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进口权放开对成品油市场的影响
2017-12-14张蕾
张 蕾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原油进口权放开对成品油市场的影响
张 蕾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原油进口权放开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可以自主从国际市场进口原油,突破原有的只有少数国有企业才能进口原油的限制。笔者通过分析成品油批发价格溢价、第三方原油进口量与成品油市场结构的协整关系发现,随着第三方原油进口量的增加,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成品油批发市场价格溢价受到第三方原油进口量的负向影响,进口越多溢价越少。其中,第三方原油进口量对柴油市场溢价的作用较汽油市场更加明显。
原油进口权放开;成品油市场;市场集中度;成品油批发价格;批发市场溢价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进口约束假说”,在寡头或者垄断市场中,现有市场竞争者以外的企业进口相当于在市场上增加了竞争者,能够抑制现有市场中的企业联合或者串谋,抑制国内市场价格上升。目前已经有较多的文献从不同的国家、不同产业对这一假说进行了论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叶华光[1]提出进口贸易对国内价格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其中对贸易弹性和进口约束问题的研究较为集中,比如Levinsohn[2]对土耳其制造业的进口约束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 Markusen[3]研究了墨西哥市场对北美贸易的影响,发现其自由贸易对美国和加拿大都有较为显著的约束;Martha 和 Field[4]研究了美国食品制造业41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进口约束对国内寡头市场的显著作用;Markusen[5]对印度的自由贸易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Thompson[6]则对加拿大制造业的进口约束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进口能够有效减少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二是对进口价格与国内价格之间传导机制以及相互影响程度的研究。比如Ji等[7]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的天然气存在影响,且油价对天然气进口价格影响显著,从地域来看亚洲最为显著,其次为欧洲和美国;Ozdemir和Akgul[8]分析了土耳其国际原油价格到国内汽油价格的传导方式,发现通货膨胀是重要的影响因素;Suranovic[9]研究了印度电力批发市场的竞争和市场势力,考虑了市场势力、各省之间的影响等因素;Zhu和Maxwell[10]研究了美国LNG的价格与运输成本、进口成本之间的关系。
针对我国原油进口权的情况,国内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描述性研究为主,主要观点如下:一是原油进口权放开的优点,即能够有效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多元化市场格局,降低炼油成本。比如张福琴[11]从能源安全、淘汰落后产能和利益分配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进口权放开的影响;张一清和姜鑫民[12]分析了放开原油进口权的原因,并认为放开能够提高国内整体的炼油效率。二是原油进口权放开的条件,应该综合考虑国内炼油产能需求,形成较为严格的用油标准,通过对配额的管理鼓励企业提高质量和效率,防止市场中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比如王健[13]在对董秀成的采访中提到原油进口权要开关有度,根据具体条件衡量放开的时机和力度。三是如冯跃威[14]指出,应该对原油进口放开以后有合理的规避风险方式。从量化研究方法来看,对于原油进口、国内油品市场价格波动等方面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等,分析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比如黄健柏等[15]运用Granger检验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工具所进行的分析,刻画了我国原油与成品油进口价格与进口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特点;魏巍贤和林伯强[16]使用GARCH模型实证研究了国内外原油价格波动性及其相互关系;张力菠和谢丽琨[17]构建了格兰杰因果模型对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原油进口量进行了检验分析;张意翔等[18]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国内外油价的动态均衡关系进行了检验。
综合现有的文献研究,原油进口权放开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影响的主要观点如下:第一,“进口约束假说”对于集中度较高的市场有效,也就是说,第三方进口能够有效地抑制垄断或者寡头市场的价格上升。第二,我国原油进口权放开能够从源头上打破原油产业链的寡头市场结构,加强成品油销售市场竞争。第三,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是研究进口对价格影响的较为统一的研究方法。但是,目前的文献研究也存在以下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大部分研究停留在贸易方面,没有专门针对我国的成品油市场进行分析;二是对原油进口权与成品油市场的关系研究停留在定性层面,缺乏量化研究。基于此,笔者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根据“进口约束假说”,以国内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考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量价关系,完成了回归等式的推导。根据数据的获得情况,以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价格、国际原油价格、国内成品油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指数)和第三方原油进口量等作为主要变量进行考虑。在此基础上,结合变量的时间维度属性,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估计了协整方程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最后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估计不同变量对成品油批发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结合模型运行结果和我国成品油市场的实际情况、进口放开程度等,给出了政策建议。
