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心脏康复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
2017-12-13陈玉娟黄丽娜
陈玉娟, 李 菲, 孙 毅, 黄丽娜
沈阳军区总医院 心血管内科,辽宁 沈阳 110016
·心血管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心脏康复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
陈玉娟, 李 菲, 孙 毅, 黄丽娜
沈阳军区总医院 心血管内科,辽宁 沈阳 110016
目的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心脏康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方法对行PCI后的AMI患者进行早期心脏康复认知及需求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AMI患者行PCI后,早期获得心脏康复的需求较高,但对心脏康复内容、目的、益处和必要性认知较低。结论提高AMI患者对PCI治疗后心脏康复认知是保证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基础,需要医务人员的重视、积极参与和推动,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与配合。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早期心脏康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Early cardiac rehabilitation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血流中断、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心肌坏死,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急危重疾病[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AMI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我国人民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2]。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被医学界公认是治疗AMI的有效方法。早期心脏康复对AMI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早期回归社会与职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尚未开展AMI患者的早期心脏康复[3-7]。本研究旨在分析行PCI后的AMI患者开展心脏康复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行PCI的AMI患者参与心脏康复的需求及意愿现状,为临床心脏康复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8—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AMI并行PCI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性71例,女性9例;年龄<60岁者36例,60~70岁者38例,年龄>70岁者6例;小学文化12例,初中及中专文化58例,高中及大专文化7例,大学以上文化3例;吸烟76例;体质量指数正常12例,超重68例。纳入标准:患者入院时确诊为AMI且已行PCI;无认知功能障碍,可充分理解问卷调查相关内容;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肺心病。
1.2 研究方法 在咨询心脏康复领域多位专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包括4部分内容:(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体质量、身高、吸烟史;(2)AMI后患者心脏康复指导需求,包括营养指导、运动指导、控制危险因素、医学评估、生活指导、心理指导、职业指导;(3)早期心脏康复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包括心脏康复目的、方法、内容、费用、报销比例、远期效果、安全性,均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非常需要(了解)5分,需要(了解)4分,一般需要(了解)3分,不需要(了解)2分,非常不需要(了解)1分。该部分得分范围在7~35分,非常需要(了解)及需要(了解)≥28分为认可,一般需要(了解)、不需要(了解)和非常不需要(了解)≤21分为不认可;(4)在院所获得健康指导现状,包括营养指导、运动指导、控制危险因素、医学评估、生活指导、心理指导、职业指导。根据调查问卷,分为健康教育可满足的现状及早期心脏康复的认知及需求。采用统一指导,向患者说明研究目的,内容及问卷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匿名资料收集,问卷由同一个调查员负责发放并核对收回。疑问采用一致性语言进行解释,共发放问卷80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本研究统计学方法为一般描素性分析,计数资料用例(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本研究回收问卷80份,问卷回收率100.0%。其中,有效问卷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0%。
2.1 早期心脏康复需求情况 AMI患者行PCI术后早期获得心脏康复的需求较高。其中,对营养指导的需求肯定的是97.5%(78/80),运动指导为95.0%(76/80),生活指导为92.5%(74/80),控制危险因素为85.0%(68/80),医学评估为63.8%(51/80),心理指导为58.8%(47/80),职业指导为33.8%(27/80)。在院获得较多的健康指导有营养指导100.0%(80/80),生活指导97.5%(78/80),控制危险因素88.8%(71/80),其他方面有待加强。见表1。
表1 健康教育需求及现状/例(百分率/%)
