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体会

2017-12-12陈静静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会课程改革新课程

陈静静

【摘要】经过多年的努力,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语文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教师也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肤浅甚至错误,不遵循基本的语文教学规律,与编者意图背道而驰,在迷惑中教学,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具体强化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37-01

一、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原因及意义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虽然有很多人都存在不满,但是却无力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并大力支持进行创新及有效改革,改变传统教育体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但是教学改革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应试教育理念依然是主导思想,摆脱这种束缚依旧比较难。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教学改革的责任更加大,对教师的要求更加高,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进行有效改革和创新,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文化修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有效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由于长期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因此,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的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正确认识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发展不断调整,不断摸索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小学生个性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教育领域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

二、新课程標准下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有效性对策

1.加强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充分的课前备课,对课堂的有效开展有很大的帮助。小学生一般会在课堂上出现一些状况,例如开小差、违背课堂纪律、打瞌睡等一些与课堂不相关的问题,进而扰乱老师的上课思绪,进一步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们应对课前备课高度重视,以便提高教堂掌控力,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先导入课文内容,再标识重点字词,接着流利、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最后进行知识的有效梳理。教师们应当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师们可以让学生结合春笋破土向上的情景,从方法过程、技能知识、情感状态这三个角度思考,确定文章主要抒发的情感。知识目标: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力度,加强对偏旁部首和生字生词的认识,做到会读会写。能力目标:监督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做到感情朗读、正确背诵。

2.强化互动,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制造活跃的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有效性。加强互动,教师仅作为一个引导者退到幕后,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打破教学模式的传统性。老师通过把舞台交给学生的方法,让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在课堂上对某个段落进行讲解,学生体会到了老师的身份,对知识的学习和课堂的听讲更加上心。

3.合理练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很重要,课后练习同样也很重要,只有把课堂讲教和课后巩固有机结合,才能使教学实现最大有效化。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和强化复习必不可少的手段,教师们可以把练习分为课上练习和课后练习。课上练习可以是一些基础的带有训练性质的练习,比如让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诵或默写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后练习可以是稍微强化的训练,最好加入一点课外知识在里面,学生可以不限时间讨论、思考,也可以翻阅课外书籍或者把自己的理解写进去。

4.开拓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经常是与大自然密切相关的,可以说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广。课文固然重要,但是跳不出语文的课文和走不进大自然的课文不是好课文。把语文和大自然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并非没有目的盲目游走,而是要以文章内容为基准,做到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例如《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文,老师在讲述时可以不从众所周知的狐狸本性探讨,而是围绕乌鸦展开探讨,比如把乌鸦和孔雀的羽毛相比较,用乌鸦的声音和黄鹂、布谷鸟、百灵鸟的声音做比较,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对其他几类动物的探究兴趣。

5.运用媒体,拉近课堂教学距离

小学语文的内容涉及从古到今,所选课文范围涉及国内到国外,学生对于远古时候的风土人情及异国他乡的异域风情,还有课文中涉及的地理位置,很难通过教师的讲解来体会。然而,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拉近时空及地域的距离,让学生亲切感受到古代及国外的风土人情及地域特点,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黄鹤楼”“扬州”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再如《泊船瓜洲》中“京口”“钟山”“瓜洲”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课堂上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如“西辞”;还便于学生理解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境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所表达的诗人对老朋友依铱惜别的情意。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诗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便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综上所述,做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努力钻研业务,尽快适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感到快乐,全身心的的投入到学习中,与时俱进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实现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高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苏晓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2]赵春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16,(24):53.

[3]张宇.浅析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J].中华少年,2016,(31):44.

[4]马文惠.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J].好家长,2016,(43):138.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会课程改革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