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加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当代价值

2017-12-12周怀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当代价值中学生

周怀平

【摘要】班主任加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当代价值在于:集体主义国家观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诚信正义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因此,在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中班主任应结合学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形势及新特点展开教育,在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根有源有底气的世界公民。

【关键词】班主任;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当代价值

【课题成果】本文系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年度立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内容与实施途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93-0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己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华民族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在新时代的视野下,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重新论释和批判地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核,明确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德育教育的当代价值。

一、集体主义国家观,有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体主义精神多以爱国的形式表现出来,翻阅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为了民族大义、国家大利而牺牲、奉献的民族英雄比比皆是,如屈原、文天祥、苏武、林则徐、谭刷同等等,虽然达些民族英雄本身所处的年代不同,所归属的朝代不同,但在他们的身上,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最可贵的民族精神一一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存亡。这种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这种精神是支撑中国复兴的力量,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

在当下,我们生活在和平富足的年代,虽没有战火的威胁,没有流血牺牲的需要,但班主任工作更应注重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各类爱国的民族英雄事迹,注重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因为,中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未来世界各国的竞争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只有坚定自己的爱国意志,才能抵制各类腐朽思想、诱惑的侵蚀,为中国之崛起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诚信正义道德观,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言不信者,行不果?”、“民无信不立?”诚实守信,崇尚正义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信用、正义感,则无法在这个社会立足;同理,如果社会缺少了诚信、正义,则不会兴拓发达;如果国家不能够取信于民,不能够守住公平正义的底线,则不会富强。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诚信、崇正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时代价值的精神。

近些年,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化,社会不诚信、缺乏正义的现象日益凸湿,从毒牛奶、地沟油等事件的曝光,到“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道德拷问,都让“诚信、正义”面临着冲击和考验。学校中同样也存在着严重的诚信缺失,诸如考试作弊、霸凌欺凌等现象屡禁不止,中学生诚信危机、正义感缺失现象呈现不断蔓延之势,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班主任的重视。由此,我们说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断加强德育建设,强化诚信、正义品质的宣传教育是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在此背景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仁爱”“诚信”“义利之辨”“舍生取义”等方面的价值理念,极大丰富了中学生德育内容,既为德育建设提供了丰富的道德资源,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市场经济对中学生思想的侵蚀和冲击,促进中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的培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任何一个有德性的人,都应该刚强劲健,即使遇到挫折困苦,也仍能奋发图强,不折不饶。近些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灾难的侵袭,“非典”“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在每个悲痛的灾难面前,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用不屈不烧的顽强意志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缺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正是当代中学生群体所面临的问题。近年来,中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诱发自杀的起因很多如考试不及格、家庭矛盾、人际关系不和谐等等,而究其根源,大部分是因为当代中学生在面对挫折困难时,心理承受能力弱,一味逃避问题,最后将自己逼上绝路。因而,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引入德育中,教育中学生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塑造健全人格,如何在困境依然能够保持坚忍不拔、不屈不挽的顽强意志,这是我们班主任开展中学生德育工作最重要的环节。

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锤炼和沉淀的精华,是我国文化的精髓。倘若能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中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制定合理、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将会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发挥着主要的作用。班主任具有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应该在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根有源有底气的世界公民。

参考文献

[1]邓玉真,许西惠,袁蓉.以中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一个大学新生班主任的视角[J].经营管理者,2015(36):488.

[2]刘建楠.传统文化对中学生教育的影响[J].学周刊,2017(23):188-189.

[3]江志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中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研究[J].教育,2015(9):124-124.

[4]赵永才.在中学生日常班级管理中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探讨[J].教师,2014(22):124-124.

[5]路静.传统文化教育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10):104.

[6]刘志昂.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1):73-74.

[7]唐启文.浅谈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00070-00071.

[8]王兰多.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傳统文化教育[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00056-00056.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当代价值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