二、理论模型与假设
Zimmerman和Carlson[19]提出了进口市场约束假说,认为进口量与国内产品的价格存在相关关系,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当进口量增加时,市场的联合、垄断行为更难出现,整体市场价格就不会出现过快的增长。增加进口可以作为防止市场垄断的有效手段,其逻辑在于:进口企业属于第三方企业,进口量增加在原有的寡头市场中加入了新的竞争者,从而影响国内的市场结构,进一步影响国内市场价格。
目前,我国的成品油市场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汽柴油进口量在总消费量中的占比较小,2016年汽油进口量约为21万吨,柴油进口量约为92万吨(海关总署),占表观消费量的比例在1%左右。二是市场竞争主体的量价主要受到资源来源的影响,成品油产业链中存在两种经营主体:一种是中石油、中石化的主营单位,包括原油进口、炼化、批发和零售的全产业链企业;另一种是只有其中一个或者几个环节的企业。其中非中石油、非中石化经营的加油站和经销商其主要资源来源于地方炼厂。三是上游原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大,2016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5%(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计算),因此,成品油的量价受到国际原油价格的明显影响。四是原油进口资质逐步放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外的经营主体进口量逐渐增长。
在我国成品油市场上,成品油进口对市场结构和价格的影响不大,但进入成品油市场的资源来源差异对于市场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大。如果销售企业只能购买中石油、中石化等主营炼厂的成品油资源时,其成本受到限制,利润空间受主营单位影响较大;当中石油、中石化以外的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资源选择时,可以通过购买不同渠道油品调整自身成本,达到利润最大化。在此情况下,第三方企业进入成品油市场对原有的双寡头市场形成冲击,市场集中度下降,从而降低市场价格。这与“进口市场约束假说”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其基本推导过程如下:
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定义为:
P=f(Q,m0)
(1)
其中,P为成品油批发市场价格;m0为第三方原油进口量;Q为成品油批发量,也就是市场中各批发企业销量qi的总和,Q=∑iqi。
在国内市场上,每个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函数可以表示为:
(2)
其中,C为国际原油价格,也就是进口原油的价格。假设市场中的成本以国际原油价格进行度量,该函数的一阶条件如下:
∂Πi/∂qi=P+qiP'-C=0
(3)
将式(3)变换为边际成本的形式(勒纳指数形式),对所有企业来说可以表示如下:
(P-C)/P=(1+λ)si/η
(4)
在式(4)的基础上,将方程两边都乘以企业的市场份额,并将国内所有企业相加,可以得到全行业的勒纳指数形式如下:
(P-C)/P=(Hλ)HHT/ηm0
(5)
其中,HHI为国内成品油市场集中度指标。*本文使用HHI(Herfindahl-Hirchman Index)指数对成品油市场集中度进行定义:HHI=中国石油销量份额2+中国石化销量份额2+其他单位销量份额2;由于成品油销售市场以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为主,因此,将其他单位销量份额整体作为一个研究主体具有可行性。
式(5)中包含的假设如下:(1)成品油市场存在量价关系函数。(2)不考虑国内自产原油对成品油市场的影响。(3)成品油市场竞争主体行为符合古诺模型相关假设。(4)第三方进口的原油炼制的成品油均通过中石油、中石化以外的终端进行销售。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基本假设:
假设:当第三方原油进口量增加时,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更贴近真实的成本价格。
为了衡量第三方原油进口对国内批发市场溢价的影响程度,使用“溢价程度”进行定义,基本计量模型如下:
(6)
(7)
根据以上推导,误差项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不能使用OLS进行简单回归。笔者主要通过时间序列方法研究第三方原油进口量、市场集中度以及成品油批发市场溢价之间的关系。
三、经验观察及描述性分析
(一)变量数据
本文使用的是2009年1月至2017年3月共计99个月的月度数据。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如下:(1)市场集中度(HHI)。其中,HHIG和HHID分别为当月汽油市场集中度和当月柴油市场集中度。计算过程中,汽柴油表观消费量以及中石油、中石化销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及发改委。(2)成品油市场价格(P)。其中,PG和PD分别为当月93#汽油平均市场价格和当月0#柴油平均市场价格。相关价格数据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周度市场调查数据计算得到。(3)国际原油价格(WTI),数据来自美国能源署(EIA)。(4)第三方原油进口量(m0)。当月除“三桶油”以外的经营主体进口的原油量,数据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5)国际油价成本(C)。C=WTI油价×当月汇率(人民币兑美元),数据来源于美国能源署(EIA和中国人民银行),并根据世界平均比重的沙特阿拉伯34度轻原油密度将单位换算成为元/吨。(6)汽油溢价(GP)。GP=(汽油批发价格-国际油价成本)/国际油价成本,表示成品油市场中汽油批发价格与按照国际油价计算的原油成本偏离程度。(7)柴油溢价(DP)。DP=(柴油批发价格-国际油价成本)/国际油价成本,表示成品油市场中柴油批发价格与按照国际油价计算的原油成本偏离程度。
