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导论课教学改革研究

2017-12-12张鹏刘旭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张鹏++刘旭涛

【摘要】科研导论课是“创新教学环节”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它可以让本科生尽早接触科学研究,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科学素养信息意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依据科学研究的自然过程深入探讨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模式,为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实践教学课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科研导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校级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课题《机械专业科研导论课课程建设》(项目编号:K1404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36-01

引言

当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以及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应积极组织其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实行“自主式”学习,在创造性的科研过程中培养其创造性。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首先提出了大学生科研机会计划并取得显著成效,大约有70%的本科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参加过该活动[1]。这是最早在真正意义上把学生科研能力训练纳入本科培养体系的典范。国内,清华大学首先借鉴UROP计划,从1996年开始创建并实施SRT计划,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显著[2]。我校在全面建设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3],在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开创性地提出了构建“创新教学环节”,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科研导论课是“创新教学环节”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在第一学年的下期(第2学期)开设,学时为16学时,属于课堂教学类课程。通过课程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文献获取、阅读翻译、文献综述、项目申请报告撰写、论文写作等方面得以系统学习,培养和强化广大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科学素养和信息意识。

一、创新性教学内容

结合研究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本科一年级的学生开展专門的科学研究训练,让学生尽早接触科学研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熟悉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科研选题。结合科研选题的原则、来源和方法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科研选题。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科技文献检索。重点使学生熟悉该学科领域常用的全文数据库,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掌握查找全文的方法。由此训练学生的科技文献检索能力和基本的阅读、学习、总结与拓展能力。

3.阅读文献资料。结合课题方向,对所获取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与筛选,由教师讲授科技文献的基本阅读技巧,文献资料的基本结构等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由基本的中文综述性文献出发,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搞清方法,逐步深入至英文研究性文献。

4.确定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学生根据文献资料了解所研究课题常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后,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总结,由指导教师就相关方法的理论背景以及其他可能的研究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训练学生选取研究方案的能力。

5.科研选题训练。在讲授科研选题报告撰写要点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由选题,在前期研究和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将所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付诸于文字,根据科研选题训练报告模板撰写开题报告。

6.科技论文的撰写与发表流程。让学生了解科技论文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论文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定性和定量准确,不允许丝毫虚假,要经得起他人的重复和实践检验。使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为学生讲解科技论文投稿流程,鼓励学生及时总结科研成果,发表论文。

7.科研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科研不端行为是指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包括杜撰、篡改、剽窃以及其他科研不端行为。通过对典型学术不端案例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学术不端行为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及方式的改革

(一)案例教学

案例的选取是案例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否则就会流于形式。通过对学术行为和学术风气方面的典型案例的生动描述、剖析与点评,使学生了解学术研究可能会面临哪些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问题以及应如何正确地处理此类问题,进而使自己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风。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

完成文献查找和阅读报告大作业,使学生带着任务和目的去学习,这是一种驱动学习的好方法。科技文献的查找和阅读,要求老师指导性的“精讲”,学生反复性的“多练”,先印证理论再掌握方法与技巧,然后充分发挥创造能力。

(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理解和接受。条理清晰的电子课件方便教师讲解时,增大信息容量。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与多元化信息的表现方式,方便老师教学或学生自学。

三、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

采用提交科研选题报告的考核方式。由老师提供几个科研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五人一组,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围绕这个题目进行分析,提炼关键词,在此基础上查阅国内外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最后按照科研选题训练报告模板要求,由小组提交一份选题报告书,并制作PPT进行演示。

四、结束语

本文系统介绍了科研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科研导论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科研工作的一般过程及规律,使学生学会正确的专业科技文献的查阅方法,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投稿流程,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授课时加强课程管理,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程的考核。

参考文献

[1]曹洪洋.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15-16.

[2]仓定帮,陈藏.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的实践和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4):118-119.

[3]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张鹏(1978-),女,汉,山东省平度市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方面的教学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