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质量如何影响居民迁移:基于CHNS数据的分析

2017-12-14孟育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00030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北京0008

财经问题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居民政府影响

郝 斌,孟育萱(.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00030;.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北京 0008)

政府质量如何影响居民迁移:基于CHNS数据的分析

郝 斌1,孟育萱2
(1.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030;2.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北京 100081)

笔者采用CHNS的2009年和2011年数据,基于Tiebout模型,运用Logit回归分析方法,在分别控制了地区效应、年份效应和城乡效应的前提下,测度了政府质量对居民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质量的提高会促进居民迁入;居民迁移更看重政府在文化政策、经济情况和卫生状况的质量,对环境保护与治理质量还缺乏应有的关注度;中国居民迁移有其特定原因,居民迁移行为也存在诸多不理性因素。因此,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平衡跨区域的政府质量,引导居民迁移向着理性化方向发展。

政府质量;政府效率;居民迁移;CHNS数据;Tiebout模型

一、文献综述

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是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作用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和控制经济活动,矫正市场失灵。另一方面,政府自身也为社会提供部分物品和服务。高质量的政府可以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充分发挥其配置资源、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和发展经济的职能。而低质量的政府则无法较好地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无法合理而适当地提供公共品,其作为一个组织自身也可能会产生组织失灵,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因此,政府只有在矫正市场失灵和组织自身内部这两个层面都达到最优,才能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在政府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之后,居民常常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选择政府服务与税收的精确化组合来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即居民通过迁移的方式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居住地。可见,政府质量对居民迁移有着一定的影响。

那么,究竟政府质量是否是影响居民迁移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证实,政府质量显著地影响着当地居民的幸福感[1],而幸福感被普遍用来直接衡量社会福利[2]。政府质量的高低除显著影响居民幸福感外,还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而经济增长的能力对居民迁移存在影响在学术界已经基本达成一致。居民基于在有限的收入情况下的目标函数是追求消费福利最大化,因而在抉择是否移居到另一城市时,预算约束下的福利最大化是其迁移抉择的主要权衡问题[4]。而居民的迁移反过来也会影响经济的增长,从而改善政府质量[5]。

政府质量既然作为影响居民迁移的重要因素,那究竟应该如何来衡量政府质量?当前,国际上对于政府质量的定义莫衷一是,因为政府质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结构性替代指标,是一个由多个指标组成的多维度概念[6]。根据世界银行对政府质量所做的定义,政府质量既包括官员的选举、监督和轮换等国家权威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惯例和制度,也包括公共政策的有效制定以及实施的能力等政府宏观调控经济与社会事务所运用的制度状态等[7]。但由于数据获取难度等多方面的原因,现有文献在衡量政府质量时所用的指标则相对较少,一般而言,国际上普遍使用政府效率、公共物品供给、公共服务供给、财产权利保护、腐败等指标来刻画政府质量[8]。在中国,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约束的存在,研究所使用的指标则更少[9],有的研究仅使用了政府效率、公共物品供给和财产权利保护来刻画政府质量[10]。

在当前的研究条件下,关于中国居民迁移的理论研究仍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表明,中国的居民迁移显著地受地方公共支出差异的影响。这些学术研究成果无疑提供了诸多理论经验,使得各级地方政府开始关注公共物品的供给,对地方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是,上述研究成果目前仅局限于公共物品对居民迁移影响的层面,未把政府作为一个组织进行考察。事实上,政府除供给社会公共物品外,其他质量指标也显著影响着居民在该社区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着潜在的居民迁入(或迁出)。因此,从整体上考察政府质量对居民迁移的影响会更加全面。并且,当前关于政府质量和居民流动的研究大多基于省级数据,但根据中国实际国情,一个省内部的政府质量差异往往也很大,用省级数据显然无法充分刻画政府质量对居民迁移的影响。

基于上述考虑,笔者将采用涵盖五十多个城市(县)的政府质量指标和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CHNS2009年和2011年数据),系统评估政府质量对居民迁移的影响。结合中国的数据,将“用脚投票”的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同时兼顾各省市之间的异质性,并将公共物品供给的理论扩展到了政府质量的层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此,这一研究成果除可以发展“用脚投票”模型外,对各级地方政府制定和修订政策,提高政府质量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政府质量与居民迁移:理论假说

已有研究表明,政府质量影响居民迁移行为和水平可能主要是通过以下这四种机制:

