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

2017-12-12杨雪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教学目标

【摘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质量守恒定律是最重要的定律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时,所有物质的质量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因此,这一定律适用于所有化学教学中出现的化学反应。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教师必须明确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目标,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这一定律,并将其合理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本文将分析初中化学教学中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

【关键词】质量守恒定律;初中化学教学;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285-02

在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中,质量守恒定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定律,学生只有数量的掌握这一定律,才能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这部分教学内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并确保他们能够熟练的应用这一定律,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目标为基础,针对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

一、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

质量守恒定律实际上是是对物质在“量”的层面上进行深度的理解。在对物质在“质”的层面上获得充分的认识后,我们需要在“量”的层面对物质进行深入的了解。在对物质的“量”进行认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对试验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相关的试验数据,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反馈,才能充分了解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试验中的相关数据记录。通过这些相关的数据记录,我们可以发现,所有参与到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在反应前的质量总和与发生反应后的质量总和的数据是相等的。根据这种现象,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两种物质在催化的作用下产生化学反应,在反应前与反应够的物质中,所有的原子的质量、数量以及种类均不会发生变化。通过这个结论,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物质的总质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时,重点是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试验原理,并通过这部分知识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生活中存在的质量现象,为后续教学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

1.定律课程的引入。在教学中引入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写出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文字表达式,再写出相应的化学式,例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会生成氧化镁,红磷在空气中会发生氧化反应,而,稀硫酸与锌接触后就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气与硫酸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回忆起以前学过的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并且可以对结果进行合理的猜测,预计将会发生的结果,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看到学生对以上定律的反应后,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一定律是成立的,对于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中原子,需要重新组合。而对于一些意见不能统一的学生,教师可以不做评论,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疑问进入后面的学习,能够获得更高的教学效果。

2.教学中的实验设计。首先,在这部分教学中,需要设置4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将0.2g白磷放入烧瓶中,将瓶口塞紧,预留导气管,使其在密闭的烧瓶中燃烧。第二个实验与第一个实验相似,区别在于需要在白磷燃烧后测量烧瓶内物质质量。具体的方法是:向烧杯中倒入盐酸,将2g碳酸钙放入烧杯,观察反应,再观察铁钉在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现象。由于实验操作需要时间,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好实验仪器与器材,保证在课堂一开始就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测量物质质量。学生在观察实验后,会发现实验结果的不同。其中第一个实验与第四个实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而第二个实验与第三个实验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第二个实验完成后物质的质量有所增加,第三个实验完成后物质的质量有所减少。对于这种结果,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是物质的总质量。其次,进行第二个实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测量白磷在反应前与反应后的质量,对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后可以发现,在其他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在烧瓶上增加塞子与不加塞子的实验在生成物质的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对加塞子的实验进行对比,打开塞子称重与不打开塞子称重的测量结果也不一致。采取这种实验对照的方法,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学生将关注不同实验存在的差异,引导他们的思考方向,是测量方法的差异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同。通过实验的对比,学生不仅能够证明定律的正确性,而且使学生了解实验设备无法满足理想状态的要求。最后,在实验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系列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思考能够了解物质性质发生变化的原理,是由物质的结构决定的。如果是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通常可以用化学实验的方式实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实验内容與以前学过的分子与原子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表扬在讨论中积极思考的学生,同时鼓励坚持自己的见解,追求真相的学生。

3.探讨质量守恒定律习题的规律

第一,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属于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对于教学内容中涉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部分,必须数量掌握。但是,只是能够记住这些方程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记住这些方程式的同时掌握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方程式解决问题的技巧。在遇到与此相关的习题时,必须注意习题中给出的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方程式解决题目中提出的问题。第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其原子的数量、种类以及质量均不会发生变化。在面对与此相关的习题时,如果能够灵活的运用定律,就可以提高做题效率与正确率。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例题,人们在使用煤气时一般会向其中加入适量的乙硫醇,这种乙硫醇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让人们容易察觉到煤气泄漏,防止煤气中毒。二乙硫醇是可以燃烧的,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2C2H5SH+9O2=4CO2+2X+6H2O,该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应为( )。

A.SO3 B.SO2 C.H2SO4 D.CO。

在此题中,我们可以明确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中原子的种类与数量分别为C原子4个、H原子12个、O原子18个、S原子2个,而在生成的物质中,只有12个H原子与4个C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得出X中应包含O原子2个、S原子1个,并且没有其他元素,得出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第三,应用分子与原子的知识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这类的习题通常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为了发现习题中的规律,不仅要熟悉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而且需要与前面化学式的意义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题目也是考试的重点,解题时需要注意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质量守恒定律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关键知识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灵活的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参考文献

[1]米纳瓦尔·阿吾力.初中化学教学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分析及阐述[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05).(下转108页)

(上接285页)[2]肖芳,陈国军,李云.虚拟化学实验室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5).

[3]马亚楼.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4(06).

[4]魏晓,王敏敏,魏丽.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

[5]常建红.浅谈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教学设计[J].教师.2010(08).

作者简介:杨雪,出生年月1985年10月11日,籍贯山东省泗水县何家庄,职称中学二级教师,毕业院校鲁东大学,学历本科273200主要从事擅长: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工作及学生的陪优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教学目标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探讨游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