2.2 心脏康复的认知情况 AMI患者行PCI术对心脏康复内容、目的、方法、费用、报销比例、远期效果及安全性认知均较低。其中,对心脏康复远期效果认知为17.5%(14/80),心脏康复费用认知为16.3%(13/80),心脏康复费安全性认知为15.0%(12/80),心脏康复目的认知为8.8%(7/80),心脏康复费用报销比例认知为6.3%(5/80),心脏康复方法认知为5.0%(4/80),心脏康复内容认知为1.3%(1/80)。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全面提升了民众的健康意识,进而引起卫生服务需求量的增强[8]。健康教育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在预防和促进康复方面效果良好。随着对冠心病的深入研究,人们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已不单单满足于治疗,而是要求提高全面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而推进了冠心病更为理想的治疗及康复手段——心脏康复[9]。心脏康复是指心脏病患者最大活动能力及其相应心功能恢复的过程[10]。1995年,美国《临床实践指导心脏康复》对心脏康复的定义为:心脏康复是涉及医学评价,运动,心脏危险因素,矫正、教育咨询和行为干预的综合长期程序,用以减轻心脏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降低再梗死和猝死的危险[11]。本研究结果表明,AMI患者行PCI治疗后,在院获得的健康教育虽然日趋完善,但患者仅在营养指导、控制危险因素、生活指导方面获得足够的健康教育,运动指导、心理指导、职业指导、医学评估等满足不了健康促进需求。分析其原因,现有医疗机制医院床位周转率高,在短暂的住院时间内,医护人员很难将健康指导做全、做好、做到位。另一方面,健康教育主要由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临床工作任务繁重,医护人员紧缺,健康指导渠道和形式单一,多种限制使医患双方沟通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AMI患者接受PCI后进行早期心脏康复,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其疗效也得到广泛证实,但心脏康复仍存在认知不足。本研究结果表明,AMI患者行PCI术对心脏康复内容、目的、方法、费用、报销比例、远期效果及安全性认知均较低。分析原因,一方面,我国心脏康复理论与实践处于初期起步阶段,目前,仅有部分医院开展心脏康复工作,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2-14]。我国心脏康复发展目前为康复科、亚专科和心血管内科模式。心血管内科医务人员缺乏专业康复指导,对心脏康复认识不足,宣教不到位,没有连续性管理服务意识。特别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其安全性问题使许多医师对其“望而却步”。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地位、交通、疾病的感知、康复的信念、自理管理和行为意识等诸多因素,也阻碍了早期心脏康复的发展[15]。
总之,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提高AMI患者行PCI后心脏康复认知及依从性,任重而道远,心血管医师应加强心脏康复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加强心脏康复的宣教及指导,重视和积极参与心脏康复。此外,还需要社会、政府、医院、康复团队共同宣传、推广和配合,以及患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持之以恒地坚持。
[1] 赵白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后早期康复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0,32(12):1649-1650.
[2] 李 昭,李 南,马 丽,等.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2017,12(4):486-490.
[3] Johnson DA,Sacrinty MT,Gomadam PS,et al.Effect of early enrollment on outcomes in cardiac rehabilitation[J].Am J Cardiol,2014,114(12):1908-1911.
[4] Kotseva K,Wood D,De Backer G,et al.Use and effects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results from the EUROASPIRE III survey[J].Eur J Prev Cardiol,2013,20(5):817-826.
[5] 郭 媛,彭 然,许丹焰,等.心脏康复的适宜人群及其获益证据[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7):752-756.
[6] 李小华,徐红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和护理干预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4):137-138.
[7] 曹小翠.广东省25家医院Ⅰ期心脏康复开展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6):28-30.
[8] 朱黎萍.探讨加强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的有效途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9):392-392.
[9] 曹 希,王秀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5):40-44.
[10] 高春红,胡晓琳.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4,12(7):591-593.
[11] 苏锡铭,李俊峡.心血管病运动康复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10):113-116.
[12] 李 保,孔永梅,朱利军,等.山西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模式的创建及实践[J].慢性病学杂志,2015,3:261-264.
[13] 车 琳,王乐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储备功能评估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4):387-390.
[14] 刘遂心,张文亮.心脏康复五大处方之运动处方[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10):820-821.
[15] 李 勇,孙法强.药物联合心脏康复计划对心肌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4,20(6):1145-1147.
陈玉娟(1980-),女,山东人
李 菲,E-mail:feili_666@163.com
2095-5561(2017)06-0338-03DOI∶10.16048/j.issn.2095-5561.2017.06.05
201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