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方式的启示与思考
2017-12-13杨俊涛李传俊
杨俊涛 李传俊
摘 要:高校的创新教育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学校不仅要从政策上有所倾向,还应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开发创新课堂、成立创新团队及设置一些相应的“危机课程”等等。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课堂 创新潜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1-0-01
一、高校在创新教育上的政策倾向,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校教育应体现出多元化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创新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创新教育是指以文明发展为教育目的,以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1]。创新教育已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很多高校已在创新教育方面都开展了一些积极的研究与探索,但其力度和广度,却从未达到现阶段的“普及化、大众化”程度。尤其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整体环境下,很多高校已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增设了相应的创新课程及创新培育平台,这能够在政策上有力的保障创新课程的开展及创新平台的运行。同时,一些高校又设立了专项的创新创业资助基金与奖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新的发展,调动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二、良好的环境氛围和独立的物理空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观念的重要因素
创新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理念,它可以是一种思维的形式,可以是一种有机组合,也可以是一种“物”的形式呈现。创新观念的培养不是一时的兴趣所在,也不是一时的集中培训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在一种良好的创新环境下潜移默化的熏陶才能实现。创新观念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应该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期间,同时与学校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优良传统与校风、学风和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相融合,并能体现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在这样一种轻松的氛围下勇于思索,乐于创新。相比国外一流大学,国内高校还有一定差距。国外高校普遍重视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营造创新思维的文化氛围和心理氛围,营造一个高品位的、激发灵感的、产生想象力的环境,鼓励学生树立创造的自信。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致力于科学、多媒体、技术、艺术及设计等领域成果转化的研究,鼓励打破学科界限,实现不同研究领域非传统的融合。该实验室创造了许多颠覆性的前沿技术,包括可穿戴技术、可触摸用户界面和情感计算等,研发出许多技术发明(如电子墨水、NEXI类人机器人、Scratch图形化编程语言、玩具式学习工具等)。目前该实验室拥有25个研究团队,包括生物力学、摄影文化、认知机器、流动媒体、信息生态学、个人机器人、社交计算等,研究项目超过350个,其创新研究强调“以人为本”、“跨学科”、“原创性”和“开放性”[2]。在这个实验室中与之相配套的是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健全的运行机制和独立自由的物理空间等,正是由于高校所提供的这种完善的“软硬件”条件,才为创客们提供了各种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平台。
三、高效课堂应体现创新的理念及具创新特点的课堂设计
高校课堂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堂时间有效利用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有效认知度和思维活跃度。因此,作为授课主体的教师,应在课堂上融入创新理念及具创新特点的课堂设计,可以有效促进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始于“问题导向”,即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的战略方针,强调“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3]。国家提出的“以创带就”的战略方针,统筹兼顾了学科建设—创新创业—就业相融合,而在学科建设中就需要创新课堂来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课堂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课堂,若要实现形式自由、趣味横生的创新课堂并不容易,它不仅需要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积淀,还需要教师能够把知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作为一种能够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和工具,真正突出知识在创新中的魅力。已经培养出 5位美国总统和 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耶鲁大学校长莱文指出 , 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教学的内容,而在于教学的方式、方法。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则认为,学习知识的过程并不是为了获得最终的结论,而是通过与知识的接触与探索,在对事物的理解和解释活动中,去发现一些尚未了解的知识,通过发现来学习[4]。目前,创新课堂虽然没有固定的形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对创新课堂所达到的效果也无法进一步量化,但创新课堂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条重要途径。
四、成立创新兴趣小组,逐步开展创新活动
利用课外时间,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成立相应的创新兴趣小组,能够有目的开展创新研究。同时可以发挥学校各个专业的优势,如药学专业学生可以开发一些保健品或美容护肤品等,环境学院学生可以开发一些便携的绿色手提袋等,但也不仅限于此,只要是創意,不同专业都可以开发,另外,可将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专利,出售专利也是一种不错的创意。
五、及时关注最新创意动态,拓展学生视野与思维,成立创意宣泄室,让涂鸦创意成为一种时尚
创新是一种灵感,这种灵感通常会转瞬即逝,所以一旦自己有新的想法和新的思维应及时记下来,然后再去验证这种新想法或新思维的可行性。创新是思维碰撞的火花,平时应多关注一些最新创意动态,拓展视野、激发潜能。学校可以根据条件成立个性化的独立的创意宣泄室,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突发奇想、瞬间灵感以涂鸦的形式标在写字板上。创意可以是天南海北,可以是云里雾里,也可以是不着边际,只要是创意,都可以在创意宣泄室留下自己的思维轨迹。
六、培养学生危机意识,发掘自身巨大潜能
每个人自身都有巨大的潜能,但这种潜能很难在安逸的氛围下产生,相反在舒适环境下,人的意志和能力会逐渐减退,大家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也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名言,所以若要激发一个人创新潜能和动力,就应该适当“吃点苦头”。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适当增设一些“危机”课程,让学生在一定环境下,在有限的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下去完成一些高难度的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的发挥。
七、创新就在我们身边,要多观察,善用不同的眼光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创新不局限于时间、地点、人物,人人都可创新,时时处处都能创新,创意无处不在,创新无时不有。“1+1=2”是一种思维,而“1+1>2”是一种创新,土豆用来炒菜是一种思维,而土豆用来发电却是一种创新。创新就像一门艺术,其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它能带人步入一种奇妙的世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创新既不神秘,也不深奥,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就一定能用不同的眼光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李龙强.高校创新教育的定位、导向及路径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21.
[2]杨建新,孙宏斌,李双寿,等.美国高校创新教育实验室和社会创客空间考察[J].现代教育技术,2015,5(25):27-28.
[3]王占仁.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化特性与发展取向研究[J].教育研究,2016,3:59.
[4]谢梅,苗青.中国高校创新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部分理工科院校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213:2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