(二)描述性分析
成品油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总体上看,观测时间段内我国成品油市场价格的变化经历了由低到高并继续回落的态势,汽油和柴油的价格变化基本同步。其中2012年4月份达到最高值,2009年1季度成品油市场价格较低,2016年年初成品油市场价格达到较低值之后,略有回升趋势。
图1 汽油市场价格变化情况
图2 柴油市场价格变化情况
成品油市场集中度数据变化波动较大,在2016年之前市场集中度数据较为稳定,且汽油和柴油市场变化情况基本一致。2016年之后市场集中度有明显的变化,且汽油市场和柴油市场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汽油市场的集中度持续上升,柴油市场的集中度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国际油价成本以人民币元为计量单位,2009年初之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并在2010年之后基本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基本维持在4 500元/桶;2014年以后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落,2015年之后维持在2 000元/桶左右。
国内原油进口量以及不同市场主体进口量的变化,总体来看,原油进口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15年下半年以后上升趋势有所加快。从非主营单位的原油进口量趋势来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一是2011年以前,非主营单位没有原油进口资质,其进口量为0。二是2011—2013年,部分企业取得原油进口资质以后,非主营单位的原油进口量约为50万吨/月。三是2013—2015年,非主营单位原油进口总量约为150万吨/月。四是2015年以后,达到450万吨/月,且在2016年之后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综合来看,成品油市场价格变化和国际原油价格均呈现先增长后回落的变化;国内原油进口总量及非主营单位的原油进口量持续增长,且随着非主营单位逐步取得原油进口资质,其整体原油进口量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市场集中度波动较大,2016年之后汽柴油市场分化较为明显,其中汽油市场集中度有明显上升趋势,柴油市场集中度显著下降。由于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并不能完全深入理解我国成品油市场价格与市场结构、原油进口量、国际油价之间关系,笔者将通过较为精确的计量分析对该问题进行探索。
四、模型设定及检验
(一)单位根检验
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时,传统上要求数据是平稳的,Engle和Granger[20]提出的协整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协整分析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笔者采用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
笔者对各变量进行ADF检验,经过多次尝试,选择最佳滞后期和检验形式,得到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1)检验形式中,c表示常数项,t表示趋势项,p表示滞后期数;(2)***、**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同);(3)其中,是否存在c和t根据前文进行的数据描述图确定,之后期数p的确定方法为:计算Schwert(1989)建议的最大滞后阶数pmax=[12·(T/100)1/4],若不显著就逐渐缩小滞后阶数,直到开始显著为止。
从表1可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原油进口总量lnmt为平稳序列,此外所有变量序列的水平项都是非平稳序列;经过一阶差分以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是平稳的,故lnPGt、lnPDt、lnCt、lnHHIGt、lnHHIDt、lnGPt、lnDPt、lnm0t等变量都是非平稳的,服从I(1)过程;而ΔlnPGt、ΔlnPDt、ΔlnCt、ΔlnHHIGt、ΔlnHHIDt、ΔlnGPt、ΔlnDPt、Δlnm0t是平稳的,服从I(0)过程。结合理论推导,这些变量之间有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此外,其他单位根检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结论。
(二)协整检验
根据多种单位根检验方法的结果,得到相关变量的平稳序列:lnPGt、lnPDt、lnCt、lnHHIGt、lnHHIDt、lnGPt、lnDPt、lnm0t都服从I(1)过程,因此,这些变量均可以进行协整检验。由于笔者考虑的时间序列样本量在100以下,因而协整关系检验选择Johansen检验法。
1.确定滞后阶数
笔者依据LL、LR、FPE、AIC、SC、HQ等多种检验准则,测试不同模型对应的值,得出不同标准下VAR(P)的最优自回归阶数。考虑到SBIC与HQIC较为简洁,并要求模型损失的信息量较少,笔者对汽油模型和柴油模型的滞后阶数选择为2阶和3阶,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水平VAR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检验结果
2.确定协整秩
结合前文选定的模型滞后阶数,确定汽油和柴油模型的协整秩,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协整秩检验结果
