2林地设置1块样地,每块样地40 m×50 m的标准,共设置样地62块。其中:红安县富家寨10块,邓家湾9块;彭场林场彭场分场10块,肖巷分场7块;襄阳市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10块;恩施州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16块。
1.3 饵剂制作 饵剂原料及其制作比例(重量百分比)为:松锯末23.0,杉锯末18.0,栎类锯末20.0,甘蔗渣10.0,玉米粉12.0,糯米粉12.0,增效剂2.3,防腐剂0.25,95%氟铃脲TF 0.025,N,N—二甲基乙酰胺0.125,水2.3[5]。
按下列步骤制作饵剂:
(1)将95%氟铃脲TF溶解在N,N—二甲基乙酰胺中,制成二甲基乙酰胺氟铃脲药液;将增效剂、防腐剂溶解在水中,制成增效防腐液;再将上述二液混合制成混合液。
(2)将甘蔗渣粉碎与松锯末、杉锯末、栎类锯末、玉米粉、糯米粉掺混,搅拌过筛(100~150目),晾干(含水率10%~12%),再添加混合液充分搅拌均匀,制成林木白蚁诱杀饵剂。
(3)将白蚁诱杀剂灌装到直径为4 cm的条状LLDPE(Linear Low-Density Polyethy-len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袋中制成白蚁诱杀袋,白蚁诱杀袋的长度视树干直径大小而定。
1.4 林间饵剂投放 于黑翅土白蚁活动旺盛期,在样地缠绕白蚁诱杀袋进行诱杀防治,其中,荆门市国营彭场林场于2013年5月中旬—6月下旬、10月上旬—11月中旬、2014年5月中旬—6月下旬连续防治3次;红安县于2013年5中旬—6月下旬和10月上旬—11月中旬连续防治2次;襄阳市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恩施州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别于2014年5月中旬—6月下旬防治1次。
诱杀袋悬挂方法:将LLDPE白蚁诱杀袋带孔的一侧贴向树干,缠系在有泥被或泥线(白蚁忌光,喜隐蔽生活,上树为害前先用泥土修筑蚁道。单条蚁道称泥线,多条蚁道称泥被)的树干上,缠系高度离地面80~120 cm,之后再缠绕1~2层宽15 cm透明胶带防雨防潮。
1.5 防治效果调查 饵剂投放前,按样地调查寄主数量(不分树种,有泥被或泥线的植株),统计白蚁为害株数,计算白蚁为害株率。对于样地中马尾松、香樟、杉木、槲栎、女贞、檫木、枫香等超过30株的树种,分别按寄主树种统计白蚁为害株数,计算白蚁为害株率。
饵剂投放90 d后,调查白蚁为害减退株数(泥被或泥线减少植株),计算白蚁为害减退率,根据防治区与对照区的为害减退率差异值计算诱杀效果,利用DPS软件进行Duncan新复极差法统计分析。
为害减退率(%)=
诱杀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试验地的饵剂诱杀效果 不同试验地及各试验地不同饵剂投放次数的黑翅土白蚁平均为害株率见表1。
表1 各试验地新饵剂不同投放次数下的平均为害株数及平均为害株率
由表1,计算出各试验地及各试验地不同饵剂投放次数下,新饵剂对黑翅土白蚁的平均诱杀效果,并对诱杀效果进行显著性检验,见表2。
表2 新饵剂林间诱杀黑翅土白蚁平均诱杀效果
由表2可以得出:饵剂诱杀1次时,除富家寨外,邓家湾、彭场林场、肖巷分场、鹿门寺森林公园和凤凰山森林公园各不同诱杀点平均诱杀效果均无显著性差异,平均诱杀效果在79.51%~88.58%之间。
饵剂诱杀2次时,富家寨、邓家湾、彭场林场和肖巷分场平均诱杀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平均诱杀效果在96.34%~99.77%之间。
各试验地不同诱杀次数的平均诱杀效果显著性检验结果为:不同诱杀次数的诱杀效果不同,诱杀2次以上与诱杀1次平均诱杀效果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诱杀2次和诱杀3次平均诱杀效果差异不显著,均在98%以上。
2.2 不同寄主树种上新饵剂对黑翅土白蚁的诱杀效果
2.2.1 不同寄主树种的黑翅土白蚁为害情况调查 2013年5~6月,于饵剂投放前对各试验地黑翅土白蚁为害不同寄主树种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对不同寄主树种的平均为害株率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各试验地不同寄主树种的白蚁为害株率比较
黑翅土白蚁对不同寄主的为害由重到轻依次为:香樟,马尾松,杉木,槲栎,女贞,檫木,枫香;女贞、檫木、枫香间无显著差异。
2.2.2 不同寄主树种上黑翅土白蚁的诱杀效果比较 饵剂投放1次后,各试验地不同寄主树种上的黑翅土白蚁诱杀效果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1次防治对不同树种白蚁诱杀效果比较