第一,政府质量通过影响经济发展从而影响居民迁移。政府的组织结构作为一个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度,对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般而言,当政府质量下降,经济绩效降低[11],而政府效率的提高,则带动经济增长数量的提高[12]。因此,政府质量不仅可以成功解释过去1 000年欧洲各国的兴衰成败,还可以解释最近几十年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13]。正是由于政府质量在经济发展上所具有的这种影响力,才能够最终影响居民迁移。因为,经济发展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经济发展一方面促进居民当前收入提高,另一方面,促使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持乐观态度。在当前收入增加与未来收入预期乐观的双重作用下,居民有可能获得更高的主观幸福感[9]。而对这种主观幸福感的追求,恰恰是影响居民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经济发展通过影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从而最终对居民迁移产生影响[14]。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政府质量可以通过影响经济发展的路径影响居民迁移。因为,对于迁入地而言,当地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越高,对迁移居民的吸引力越大,居民越有可能迁居;对于迁出地而言,当地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越低,那么居民迁居其他地区的可能性越大[15]。正是在可以获得较高当期收入和未来收入这一因素的影响下,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成为居民迁入或迁出该地的重要动因。

第二,政府质量通过影响收入分配公平程度从而影响居民迁移。居民对自己收入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该地区内其他个体收入的比较。当居民在这种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身边存在收入分配不公现象,就很容易导致居民的幸福感降低。同时,如果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社会阶层流动性变弱,居民的幸福感则会进一步降低。而居民收入分配公平程度与政府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一方面,低质量的政府,可能导致政府质量与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现象之间的恶性循环。低质量的政府可能由于存在扭曲的政府收入来源和支出结构从而恶化该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现象。同时,低质量的政府所引发的社会收入不平等现象也会反过来加剧政府质量的恶化。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阶层的固化,从而最终降低居民的幸福感。另一方面,高质量的政府则会尽可能地避免低质量的政府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从而实现社会相对公平,激励居民提高收入和生活质量,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良性竞争,最终打破阶层之间的固化,促进居民流动性的增强。已有研究表明,在中国,提高政府质量能够显著缩小和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和收入机会的不平等[16]。因此,政府质量通过影响收入分配公平程度进而影响当地居民的迁移。一般而言,高质量政府所在地往往成为居民的迁入地,而低质量政府所在地则正好相反。

第三,政府质量通过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从而影响居民迁移。随着居民当期收入水平和未来收入预期的提高,居民会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高质量的政府可以提供最优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使居民在满足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满足更高精神层面的需求,进而显著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低质量的政府则恰恰相反。因此,居民为了享受更优质的社会服务和公共产品,会选择迁移到高质量的政府所在的城市。在对当前居民迁移的研究中发现,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中的文教、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相对较大[17]。例如,后代教育会影响居民的跨区域迁移行为,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减轻居民在城市抚育后代的教育成本,会促进居民举家迁移[18]。也有研究发现,城市医疗卫生和文化服务公共品供给对城乡人口迁移均存在正向效应[19]。因此,政府可以通过设置社会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消费门槛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而最终影响人口的迁移方向[20]。

第四,政府质量通过影响居民各项权利,尤其是居民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的保护从而影响居民迁移。对自身及家庭权益保护的关注,也是居民迁移过程中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质量的政府会更加注重居民权益的保护,提供各种相应的公共服务,使得该地区的居民可以更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实现自身价值,而低质量的政府有时则对居民权益的保护持消极态度,从而影响居民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正是高质量的政府与低质量的政府在居民权利保护上所存在的差异,对居民的迁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模型、变量与数据

(一)回归模型

为了衡量政府质量对居民迁移的影响,我们设定了如下的基准回归方程:

(1)

(二)变量定义

1.居民迁移

本文用来衡量居民迁移的指标,来自被访者对调查问题“您的老家”和“调查城市”的回答。变量Movement的赋值是0和1。老家所在地与居民所在地在一个城市,赋值为0;老家所在地与居民所在地不在一个城市,赋值为1。

2.政府质量

对于政府质量的衡量选择空气质量达标天数(Airquality)、建成区绿化覆盖率(Builtup)和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Library)来表示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度量政府管制质量有三个指标,包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Inrecyle)、污水集中处理率(Watertreat)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Wastetreat)。科教支出用当年的两个指标来衡量,分别是科学技术支出(Extech)和教育支出(Exedu)。