表3中,r表示协整秩的个数。在汽油模型检验结果中: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量表明(32.745gt;29.680)应该拒绝没有协整关系(r=0)原假设,接受存在一阶协整关系;也就是说,汽油模型中协整关系成立,在1%显著水平上,lnGPt、lnHHIGt、lnm0t间存在一阶协整关系。同样,在柴油模型检验结果中: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轨迹统计量表明(35.343gt;29.680)拒绝没有协整关系(r=0)原假设,接受存在一阶协整关系,也就是说,柴油模型中lnDPt、lnHHIDt、lnm0t之间的一阶协整关系存在。同时,两个模型的最大特征值统计量中,均接受存在一阶协整关系,因而本研究将两个模型的协整秩均确定为1。
3.确定协整方程
根据协整滞后阶数和协整秩检验结果,本研究的相关变量之间在5%显著性水平上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对应的协整估计方程见式(8)和式(9)(括号内为对应变量的标准差)。
(8)
(9)
也就是说,在汽油市场和柴油市场上,批发价格溢价、市场结构和第三方原油进口量之间均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根据协整方程可知,在汽油市场上,市场集中度对国内汽油批发价格溢价的交叉弹性为30.747,说明市场集中度变化会引起汽油批发价格溢价的正向变动,集中度越高溢价越大,这与理论预期是一致的,当市场集中度高的时候,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对价格的控制能力较强,能够更好地提升价格,实际市场价格相对高一些;第三方进口原油量对汽油批发价格溢价的弹性为-7.210,说明第三方进口的原油量变化与国内汽油批发价格溢价的变化呈反向关系,这与理论预期是一致的。柴油市场中,市场集中度对批发价格的弹性为60.175,市场集中度的正向变化引起价格上升,这与理论预期是一致的,且柴油批发价格溢价对市场结构的反应更加敏感;第三方原油进口量对柴油批发价格溢价的弹性也为负值,与理论预期一致。
4.分析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Engle和Granger[20]的研究,误差修正模型(VECM)可以在协整关系的基础上,使用有限阶的VAR过程来描述一阶差分向量的构成过程。因此,笔者进一步使用VECM模型来对协整关系的作用机理进行进一步探索。汽柴油市场误差修正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汽油市场及柴油市场误差修正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注:括号中数字为标准误差值。
我们进一步对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必要的检验,以保证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是有效的。检验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残差的自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两个模型均接受“无自相关”的原假设。二是残差的正态性检验,汽油模型和柴油模型中各变量均不拒绝残差项服从正态分布的原假设。三是残差的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除了VECM模型本身所假设的单位根之外,伴随矩阵的所有特征值均落在单位圆之内,模型的残差是稳定的。综合来看,VECM模型较为合理。
(三)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刻画的是在VECM扰动项上加上一个单位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值的影响。图3和图4是基于VECM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横轴代表滞后阶数,列示出12个月(柴油24个月),纵轴代表汇率对各解释变量单位信息冲击的响应程度。
图3 汽油批发价格溢价受市场结构以及第三方原油进口波动的脉冲响应图
图3为汽油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由图3可以看出:汽油批发价格溢价对市场结构变动的响应是正向的,给定一个标准的正向冲击后,第一期的响应为0.003,第二期响应为0.000,第三期为0.001,整体来说振荡趋稳,在超过7个月后才会趋于平稳,稳定在0.000左右;第三方原油进口量的波动对汽油批发价格溢价的影响是正向的,给定lnm0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lnGP在第一期的响应是0.003,第二期响应为0.003,在7个月之后逐步平稳,收敛于0.003。
图4 柴油批发价格溢价受市场结构以及第三方原油进口波动的脉冲响应图
图4是柴油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从图4可以看出,市场结构变化对柴油批发价格的影响总的来说是正向的,市场集中度指标变化的第一期影响为0.001,第二期迅速提升为0.012,6期以后稳定在0.034左右,不增加也不衰减;第三方原油进口量波动对柴油批发市场价格溢价的影响趋势为负向,lnDP在第6期之后响应程度趋于平稳,响应程度约为0.022。
整体来看,汽油批发市场价格溢价对三个内生变量的变动冲击中,市场结构和第三方原油进口量的作用基本相当;从脉冲影响的时间上看,第三方原油进口量变动对汽油批发持续作用时间约为半年,之后趋于平稳;但是第三方原油进口量的冲击对价格溢价的影响短期为正向,可能的解释在于目前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比例偏小,而汽油销售以零售为主,批发在整个成品油销售中的比例较小,因此第三方原油进口量的变化对汽油批发市场的冲击不能明确地反映出来。柴油批发价格溢价冲击中,作用时间和力度与汽油市场较为相似,但第三方原油进口的冲击影响为负向,与长期影响情况一致。
(四)方差分解
为了研究汽油和柴油批发市场价格模型中,方差被各变量所解释的贡献程度,笔者基于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不同预测期限预测误差的方差分解。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汽油和柴油批发市场价格的方差分解
汽油批发市场价格溢价的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在汽油批发市场价格溢价的后期走势(预测方差)的波动中,汽油批发市场价格溢价自身的波动解释占比为99.900%,占绝大部分;大约有0—0.030%的波动可以由汽油市场集中度的变化解释,大约有0—0.050%的波动可以由第三方原油进口量的波动解释。综合来看,第三方原油进口量对汽油批发溢价的波动影响略大,处于逐渐上升态势,而汽油市场集中度指数对汽油批发市场价格溢价的影响持续下降。
