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退伍复学大学生适应困境状况调查与研究

2017-12-13杜冰阳

赢未来 2017年5期
关键词:角色转变

摘要:退伍复学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短短两年内经历了从“校门”走向“营门”再回归“校门”的人生之路,其身份也从“学生”变为“军人”后又成为“退伍复学大学生”。通过对25名在校退伍复学大学生的适应状况调查发现,由于部队与高校规章制度变化和生态系统环境的巨大差异,从而使之在学业学习、人际交往、职业规划方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适应困境。基于此,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促进自身心态调整”、“建立支持性互助小组”、“倡导学校政府重视”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方法,帮助他们改善一系列适应困境,实现赋权增能加强自我认同,改善其学习、社交和就业方面的适应困境,使其更加有效融入校园并更好走向社会。

关键词:退伍复学大学生 适应困境 角色转变

自2001年起我国实施了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军制度,十几年来有数以万计的高校在校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祖国各地献身国防事业。经过部队锻炼之后,一部分大学生士兵选择回归校园继续追求学业发展,于是一个特殊群体出现在社会公众视野——退伍复学大学生。退伍复学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于国家、军队、高校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一、背景

笔者作为西南石油大学退伍复学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和其他战友一样深刻感受到在学习、人际交往和职业规划中产生了适应困境,并且由此带来非常明显的挫败感。他们在经历相对独立、相对封闭的部队生活后,在思想认识、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都与同龄人存在着差异,并兼有“退伍军人”和“大学生”双重心理角色,已经成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所以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在学习、社交和职业发展方面遇到的适应困境,笔者试以此次实际调查为契机,尝试在社会工作视域下提出思考和建议。

本文以西南石油大学(成都校区)参军入伍和退伍复学(到校报到)的情况为依据进行研究。其中2013年入伍8人,2014年入伍30人,2015年入伍51人,2016年入伍46人,2017年入伍72人。2016年退伍10人,其中3人已经毕业,4人复学,另3人未复学也未到学校报道;2017年退伍27人,其中7人毕业,18人复学,1人退学,1人辍学。

笔者针对本校25名在校的退伍复学大学生采用访谈法(包括面谈和QQ微信线上访谈等方式),走访退伍复学大学生、学工部、武装部征兵办公室等部门,详细了解这一群体的在校现状、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

二、退伍复学大学生在校情况调查

此次调查访谈主要进行开放式提问。

问题1:“退伍复学之后你还感到适应吗?”

问题2:“如果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根据访谈记录综合结果显示来看,在对25名访谈对象的开放性访谈中,有23名同学直接表示“非常不适应”,另2名同学表示“不适应,但是自己可以调整状态克服困难”。其中,有20名同学明确提出了“学习学业方面非常不适应,特别吃力”,有15名同学的回答涉及到“回校后不知道怎么处理同学、老师和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有13名同学在访谈中也谈及到了“不知道将来自己的职业发展怎么规划,特别迷茫”。只有2名同学认为自己“各方面的困难虽然存在,但是可以自己克服,不存在较大的影响”。

三、调查结论

(一)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的结果来看,25名受访对象普遍对“学业学习”“社会交往”“职业规划”三方面存在适应困境,笔者据此试对产生此次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1.关于学习学业适应困境。在访谈中,访谈对象觉得自己从部队严苛的环境回到学校,失去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被动管理环境,突然宽松的环境和骤然放松的个人状态,让他们普遍对学习学业感到特别不适应。从“军人”回归到“大学生”, 两年的军旅生涯虽然历练了足够丰富的军事本领,但是这两年的休学也直接“耽误”了专业知识学习的连续性,要重新达到入伍前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十分困难。并且,学校对于学业学习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修改调整,以致于退伍复学大学生回校后不仅要弥补入伍前落下的课程“旧账”,还必须跟上现行规定的“新规”,学习力不从心。不仅如此,由于退伍復学政策鼓励和自身意愿考量,“转专业”也逐渐成为了退伍复学大学生们青睐的一个选项。面临新专业全新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环节,他们都需要重新面对和构建全新的学习体系,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仅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学习方式感到非常困难而且无所适从。

2.关于社会交往适应困境。访谈中发现,访谈对象从高度集中统一的军队管理环境回归到自由宽松的大学环境,之前亲密无间的战友之情,逐渐转变为普通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他们在军营时,沟通对象由于受到部队的限制,主要集中在和部队里的首长、班长和战友的交流,和战友(尤其是同年入伍的战友)交流沟通较强,有着较强的共同目标和心理支持上的交流。在部队大学生士兵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和班长、战友吃住在一起的,再加上部队的条件限制和要求,其与社会的沟通能力逐渐变弱。现实情况中,返校后他们的交流主体主要是具有相同经历的同学以及原来的同班同学,但是之前的同学要么已经毕业,要么已经拥有新的学习任务,他们的沟通话题和情感链接并不牢固。并且退伍复学后,相对于新融入的班级而言,周围同学年龄普遍比其年龄小,作为一个年龄较大的退伍复学大学生而言,也面临不小的年龄压力,这也导致了交流中具有明显的压力和紧张关系。

访谈对象中,有14名同学入伍前是大三大四的“高年级”,他们退伍复学后进入低两届的班级复学,从“学长学姐”到“同学”甚至“学弟学妹”的角色转变,也是访谈对象形成适应困境的重要表现。如果在返校初期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和老师积极主动的介入和帮扶,退伍复学大学生很可能会作为一个“新人”被边缘化,成为校园人际交往适应的“独行侠”,也有可能产生退伍大学生群体的小团体化。