3.控制变量

考虑到居民的跨区域迁移行为还可能受到其他控制变量的影响,包括其个人和家庭特征,以及一些宏观环境变量等。因此,我们对这些变量进行了控制:是否为少数民族(D_Minor),汉族赋值为0,其他民族赋值为1;是否是大专或以上学历(D_Edu),大专及以上学历赋值为1,否则为0;现在是否有工作(D_Job),有工作取值为1,否则为0;过去一年平均每月的收入(Monincome);过去一年的总收入(Yeaincome);年龄(Age);地区层面的宏观环境变量包括当地当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Pergdp)。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回归方程中控制了东部和中西部城市虚拟变量,年份虚拟变量,以及农村和城市虚拟变量。

(三)数据描述

本文所使用的微观样本数据均来自于2009年和2011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人口中心合作,通过追踪调查的方式,对经济发展程度、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数据等方面展开调研,研究中国社会的经济转型和计划生育政策对国民健康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在删除了数据缺失的被访问者之后,最终样本涵盖了东中西部57个城市(县)。同时,这57个城市(县)地理分布较为均匀,其中,东部城市(县)有26个,包括北京市、沈阳市、营口市、瓦房店市、恒仁县、清源县、朝阳市、香坊县、双城县、双鸭山市、集贤县、安达市、富锦市、上海市、苏州市、扬州市、沭阳县、泰兴县、海门县、金湖县、济南市、泰安市、邹县、莘县、诸城县和文登县;中西部城市(县)有31个,其中包括郑州市、鹤壁市、禹县、罗山县、滑县、开封县、沙市、十堰市、天门县、枣阳县、蒲圻县、红安县、长沙市、岳阳市、阮陵县、涟源县、郴县、沅江县、南宁市、梧州市、容县、扶绥县、苍梧县、玉林县、贵阳市、凯里市、清镇县、印江县、惠水县、毕节县和重庆市,这表明本文的研究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上述样本城市(县)的宏观统计数据,都来自2009年和2011年的各城市统计年鉴。

表1汇报了主要变量及其描述性统计结果。结果显示,样本城市的各分项政府质量得分标准差,包括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是125.86、8.81、44.63、1 506 395.00、541 755.80、23.13、21.82和20.92。说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差异最小,科学技术支出的差异最大。

其他变量的统计结果显示,被访问者中少数民族占6%,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1%,现在有工作的占57%,过去一年的总收入平均为20 993.04元,年龄平均为40.30。宏观经济指标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标准差为25 665.62元。表明笔者选择的样本差异性明显,具有代表性。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四、具体分析

首先,笔者通过Logit回归检验,控制了省份效应、年份效应(2009年和2011年)和城乡效应,检验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这些指标对居民迁移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政府质量对居民迁移的影响

注:括号内数据为标准误,***、**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

结果表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教育支出和科技支出与居民迁移高度相关,其他指标则未显示相关关系。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居民迁移呈反方向变动,看起来比较不合常理,但其实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绿化覆盖率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出的是经济发展密度,以中国的现阶段发展特点来看,一般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低的城市地区是经济较为发达、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地区,相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高的城市地区则是经济较为落后、人口密度较低的城市地区。两者的对应关系与发达国家呈现出相反态势,这正是中国目前社会现状的客观反映。科技支出对居民迁移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这与我们的一般认知也存在差异。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教育支出只是一个时点的截面数据,而教育本身是一个固定成本较大、可变成本较小的投入,教育支出数量较大只能说明该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还尚不完备。科技支出数量与居民迁移呈现正相关关系,这点与我们的一般认知相一致。科技受区位因素影响较大,一般发达的地区科技水平比较高,反过来科技水平较高的地区对科技也更加重视。科技支出与居民迁移的正相关关系显示出中国居民迁移一个新的趋向,那就是向技术密集型的地区流动。

为了克服方程中个人因素的影响,我们在Logit回归中增加了个人家庭特征和宏观环境变量。个人家庭特征包括民族指标、学历指标、工作指标、收入指标和年龄指标。宏观环境变量指标包括当地当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结果如表2第(2)列所示,在增加了个人家庭和宏观因素指标后,整个模型的拟合度提高了。而且除上述的三个指标外,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对居民迁移的影响也显著。这说明加入个人家庭特征和宏观经济因素后的模型更加科学。

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与居民迁移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与我们之前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人均藏书量可以衡量一个地区的教育存量,存量越大的地区教育水平越高、城市文化底蕴越浓厚。污水集中处理率与居民迁移呈现正相关关系,这在加入个人家庭因素后变的显著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居民迁移开始考虑地方卫生健康水平,卫生健康水平高的地区对居民的吸引力相对更大。

