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价值观迷失现象探析

2017-12-12熊茵粱香伟

声屏世界 2017年10期
关键词:拜金主义

熊茵 粱香伟

摘要: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中国各种娱乐节目霸占荧屏,给观众带来笑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争议,主要是有些节目颠覆了传统的金钱观、婚恋观、幸福观等,价值观迷失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宣扬拜金主义,打造虚假的情感游戏,追求低俗的感官刺激。因此,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使娱乐节目提升文化品位,传播符合主流的价值观,促进电视艺术的真正繁荣。

关键词:娱乐节目 价值观迷失 拜金主义 情感游戏 低俗

伴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的火爆,质疑、批判声音也随之产生,有些节目一再挑战我们传统的金钱观、婚恋观、幸福观等,价值观迷失现象严重,实在令人堪忧。“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的一种认知和评价,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①可见,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事物最基本的态度和立场,极大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目前,国内娱乐节目暴露出的违背传统观念的价值观,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令青少年陷入迷途而不知。价值观迷失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明显的拜金主义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教育、住房的商品化,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形成的价值观遇到极大挑战。江苏卫视王牌节目《非诚勿扰》作为一档婚恋真人秀,在引导青年男女正确择偶、宣扬积极健康的两情相悦的爱情观上出现了偏差,女嘉宾公开的金钱择偶标准引发争议。女嘉宾马诺公开宣扬:“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种雷人话语体现的婚恋观令人不齿。还有女嘉宾选择男嘉宾时最在乎的就是房子、汽车、存款等物质条件,而具有孝道美德、草根出身、坚强奋斗的励志哥却被全场女士灭灯。这种以金钱为主的择偶标准无疑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拜金主义,因此马诺等一些女嘉宾被人冠名“拜金女”。

《非诚勿扰》中女嘉宾畸形的价值观通过大众媒介广泛传播,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尤其对青少年带来恶劣影响。北京大学教授陈旭光说:“媒体不仅仅是载体和信息,而直接是文化形态,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媒体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感受外部世界以及建构社会现实的方式,对人的接受教育、成长和社会化,对社会的稳定,对文化的发展,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②一些中学生、大学生因为社会实践活动较少,其认知和价值取向大多是通过电视等大众媒介获得的。他们的辨别能力较差,对电视节目呈现的金钱崇拜、炫富等扭曲的金钱观不加思考地认同,并在现实生活中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致于酿成悲剧。如中学生为买苹果手机卖肾造成三级残废,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较高的物质消费,卷入校园贷款背负几十万元的高利贷,偿还无望而自杀。更有甚者一些女大学生为买化妆品、名牌衣服不惜“裸贷”。这些青少年单纯,爱慕虚荣,极易受电视节目的影响,难以抵制物质的诱惑,做出不理智的选择,导致悲剧的发生。马诺的金钱观播出后,引起电视管理者的警惕,随后江苏卫视被下令整改。

虚假的情感游戏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北京、上海等集聚着大量的单身青年男女,他们为生活、工作奔波,几乎没时间谈情说爱,因此针对“剩男”“剩女”的相亲节目应运而生,如《我们约会吧》《非誠勿扰》《为爱向前冲》等不仅吸引了大批单身青年,还取得了骄人的收视率。为达到较好的效果,节目中常设计戏剧化的情节,甚至违背真人秀“真实”的重要原则。节目越来越远离相亲宗旨,沦为无厘头的情感游戏。如《非诚勿扰》的女嘉宾大多是雇佣的模特、主持人,有些男嘉宾还是已婚男士,其身份有广告公司经理、美容咨询师、药品销售经理等。他们为自己企业做广告或为名利参加节目,从一开始就以欺骗观众的面目出现,言不由衷,以闪婚、恋爱不问结果等价值观误导无数急需建设性婚恋经验的年轻人,遭到人们的批判。

