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界面远期改变的临床研究
2017-12-14殷海东胡趣儿黄明光杜庆钧
殷海东 陈 伟 胡趣儿 黄明光* 杜庆钧 宋 洋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骨科,广东 佛山 528300)
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界面远期改变的临床研究
殷海东 陈 伟 胡趣儿 黄明光* 杜庆钧 宋 洋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骨科,广东 佛山 528300)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界面的远期改变。方法 总结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75例,平均年龄74.5岁。全部患者均为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路径注入骨水泥,比较全部病例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时正侧位X线片,测量责任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最大横径、前后径及高度。末次随访时,根据骨水泥周围的骨吸收阴影宽度评估骨水泥与周围骨质愈合情况。全部数据交由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值<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全部病例共计88个椎体接受骨水泥注入治疗,手术时间平均37 min,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1.5个月,术后早期与末次随访时骨水泥分布最大横径、前后径及高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Ⅲ级愈合27个椎体,Ⅱ级愈合44个椎体,Ⅰ级愈合17个椎体。结论 椎体成形术后远期骨水泥界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吸收表现,但骨吸收阴影范围一般不超过2 mm,未见明显不愈合或骨水泥松动迹象,提示骨水泥注入仍不失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安全有效手段。
椎体成形术;骨水泥;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 OVCF)逐渐成为骨科常见疾病。由于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对于诊断明确的OVCF大都主张经皮椎体成形治疗(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该方法通过经皮穿刺椎体,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实现即刻恢复骨折椎体稳定性并减轻疼痛,临床疗效令人满意[1]。但由于PMMA骨水泥不能与活骨组织生物活性连接,也不能在体内生物降解,有关骨水泥界面远期改变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次研究通过分析骨水泥在不同时间段的影像学改变,探讨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界面的远期改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总结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接受PVP治疗的OVCF患者75例,其中男13例,女62例,年龄50~95岁,平均74.5岁。全部患者均表现为胸/腰背部疼痛不适,无明显下肢神经症状。骨折椎体分布:T72例、T95例、T103例、T113例、T1215例、L113例、L211例、L34例、L44例、L52例、L1+L35例、T10+T115例、T11+L13例。全部患者均为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路径注入骨水泥,术前均行病变节段X线、CT、MR检查及骨密度测定,排除脊柱肿瘤等导致病理性骨折,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时复查病变节段正侧位X片及CT重建。
1.2 手术方法:取俯卧位,心电监护实时监测生命体征,C型臂X线透视定位责任椎体,确定一侧椎弓根体表投影并做标记, 自椎弓根投影外侧1 cm做为穿刺入点,1%利多卡因局麻后,X线引导下由正位椎弓根的外上方(左侧10点、右侧2点)与矢状面成一定夹角进行经皮穿刺,穿刺针前端经椎弓根置于骨折椎体后1/4处,确认位置后拔出针芯,配套骨钻开路至椎体前1/4处,调制PMMA骨水泥至拔丝期,在正、侧位X 线透视下用推杆将骨水泥注入伤椎,X线透视监测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待骨水泥完全硬化后,拔出穿刺针,压迫止血后敷料包扎。
1.3 统计学分析:比较全部病例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时正侧位X片,测量责任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最大横径、前后径及高度。末次随访时,根据骨水泥周围的骨吸收阴影宽度评估骨水泥与周围骨质愈合情况,利用西门子公司提供的128排螺旋CT配套软件测量责任椎体中心部位骨水泥周围骨吸收阴影宽度,未见明显骨吸收阴影者定为Ⅲ级愈合(完全愈合),骨吸收阴影宽度≤1 mm者定为Ⅱ级愈合(大部分愈合),1 mm<骨吸收阴影宽度≤2 mm定为Ⅰ级愈合(小部分愈合),骨吸收阴影宽度>2 mm或骨水泥有明显松动迹象定为0级愈合(不愈合)。全部数据交由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值<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全部病例共计88个椎体接受PMMA骨水泥注入治疗,手术时间25~65 min,平均(37±22)min,骨水泥注入量1.5~6.0 mL,平均(3.2±1.3)mL,其中椎间隙渗漏2例,椎旁渗漏1例,无椎管内渗漏,术后第2天全部病例均佩戴支具下床活动。术后随访18~35个月,平均(21.5±8.2)个月。VAS评分:术前(6.5±2.3)分,术后早期(1.2±0.3)分,末次随访(1.4±0.6)分。
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时骨水泥分布最大横径、前后径及高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0.05),见表1。
表1 术后早期和末次随访时骨水泥分布最大横径、前后径及高度(x-±s)
末次随访时,Ⅲ级愈合27个椎体,Ⅱ级愈合44个椎体,Ⅰ级愈合17个椎体,未见0级愈合。
3 讨 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世界约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而骨质疏松骨折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脊柱,每年因为骨质疏松发生的椎体压缩骨折约有140万例,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负担[1-2]。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脊柱微创技术,采用经皮穿刺,通过椎弓根直接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防止进一步塌陷、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缓解腰背部疼痛的目的。自1984年Galibert首次报道了PVP治疗颈2椎体血管瘤,大量研究已证实PVP是治疗OVCF的有效和安全的方法[3-5]。但也有学者认为,骨水泥注射在远期并不比安慰剂效果好,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P术后疼痛和功能的改善程度与安慰剂(对照组)相似,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2]。由于PMMA骨水泥不能与活骨组织生物活性连接,也不能在体内生物降解,有关骨水泥界面远期改变的研究报道较少。有文献报道,PMMA是通过纤维组织层环绕植入物这种方式达到愈合的[3]。而纤维组织包绕植入物会潜在抑制骨质和骨水泥界面之间的骨性融合,使得骨水泥与新生骨之间无法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本次研究发现,PVP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时骨水泥分布最大横径、前后径及高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考虑与骨水泥固定强度高、不易降解有关。而骨水泥与周围骨质愈合方面,末次随访时发现,Ⅲ级愈合30.7%(27/88),Ⅱ级愈合50%(44/88),Ⅰ级愈合19.3%(17/88),未见0级愈合,提示PVP术后远期骨水泥界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吸收表现,但骨吸收阴影范围一般不超过2 mm,考虑与骨水泥固化时局部高温导致周围骨坏死有关,但未见明显不愈合或骨水泥松动迹象,提示PMMA骨水泥注入仍不失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安全有效手段。
[1] 兰宇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远期随访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5-56.
[2] 祝腾蛟,田耘,周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微创治疗的现状和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12):1121-1124.
[3] Grafe IA,Baier M,Noldge G,et al.Calcium-phosphate and polymethylmethacrylate cement in long-term outcome after kyphoplasty of painful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J].Spine ( Phila Pa 1976),2008,33(11):1284-1290.
[4] 左华,黄永辉,李大鹏,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长期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2):2021-2025.
[5] 杨永辉,孙厚杰,王少飞,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成形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43):6958-6961.
R687.3
B
1671-8194(2017)31-0036-02
佛山市医学科研基金项目(2015117);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2015AB001983)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