为增强我们经验分析的可靠性,我们分别控制了地区和年份,结果表明,各个变量的系数仍是显著的。以上分析表明,政府质量确实影响了居民迁移行为:政府质量通过公共服务水平、经济绩效、生活成本等因素来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进而影响居民的迁移决策。

五、结 论

经济增长和政府政策的区域差异性造成了居民的跨区域迁移现象,这种现象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和政府政策。基于Tiebout模型的思想,我们提出了政府质量对居民迁移存在影响的假说,用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管制质量和科教支出等三个维度共八个指标来刻画政府质量这一概念,然后使用Logit回归的方法,分析了各指标对居民迁移的影响。

结论表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教育支出、科技支出、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和污水集中处理率与居民迁移具有显著地相关性。具体来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之呈负相关关系,科技支出、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教育支出和污水集中处理率与之呈正相关关系。

本文的研究说明,政府质量很可能是影响中国居民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从目前来看,文化政策、经济情况和卫生状况是居民迁移较为关注的因素。这也为地方政府改善公共服务提供了方向。其次,本文的研究也表明现阶段中国居民迁移行为有其特定的原因。在发达国家指标体系中比较重要的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指标对中国居民迁移并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居民迁移并非一个短期行为,它是一个时间段内的长期社会现象,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问题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何平衡跨区域的政府质量以适应这种变化,引导居民迁移向着理性化方向发展,是今后政府决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1] 陈刚,李树. 官员交流、任期与反腐败[J]. 世界经济,2012,(2):120-142.

[2] Frey,B. S.,Stutzer,A. Beyond Outcomes: Measuring Procedural Utility[J]. Oxford Economic Papers,2002,57 (1):90-111.

[3] 邵兰. 政府质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1998—2010年中国29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 张明如. 经济增长、人口迁移与消费者福利最大化[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6-19.

[5] 周韬, 郭志仪. 价值链视角下的城市空间演化研究——基于中国三大城市群的证据[J]. 经济问题探索,2014,(11):107-112.

[6] 汤韵,梁若冰. 中国省际居民迁移与地方公共支出——基于引力模型的经验研究[J]. 财经研究, 2009, 35(11):16-25.

[7] 吴若冰,马念谊. 政府质量:国家治理现代化评价的结构性替代指标[J]. 社会科学家,2015,(1):35-41.

[8] Kaufmann,D., Aart,K.,Pablo,Z.Governance Matters[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2196,1999.

[9] 陈刚,李树. 政府如何能够让人幸福?——政府质量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 2012,(8):55-67.

[10] La Porta,R.,Lopez-de-Silanes,F.,Shleifer,A.,Vishny,R.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J].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mp; Organization,1999,15(1):222-279.

[11] 吴一平. 政府规模、政府质量与经济绩效:中国经验[J]. 社会科学战线,2010,(3):36-46.

[12] 姜琪. 政府质量、文化资本与地区经济发展——基于数量和质量双重视角的考察[J]. 经济评论,2016,(2):58-73.

[13] Keefer,P.,Knack,S. Boondoggles and Expropriation: Rent-Seeking and Policy Distortion When Property Rights Are Insecure[R].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02.

[14] 张克中,何凌云. 政府质量与国民幸福:文献回顾与评论[J]. 国外社会科学,2012,(4):4-10.

[15] 刘晏伶,冯健. 中国人口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 人文地理,2014,(2):129-137.

[16] 陈刚,李树. 中国的腐败、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J]. 经济科学,2010,(2):55-68.

[17] 张丽,吕康银,王文静. 地方财政支出对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影响的实证研究[J]. 税务与经济,2011,(4):13-19.

[18] 邓曲恒. 农村居民举家迁移的影响因素:基于混合Logit模型的经验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13,(10):17-29.

[19] 方大春,杨义武. 城市公共品供给对城乡人口迁移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 财经科学,2013,(8):75-84.

[20] 张晓敏,张秉云,张正河. 人口要素流动门槛变迁视角下的户籍制度改革[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68-73.

(责任编辑:于振荣)

2017-09-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面深化改革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化研究”(14ZDA065)

郝 斌(1984-),男,河南新乡人,博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研究助理,主要从事社会组织发展研究。E-mail:haozhanbin@126.com孟育萱(1995-),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府管理与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F126

A

1000-176X(2017)11-0127-06

猜你喜欢

居民政府影响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你睡得香吗?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