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方法探究

2017-12-12马琼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一年级朗读语文

马琼

【摘要】处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有一定限制,在课堂上注意力很难集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即使学生在老师的领读下能够背诵课文,其朗读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大的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让小学生在玩中就能学到语文知识,是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笔者针对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进行论述,探索出一些提升一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水平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对学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一年级;语文;朗读

【中圖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242-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也发生着很大的改变。新教材在减负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因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重点,应该除了原来的识字教学以外,增加阅读教学,而朗读教学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将两者相互结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朗读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所提升。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这就是说,要想科学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首先应着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我们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引导学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我们可以在朗读教学时恰当地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快速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可以在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也可以请学生配配画外音,还可以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入情入境地读,就能唤起美的共鸣[1]。例如:在进行《金木水火土》一课时,这是一篇儿歌,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必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多次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展开进行想象。通过创设情境的朗读训练,准确地表达了课文的思想感情,这样朗读水平就能较快得到提高。

二、正确评价体验乐趣

成功的心理体验是继续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朗读作出鼓励性的评价,可以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持他们参与朗读的激情和动力。因此,教师在指名朗读后,不能马上提问学生“他刚才哪里读错了?哪里读得不好?有没有读出感情?”等只找缺点的话,因为这种提问会令学生产生挫折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参与朗读的积极性。相反,教师如能提出“他的朗读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之类的先找优点与进步、再寻差距的问题,不但能给学生表扬与鼓励,强化成功的心理体验,还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有了学习的动力,加上平时积累的朗读经验[2],学生通过朗读去领悟课文内容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阅读教学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上学歌》一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对这首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在让学生唱出来,通过老师的引导,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和极具亲和力的动作,给学生描绘了一个个贴近孩子生活的真实情境。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教师引导学生每天要像太阳一样绽放美丽的光芒,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教会了学生儿歌,将儿童与朗读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有所提升。学生也不会对语文觉得枯燥无味,反而更喜欢语文教学。

三、以竞争的形势产生领读小老师,掌握朗读要领,培养兴趣

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上进心更强。因而依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放手让学生教学生,但老师一定要融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起到总指挥的作用。小老师一定要有代表性,不能只是优等生的特权,同时还要照顾到中等生和后进生。如开展挑战读,胜出者带读。在学生挑战时,不读书的学生一定要看着书认真听,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挑战者读完,听的人点评,点评最好的学生同样当小老师带读以资鼓励[3]。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带动了后进生,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再如表演读,表演前自由练习,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学生站起来表演,胜利者除了接受掌声外再当小老师带读。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很快就会掌握朗读的要领。活动中老师要不断鼓励,同时及时指点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语文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例如:在学习“我上学了”课文时,由于小学生刚步入校园,教师设置朗读的目的就是帮助小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校生活产生兴趣和向往,实现从幼儿园到学生的角度转换,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和校园,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关于语文的知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四、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要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凡是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儿童总是在这方面表现出某种潜在能力,儿童在某种活动中由于表现好,得到老师的赞扬,他将对该项活动表示出兴趣,如此良性循环,因能力而导致兴趣,因兴趣而导致满足和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因而导致朗读能力不高。我所教的四年级学生,有部分学生朗读水平比较差,学生自己对朗读没有兴趣,早读课不能很好地利用,总是在消磨时间[4]。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下手。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创造适合学生文化发展的环境,倾心营造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情境,让滋润学生,生命发展的阳光洒进课堂,使课堂呈现出春光灿烂,让学生想读、乐读,让他们在朗读中快乐,在朗读中宣泄情感。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表明,小学一年级的情感朗读是朗读的启蒙阶段,会影响小学生的一生。在此阶段,培养良好的情感朗读必须有个长远计划,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培养的学生情感朗读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把文章情、老师情和师生情相互融合,达到情感共鸣,才会使朗读得正确、流利,更有感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燕.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教育创新学刊,2015(11):124-125.

[2]贺翠梅.浅谈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5(18):15-20.

[3]王应华.小学语文教材问题分析及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03):134-135.

[4]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M],吉林长春人民出版社,2016(04):156-157.

猜你喜欢

一年级朗读语文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