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过程公平

2017-12-12马瑞霞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研组差异课程

马瑞霞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64-01

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一是班额大。每班近70人的大班额,一刀切的同质化教学无法关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差异大。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67%的孩子是来自本市农村和其他省市的务工子女。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他们在学习基础、个性发展和品格养成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三是不自主。以知识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综合素养和品格培养缺失。

问题的凸显,引起我们的深思:面对这些活生生的生命,面对这么多的差异和不同,教育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生命关怀?在大班额情况下,我们如何立足个性差异,让每一个孩子获得适合自己的充分发展?如何在育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如何让农村孩子融入学校,和城市孩子获得同样的发展机会和成长成功?我想,这正是教育的价值和使命,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涵。

破解这些难题,成为学校发展新的突破点。如何破解?

思想家卢梭的名著《种子的信仰》给我们启迪:好教育应该是一方宽和的池塘:尽可能宽阔,让各类鱼儿尽情嬉游;尽可能温和,让各种花草自由舒展;尽可能富氧,让每一颗落到这里的种子都能欣然成长。好学校、好老师、好课堂又何尝不是呢!经过反复研讨,我们提出了“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的教育主张和“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成就每一个”的育人理念,确立了“课堂突破——课程支撑——教师保障”的发展思路。

一、学本课堂,激发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潜能

课堂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品格、生命成长的主渠道,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主阵地。我们立足于“相信学生、赏识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转变教学方式,让大班额条件下“成就每一个孩子”成为现实。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质。公平不是“抹平”和“削尖”,而是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充分发展。我们关注学生的智能差异、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不同,采用“组间同质分层”和“组内异质组合”构建合作小组,就是将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发挥它的价值。基于“适合”、“有挑战性”的小组分工,做到扬长补短,人人有责。这就充分发挥了优秀学生的作用,使他们在提高他人的过程中在更高层面上提升了自己。

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我们发现了小组合作中优秀学生机会过多和为了团队荣誉潜能生经常受到指责的现象。为此,我们改进了评价导向,以“尊重”为核心引领小组合作,好团队,好学生的标准变了。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尊重”在合作中的表现,大家达成共识:“尊重”就是平等交流,让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就是耐心倾听他人发言,用心欣赏他人长处,真心包容他人不足,诚心帮助他人提高,虚心接受他人意见,有尊重才有合力!由于让学生参与标准的讨论,他们就知道了自己从事的活动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并主动用自己确立的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学会了为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

展示,是小组合作的又一关键环节。每天晨读“精彩十分”,小组内的小展示,全班的大展示,确保人人都有展示平台。起初的全班展示,比较沉闷、呆板,缺乏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后来我们调整了展示标准,提出“两允许”和“三提倡”,错误成为学习资源;独特见解、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推崇。更高层次的展示标准激活了学生的潜能,他们分工负责、查阅资料、制作课件,走访调查,学习真正从课堂、教材拓展到了学校的围墙之外……展示的形式更新了,内容更丰富了,视野更宽了,思考的角度更多了,优秀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有了平台,潜能生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课堂有了更多的生成……正如赞可夫认为的那样: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发生了三大转变:学生在“合作、展示”中学会了尊重、对话、质疑和交往,培养了自尊、自信、自主的精神。这些影响一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未来人生的有力支撑!

二、多彩课程,为每一个孩子创造适合的成长平台

课程是立德树人和实现教育公平的载体和支撑。我们以“差异、多样、选择”为核心建构校本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个性课程、主题课程、融合课程。

1.个性课程,是我们基于多元智能、个性特长、兴趣需要而开发的校本课程,以“让个性展现价值”为导向,主要通过每周五下午的社团活动来实施。基于国家课程“综合不足,动手不足,人文不足”的问题,我们在个性课程中主要突出了綜合性、实践性和人文性,开发了”人文、艺术、体育、科技”四大类五十余门课程,96个社团。通过聘请优秀人才担任课程首席;对课程设置不同层级;为英才儿童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拓展学习空间,举办社团活动展示节,让每个孩子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成长天地。

2.主题课程,是由一个个不同主题的活动组成的课程系列,包括德育类、学科类、研究类,以“开放”为价值导向,“开放”基于两点:一是贴近生活,让孩子们能够全员参与;二是关注自主,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

我们还特别注重挖掘主题课程中蕴含的教育力量。在参与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孩子们懂得了责任与自由,尊重与选择;服从与民主,公平与公正,拥有了生命意识、家国情怀,得到“真、善、美”的浸润。

3.融合课程,就是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老师们通过选择、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

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把学校真正还给学生。六年时光,这段时间的价值大小就取决于学校有没有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更为广阔、丰富、有内涵的成长空间。

三、教师成长,成就每一个孩子独特的精彩

我们把教研组作为学校变革的专业力量,让问题成为课题,让教学变成研究,建设教研学共同体。我们通过“价值引领,团队评价”激发教研组团队合力,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我们的教研组文化是“不崇尚一人独奏的精彩,而追求团队合唱的共鸣”。

为把团队成长中的金点子凝聚为全局发展的大智慧,我们在教研组中开展“双周人物”和“双周工作微创新”民主推介活动。推谁?为什么推荐他?都代表了学校的价值导向。教研组要思考,学校更要思考。我们每双周都在支部会议专题研究,挖掘人物和事件背后最有价值的东西,以“价值”引领成长。

作为一个基层的业务副校长,我在实践中有这样的认识:

校园生活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差异和不同的个性存在,意味着不同生命的不同色彩。每一种个性存在,都丰富着这个精彩的世界。

真正的公平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平台,成为真正的发展主体,成为有尊严的人,成为能创造的人,成为最好的自己。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研组差异课程
相似与差异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