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7-12-12焦百强王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情景模拟任务驱动

焦百强+王伟

【摘要】在明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定位的基础上,以外贸工作流程为主线,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用企业真实业务作为学生的学习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综合使用项目教学、研讨互动、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教学内容项目化、课程结构模块化、工作实施任务化、教学考核过程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掌握外贸业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外贸工作流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情景模拟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2015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任务驱动下《国际贸易实务》SPC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项目号:kg201532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74-4;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16-03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变化,浙江万里学院致力于专业综合改造,各专业不断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以应用型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目标定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也在“问题导向、任务驱动、能力本位、教学做研四体合一”的设计理念以及“五开放”的设计原则指导下,确定了课程目标,即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在外贸工作流程分解的基础上,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培养了解国际惯例和相关法规、熟悉国际贸易业务、具备国际贸易业务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一线岗位人员。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定位

《国际贸易实务》是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等外贸一线从业人员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在进出口业务中完成贸易准备、交易磋商、合同履行、业务善后等工作,具备从事外贸业务操作的基本职业能力。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见图1):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与完成进出口工作过程的各项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以培养学生完成进出口全过程所必需核心知识、技能与素质为目标,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

根据基于外贸工作流程的课程开发理念,我们对企业进行了大量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以及能力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其行动领域,然后进行了归纳、序化、整合,并注入了方法论和教学论,最终形成了我们的课程设计理念,即以国际经贸人才社会需求为基础,坚持“问题导向、任务驱动、能力本位、教学做研四体合一”的设计理念以及“五开放”的设计原则,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采用企业真实业务为学生的学习项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努力构建“教学内容项目化、课程结构模块化、工作实施任务化、教学考核过程化”的基于工作流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以虚拟公司宁波远航皮具手袋进出口貿易公司业务员实施的“出口业务项目”和“进口业务”项目贯穿教学全过程。根据进出口业务的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情况,将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下按业务流程下划若干个子任务,充分体现相应的知识要点与结构及其前后联系。整个教学过程构成了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通过完成项目活动,来应用已有知识和学习掌握新知识,并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国际贸易转型为导向,促进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个性化成才、促进学以致用、学研结合为原则来安排课程教学内容。遵循认知结构建构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讲授国际贸易买卖合同、交易磋商、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货款支付、商品检验与通关、合同履行、贸易方式以及当代国际贸易前沿问题,;以国际贸易现实问题为引导,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馈提升的流程,序化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参见图2)。

按照上述设计理念、思路和原则,本课程内容围绕“理论讲授—合作研讨—自主学习—社会实践”为主线的合作研讨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修订、完善教学设计,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特色鲜明、实用性强的课程设计框架。课程内容更重视体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指导意义,并融入当前中国国际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导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让学生全程参与、自主学习、合作研讨,并采用理论教学、合作研讨、调查研究、教师点评、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课外调研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理论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在以上设计理念、思路及原则的基础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从以下4个方面开展建设工作。(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标准。成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企业经理、其他高校教师、行业代表、职教专家。课程开发小组通过收集行业对毕业生需求信息、追踪毕业生成长轨迹、深入企业进行工作岗位群任务分析、共同制订用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实施的职业能力标准,把职业能力标准融入课程中,建立课程标准。 (2)选择具有范例特征的教学载体。课程组教师会同外贸业务经理、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专家,以外贸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共同选取具有范例特征的教学载体,即以工作任务为载体。(3)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强调依据外贸业务的实际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重组,按外贸实际工作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外贸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以外贸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教学内容真实反映、再现外贸工作过程。宏观上保持教学过程与职业的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强调教学活动与典型的外贸活动的整合,组织学生经历完整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教学,尽量地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岗位工作过程,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4)构建开放性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学习成果的检验上,课程组采用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原则设计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改变过去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让学生、市场、企业等成为评价主体,共同开发设计评价标准,并按工作任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进行评价。endprint

三、基于外贸工作流程的教学内容选取与优化

根据确定的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组本着服务地方经济、合理定位的原则,根据区域内企业对外贸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内容,仿真外贸业务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将教学内容和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和跟单员等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相融合。通过与宁波经贸企业协会、宁波永发进出口有限公司等部分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合作,收集行业对毕业生需求信息、追踪毕业生成长轨迹、深入企业进行工作岗位群任务分析,从外贸业务岗位发展需要和工作任务能力两方面进行课程论证,梳理出该工作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

1.教学内容选取的原则

(1)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目前,外贸企业对学生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希望学生懂得基本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如国际贸易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常用的贸易术语等等,目的在于减少以后工作中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或误解、能够愉快的工作;二是要求学生熟悉整个贸易流程,以及流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因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题组与本地的一些外贸公司合作,整理了国际贸易中需要的专业术语和外贸单据,并将其纳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能力和素质,使教学内容适应了行业企业岗位工作要求。

(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针对学生的毕业去向以及用人单位的要求,课题组每年都至少进行一次为期 1 个月的调研活动,主要了解外贸公司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及学生在企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把调查的内容进行整理,带着整理好的资料,再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更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2.教学内容的优化

根据外贸业务岗位群分析结果,我们以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为基本规律,依据外贸业务岗位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开展一笔商品进出口业务序化出相应的五个学习情境:贸易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业务善后,并安排了若干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