柴油批发市场价格的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在柴油批发市场价格溢价后期走势(预测方差)的波动中,大约有0—3.800%的波动可以由柴油市场集中度的变化解释,大约有0—1.600%的波动可以由第三方原油进口量的波动解释,但是大部分的波动由柴油批发市场价格溢价自身的波动解释。综合来看,市场集中度指数的变化对溢价影响略大,且二者均处于上升趋势。
五、结 论
笔者根据“进口约束假说”对成品油市场中,由于上游原油进口放开引起的市场结构变化和价格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第三方原油进口量增加对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价格溢价存在负向影响,对加强市场竞争具有积极的作用。
笔者的结论表明,在我国成品油市场逐步走向有序竞争的过程中,对上游竞争的管理至关重要。同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经济环境、竞争主体特点统筹考虑,才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1] 叶华光.进口贸易改善国内环境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J].环境经济,2009,(11):27-33.
[2] Levinsohn, J.Testing the Imports-As-Market-Discipline Hypothesis[R].NBER Working Paper, 1991.
[3] Markusen, J.R.Trade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 With Imperfect Competition[R].Working Paper,1980.
[4] Martha,K.,Field, E.P. Foreign Trade Elasticities and Import Discipline[J].Applied Economics,1998,30(1):105-111.
[5] Markusen,J.R.Trade Liberalization, Market Discipline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New Evidence From India[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1,56(2):447-462.
[6] Thompson, A.J.Import Competition and Market Power:Canadian Evidence[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es and Finance, 2002,13(1):40-55.
[7] Ji, Q., Geng, J.B., Fan, Y.Separated Influence of Crude Oil Prices on Regional Natural Gas Import Prices[J].Energy Policy, 2014,70(2): 96-105.
[8] Ozdemir, S., Akgul, I.Inflationary Effects of Oil Prices and Domestic Gasoline Prices: Markov-Switching-VAR Analysis[J].Petroleum Science, 2015,12(2):355-365.
[9] Suranovic, S.M.Import Policy Effects on the Optimal Oil Price[J].The Energy Journal, 1994,15(3):123-144.
[10] Zhu, Z., Maxwell, D.Natural Gas Prices, LNG Transport Costs, and the Dynamics of LNG Imports[R].Working Paper,2008.
[11] 张福琴.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调整中国炼油行业格局渐变[J].国际石油经济,2016,(1):22-23.
[12] 张一清,姜鑫民.放开我国原油进口权的思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3.
[13] 王健.董秀成:原油进口大门要开关有度[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3,(12):44-45.
[14] 冯跃威.原油进口权放开风声又起[J].中国石化, 2014,(9):69-70.
[15] 黄健柏,江飞涛,陈伟刚.我国原油—成品油进口行为特征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 2007,(6):84-88.
[16] 魏巍贤,林伯强.国内外石油价格波动性及其互动关系[J].经济研究, 2007,(12):130-141.
[17] 张力菠,谢丽琨.国际原油价格与我国原油进口量关系——基于系统思考与格兰杰因果检验[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6):8-12.
[18] 张意翔,孙涵,成金华.国内外原油价格关系的动态分析[J].管理学报,2007,(4):453-459.
[19] Zimmerman, P.R., Carlson, J.A.Critical Import Supply Elasticities and the ‘Imports-As-Market-Discipline’ Hypothesis[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mp; Organization, 2012,84(1):345-354.
[20] Engle,R.F., Granger,C.W.J.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J].Econometrica,1987,55(2):251-276.
(责任编辑:于振荣)
2017-07-22
张 蕾(1988-),女,山西忻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能源经济研究。E-mail: zhangleixing27@163.com
F416.22
A
1000-176X(2017)11-0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