表4结果表明:饵剂投放1次,对女贞、檫木、枫香上的黑翅土白蚁诱杀效果较好,达91.04%~100.00%,对香樟、马尾松、杉木、槲栎的白蚁诱杀效果达84.63%~91.28%,差异显著。而女贞、檫木、枫香间和香樟、马尾松、杉木、槲栎间白蚁诱杀效果无显著差异。
饵剂投放2次,红安县和彭场林场不同寄主树种的黑翅土白蚁诱杀效果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2次防治对不同树种白蚁诱杀效果及显著性检验
表5结果表明,连续2次防治,其效果均达到98%以上,且不同树种间白蚁诱杀效果无显著差异,说明新饵剂对为害不同寄主树种的白蚁均有效。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3年在湖北省红安县(鄂东)、襄阳市(鄂北)、恩施州(鄂西)、荆门市(鄂中)等不同地区对林间饵剂诱杀白蚁新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林间白蚁最佳防治时间为每年的5月中旬~6月下旬和10月上旬~11月中旬。在5中旬~6月下旬工蚁出巢取食为害高峰期进行第1次诱杀防治,诱杀效果为80%左右,继续在10月上旬~11月中旬第2 次取食为害高峰期进行第2次诱杀防治,诱杀效果可达到98%以上。
饵剂投放2次与投放1次的诱杀效果差异显著,而与投放3次的诱杀效果差异不显著。因此,只需每年5月中旬~6月下旬和10月上旬~11月中旬投放2次饵剂进行诱杀即可。黑翅土白蚁对不同树种的为害差异显著,表现为香樟gt;马尾松gt;杉木gt;槲栎gt;女贞gt;檫木gt;枫香。新饵剂林间投放1次诱杀白蚁效果在女贞、檫木、枫香与香樟、马尾松、杉木、槲栎间存在显著差异,而投放2次诱杀效果差异不显著,说明新饵剂适用于白蚁为害的所有主要寄主树种。
[1] 林爱寿,冯亮和,陈静,等. 氟啶脲饵剂灭杀白蚁效果测定[J].中国森林病虫,2011,30( 4):34- 36.
[2] 林树青.中草药诱饵剂灭治白蚁的研究[J]. 白蚁科技,1993,10( 1):11- 17.
[3] 孙鹏东,雷朝亮,黄求应,等.黑翅土白蚁头部转录组库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华中昆虫研究,2014,12(10):260.
[4] 刘炳荣,钟俊鸿.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在白蚁防治中的研究进展[J].昆虫天敌,2006,28(4):180-187.
[5] 江建国,张文颖,曾文豪,等.天然饵料引诱黑翅土白蚁野外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11,30(1):33-34.
(责任编辑 李计顺)
ApplicationofnewantbaitintrappingOdototermesformosanusinforest/
WANG Shaoming,et al.
(Hubei forest pest control and quarentine station,Wuhan 430079,China)
The baits were applied during the peak activity period ofOdototermesformosanus.When the baits were firstly applied from mid-May to late-June when worker ants feed host trees,the control efficacy to the ants was about 80%,and when secondly applied during early Oct.to mid-Nov.,the efficacy reached more than 98%.The damage degrees of different host trees byO.Formosanus.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control efficacy of the baits for 2 times for different host tre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new bait;control;Odototermesformosanus
2016-04-05;
2016-08-02
2014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2014]HBTG01号)
王少明(1963—),男,湖北天门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
江建国(1955—),教授,E-mail:472589994@qq.com。
S763.33
A
1671-0886(2017)01-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