学习情境一(模块一):贸易准备,包括:国际贸易形势分析、国际贸易热点问题、交易准备3个子情境;

学习情境二(模块二):交易磋商,包括:商品条款、贸易术语、运输条款、保险条款4个子情境;

学习情境三(模块三):合同签订,包括签订合同1个子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二四(模块四):合同履行,包括:进口合同履行和出口合同履行2个子情境;

学习情境五(模块五):业务善后,包括:国际货款的收付、争议的预防与处理2个子情境。

根据以上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形成了本课程的一个完整知识架构和模块化设计(见图3所示)。

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改革

本课程组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尝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讨互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及效果如下: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单元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方法是:选取外贸公司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工艺品等真实业务中的事例,作为贯穿课程教学的任务情境,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单元项目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操作,感受进出口业务的真实情境与氛围,实现操作技能的提高。这种教学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项目教学法,当所有项目任务完成后,学生既掌握了交易磋商和合同签订、合同条款及合同履行知识点内容,又具备了一定出口交易实际工作能力。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实际的贸易纠纷案例及业务操作方法,并了解业务的真实流程和全貌,然后再将各個知识点和案例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又能规范自己的业务操作,避免风险的发生;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讨论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的讨论,也可以在课堂上参与讨论。通过剖析案例,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研讨互动教学法

教师在依据教材讲授知识要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科研成果,将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发展动态和自己的学术观点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在课堂上废除灌输式教学,教师根据外贸公司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各种情景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又加强了教学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布置一些适当的选题,要求学生课后按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参考文献阅读、调研、分析和研讨,提出自己观点,写出相应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和规范严谨的研究作风。

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多维互动,不仅实现了知识、信息、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相互交流,而且实现了这些信息的相互构建。同时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交往,还重建了民主的、和谐的平等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4.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是将国际贸易业务引进校内实训室,从大量的实际业务中选择典型的内容组成一套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程序,在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中心仿真模拟的环境内完成国际贸易业务的全过程。通过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掌握合同履行各个环节中主要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提高学生专业实际动手能力,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外贸及相关工作。endprint

通过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能独立与外商签订完整的国际贸易合同,并保证国际贸易合同条款的准确性,使学生能独立履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熟练地与有关方面当事人(上述九个系统)建立各种工作关系,增强学生公关意识及沟通与协调能力,使学生能独立处理履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正确进行索赔和理赔工作。

五、小结

综上,本课程在明确目标和定位的基础上,以外贸工作流程为主线,引进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教学气氛,增强了教与学的互动,课程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

1.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共同发展课程

课程组邀请企业经理、业务骨干和课程专家进行“三方深度会谈”,秉承“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情景为支撑;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理念共同开发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我们彻底打破了学科式的课程体系,开创性地整合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删除了复杂的、与职业能力培养无关的教学内容,增强了外企行业的新规则和新情景,紧跟时代潮流。

2.以“创新应用”为标准建设教学团队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领域要求下,课程组教师必須具备整合企业现场工作与学校专业教学的能力,同时要求教师能够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来开展教学,这些都是对教师创新应用能力的严峻考验。我们以此目的目标建设了一支“四高一强”(学历高、职称高、学术水平高、综合素质高、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学团队。

3.以“行动导向”为原则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广泛采用项目教学、工作小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演示、任务驱动、实地考察、头脑风暴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注意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4.以“任务驱动、职业能力递进”为核心打造实训平台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巩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组教师打造了一个“三级顶岗实习模式实训平台”,即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技能实习。

(1)专项技能训练——《TMT(teach me trade)外贸在线平台》,这是与课程内容教学同步的实训。该平台以“ Action for Training, Training through Action”为核心思想,要求学生以外贸业务员的身份根据教学内容,同步实施实训功能:自由选择各类出口产品和目标国家;自由选择贸易术语与支付方式;进阶式学做一体设计,全程分为连续性的四个大项目,若当前项目未通过审核,后续项目无法进行;学员将进行完整的课程实训,并获得考核成绩。

(2)综合性技能训练——《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这是课程结束后的拓展实训。该平台可以让学生通过虚拟的贸易平台,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如: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甚至银行,通过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

(3)岗位技能实习——校外顶岗实习,这是学生毕业前的实训活动。要求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该实习使得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工作,将职业能力的巩固和企业文化教育贯穿顶岗实习全过程,实现校企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学生从学校到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

课程建设是一个逐步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在今后我们还将继续积极思索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使课程教学更好地实现与就业零距离接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卢素梅: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案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3:128-132.

[2]孟海樱:基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12:103-105.

[3]谭富: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83-184.

[4]纳英: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8:117-118.

[5]曹旭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案例教学设计、问题与思考,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4.4:90-92.

[6]朱振芳、林莉芳、黄成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合作性教学管理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J],2014.9:173-174.

[7]马国华: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基于Sim-trade模拟软件[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1:45-48.

[8]查伟伟: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67-69.

[9]王伟,郑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68-69.

[10]杨立: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2(3):146-147.

作者简介:焦百强(1979- ),男,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情景模拟任务驱动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Materials Studio软件在材料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模拟在“公共关系学”礼仪与技巧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效果的探讨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