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课堂教学,从把握起点开始
2017-12-12邱伟芬
邱伟芬
高效的课堂,不是指教师在教学时间内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指在教学时间内学生吸收了多少知识。吸收,包括从理论上吸收知识和在应用上灵活应用知识。教师只有找准教学起点,才能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情境创设——学习情感的起点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较为关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忽略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方法问题,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用以学定教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需要做的第一个教学工作,就是巧设学习情境,以情感作为学生的学习起点。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虎门销烟》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以前,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相关内容。学生看到,在清末我国国弱民穷,大量的民众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其他国家为了榨尽我国的财富,把毒品鸦片贩运到我国销售。我国的民众染上烟瘾后,饱受烟瘾折磨的同时还害得自己家破人亡。因为民众染上烟瘾,再无强健的体魂,所以我国民众被外国人笑为东亚病夫。当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情感时,便会想了解虎门销烟这件大快人心的事件。
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爱国情感、学习兴趣等,使学生想要了解文本中描述的事件。学生只有产生了想要学习的想法,教师才能够高效地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吸收文本中的知识。
二、学习交流——学习思维的起点
当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优良的学习环境,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自学技能以后,教师可应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文本中的知识。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学习切入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能找到思维的不足,完善思维方式,从而能更高效地理解知识。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虎门销烟》这一节课时,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网上查找教学PPT,找到这一节课的学习框架。比如有一个学习小组在网上找到了教学PPT,它的框架为:(1)故事背景;(2)生字生词分析;(3)句式语法分析;(4)段落大意分析;(5)学习问题提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教学PPT能否满足学习小组的学习需要呢?学生们认为虽然这篇教学PPT框架很好,但是内容细节不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需要完善这一教学PPT。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高效地完善这一教学PPT呢?学生们经过讨论,决定应用分工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以刚才的教学PPT框架为依据,一名学生负责整合一个部分的内容。等整合完毕,学生们再来共同探讨整合的内容,把教学PPT组合起来。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习需求、兴趣、层次出发主动探索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学习,只要学生学会共同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展现平台——学习应用的起点
在学生完成了语言学习、文学艺术价值欣赏学习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及时应用语文知识,为学生提供展现的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展现学习的成果,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比如学生们共同学习完《虎门销烟》这篇文本以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随机点名让学生上台讲《虎门销烟》的故事。教师要求学生要在3分钟时间内把故事的背景、事件的经过、历史影响力全部说出来。学生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发现文本语言和口语语言有很大的差异。有一名学生在讲“新搭起的……外国商人”这一段时,学生发现这一段话作为书面语言表达虽然很形象,但是用口语表达很不生动。因为人们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调整阅读的速度,人们遇到复杂的句子可以慢慢思考。但是,人们在听故事的时候,故事的節奏是被说故事的人掌握的,人们希望故事的表达简单、生动。结合口语表达的需求,这一名学生把这段话改为:“那一天可热闹了!人们远远望去呀,那四周竖起的国旗迎风飘扬。左边,那是我们的官员,一个一个穿着朝服,站得笔直笔直的;右边,那是外国人,黄头发蓝眼睛,他们三三两两站着,有的还交头接耳。”学生表示,他把文本书面语言改写成了口语,改写的效果优于原来的文本。
总之,教师只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科学地思考语文知识,学会在应用的过程中完善知识体系,学生就能够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
作者单位浙江省青田县城东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