3.关于职业规划适应困境。访谈中,有5名现在已经大四的同学他们都面临求职的压力,还有9名大三的同学也在积极规划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另外11名大二的同学表示自己目前完成在校学习任务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未来职业意向。虽然国家政策规定“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职位的,在军队服现役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或者聘用”,但是在如今人才与市场双向选择的就业新局面新形势下,退伍复学大学生求职仍然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而且对于目前即将毕业的同学中的访谈看来,其实在招聘应职中,也并没有享受太多的政策支持和政策优惠,民政局、安置办能提供的介绍岗位多是保安、驾校教练、酒店服务员等职位,难以满足退伍复学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诉求。

受访的同学中有人直接表示,求职中年龄偏大是非常明显的阻碍因素,和应届毕业生相比这并不是一个优势。并且由于参军出现专业知识停滞、倒退甚至断层的影响,专业知识的薄弱,进一步弱化了这部分同学的求职信心,因此感到自卑。还有受访者认为,由于社会层面对于大学生参军缺乏全面深入地了解,不免偏激地认为退伍大学生是“军营的失败者”,退伍大学生求职有的被认为是“不成功、不光彩的二次就业”,负面的舆论压力,也进一步影响了这一群体在面临职业规划的问题上出现不良适应困境。

四、建议及思考

针对当前退伍复学大学生自身出现适应性困境,学校和社会对退伍复学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了解不足、帮助不够、问题解决针对性不强等现象,笔者通过此次访问调查的结果分析,提出粗浅建议和思考如下。

1.促进自身心态调整。退伍复学大学生自身也可以通过各方信息察觉到自身遇到的适应性困境,主动寻求学业帮助,积极巩固和拓展社交关系,提前规划职业生涯,通过自身心态调整来应对现时困难,把各种不良状况向良性方向转换。

学校相关部门可以成立相关的工作小组,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工作,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征来进行分别疏导,在大学生退役士兵的心中形成良好的个人定位和角色转变,对其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排解,使其真正的融入学校和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社交和就业思维。

2.建立支持性互助小组。支持小组的组员常常会拥有相同的经验或面临相同的问题,通过小组分享,组员可以了解他人的遭遇,逐步产生相似感,进而发展出组员间的一致性,培养同舟共济的感受,彼此之间相互信任支持。在这样的小组中,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为了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或生活难题而自发走到一起,组员彼此间会提供相关资料信息、情感支持,分享各自的经验,获得认同。

基于此,笔者与学校武装部相关领导充分沟交流后,在学校各方支持下,笔者集合了往年至今仍能取得联系的48名本校退伍大学生,于2017年11月11日带头组织成立了首支由本校退伍大学生组成的团体——“西南石油大学老兵公社”(以下简称“公社”),以社团的形式开展活动,目的和宗旨在于“整合资源,提供信息,解决问题,互助成长”。“公社”成立至今,共组织集体活动5次,其中参与国防军事协会“辉煌十周年庆典”表演的合唱节目《强军战歌》,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赞扬。退伍复学大学生毫无例外都会面临退伍后各种手续办理的繁琐事宜,包括档案转接、各项费用领取、学分计划调整、综测分数计算等问题,“公社”内部之间通过经验分享、带领帮扶的方式,可以非常有效解决此些问题,避免走弯路。最重要的是,“公社”成员全部是本校退伍大学生,不仅是校友,更是战友,信任程度极高,而且由于“军人”特质尚在,事情解决和活动开展的效率也是非常明显,日常交流也非常有默契。

所以,“公社”虽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其存在的价值引领和实际效用是有目共睹的,实际情况也证明了面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群体面临的适应性困境,成立支持性互助小组的是完全可以有助于问题的积极解决。

3.倡导学校政府重视。学校是教育发源地,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学习学业适应困境,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的帮扶机制,可以特设相关课程的补习班,可以让任课老师加强对退伍复学大学生们的关心和帮助。学校也应及时开展积极的引导和教育,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组织“过渡期教育”,并把这项内容作为特色教育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可以邀请本校或外校优秀的退伍大学生与新退伍复学大学生开展座谈会,做经验分享交流。通过多种渠道形式让退伍返校学生分享其军旅生活和心得,重视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培养及任用,充分发挥其长处。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不断加大对退伍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制度的完善,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开展签约合作,举办毕业退伍复学大学生的专场招聘会等形式,积极向外推荐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优秀退伍大学生,拓宽其就业渠道。

国家在政策上应该进行积极鼓励,建立起相对规范的制度来对退伍大学生的工作安排落实到位,使得大学生士兵在退役后依然可以感受到国家政策的关怀,各方面原因导致的不适应困境也可以相对减少。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相关退伍复学大学生群体的服务体系,加强就业管理,建立学业预警机制,重视退伍复学大学生群体的学业发展,并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加强技能培训,建立考评与质量监控机制,保障职业发展的连贯性。

总之,全面认识退伍复学大学生的适应困境现状,并积极促进其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价值,而且还有利于引领更多优秀大学生投身国防,为中国梦建设贡献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積标.“营门”到“校门”:退伍复学大学生适应性问题研究——以无锡J大学为例【D】.无锡:江南大学,2015

[2] 刘佳,张芳芳. 大学生士兵退伍复学心理适应期调查与研究【J】.才智,2016,(93)

[3] 严杰.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退伍复学学生辅导路径探究——基于某职业院校个案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4(1):44-45

[4] 蒋东旭,陆天宇,冯秋然. 退伍大学生校园再融入问题分析【J】.教育观察,2015,4(4):65-66

[5] 虞益龙,何乙琦. 退伍复学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讨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7,13(95):226-227

作者简介:

杜冰阳,男,1992年3月出生—,籍贯:四川成都,民族:汉族,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7级研究生,专业导师:谭祖雪。

猜你喜欢

角色转变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以人为本观念下中学班主任角色转变研究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中职对口单招电子电工专业高三复习中的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