另外,有些节目直接采取游戏方式,让陌生男女嘉宾速配成功,营造一种找到真爱的虚幻情景。如《爱情来敲门》就采用游戏的方法,让5对男女嘉宾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亲密接触,相互吸引,展示个人魅力,最后决定牵手。这与“婚姻是大事”的传统观念相背离。这些节目会让年轻人产生错觉,新时代的爱情就是节目中的“快餐爱情”,这样的爱情才是新潮的爱情,不经意间在生活中当模板。这种视情感为游戏的节目不仅在感情上欺骗观众,还会误导单身青年,导致生活中频现闪婚又闪离的现象,更让青年人不相信爱情,不懂怎样经营爱情。中国近些年来离婚率不断攀升、家庭悲剧不计其数,与婚恋节目传达的戏剧化、虚假化的恋爱观密切相关。《非诚勿扰》女嘉宾王佳杀人案件更加证实了这一点,她一直活在节目中美丽“女神”的虚幻中,接受不了婚房按揭和单调的婚姻生活,因此患上抑郁症最终杀死了丈夫。这些盲目追求金钱,忽视情感培养的婚姻悲剧不胜枚举,不能说完全是电视娱乐节目造成的,但是其张扬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助长了不良社会习俗,使青年人误入歧途,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低俗的快感追求

我们通常把欣赏电视节目说成看电视,正是强调了“看”这一行为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视之所以是电视,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能看。人们看的以及想要看的是有动感的画面——成千上万的图片,稍纵即逝却斑斓夺目。正是电视本身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舍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适应娱乐业的发展。”③尼尔·波兹曼一针见血道出了电视被看的本质。因此各家电视台则不惜投入巨资,打造美轮美奂的节目,以满足观众这种“看”的心理,借此获取可观的经济利润。《爸爸去哪儿》之所以火爆,与其明星子女的参与有很大关系,即这档节目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以往,明星对自己的婚姻、子女大多遮遮掩掩,害怕被媒体曝光,如今却主动把隐私公布于众,大大满足了观众猎奇的心理。而东南卫视与韩国合作的明星夫妻真人秀节目《真爱在囧途》,以陈赫、许婧等三对夫妻的韩国旅行为卖点,72小时全程跟拍,甚至在陈赫夫妻的卧室安装了摄像头,极大地让观众偷窥了明星的私人生活。这种无处不在的窥视欲只能把观众引向低级的感官追求,使节目沦为低俗的消费品。endprint

在视觉文化主导的时代,观众不合乎道德的偷窥行为在大众媒介的掩护下披上了合法化的外衣,负罪感荡然无存,反而获得刺激性的满足。正如拉康说:“观众有一种普遍窥探别人隐私的视觉快感。看与被看的叙事成规会创造出一种心理错觉。这种心理错觉极大地刺激了观众的偷窥欲望,使他觉得是在偷窥一个隐秘的世界。”④何况现代技术的进步为这种偷窥提供了条件,观众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不合理性,反而在娱乐的面具下得到了庇护。除了挖掘明星隐私外,有些节目还以捉弄明星、令其出丑获取较高的收视率。如《奔跑吧兄弟》在两组嘉宾中设置“间谍”,令其互相残杀,有时让嘉宾在泥水中完成艰巨任务。当大名鼎鼎的范冰冰等大牌明星浑身污泥、痛苦不堪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時,观众审视小丑的优越感油然而生。这样故意戏虐明星的娱乐究竟有什么意义?不过是让观众释放了低级的感官快乐而已,与较高境界的精神愉悦有天壤之别。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感的层次有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和高层次的悦志悦神。目前,中国大多数的娱乐节目还停留在低俗、恶俗的低级感官刺激阶段。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娱乐节目必须提高文化品位,营造健康向上的欣赏氛围,传播符合主流的价值观,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结语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大众纷纷投入娱乐的怀抱以获得自由和解脱,然而这种愿望注定是失望,哲学家阿多诺早就预言:“娱乐许诺给人的自由,不过是逃脱和否定。”⑤娱乐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为经济利益而把所有的公共话题都变为娱乐有害无益。“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⑥因此,对于娱乐节目价值观迷失现象,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国家主管部门必须加强管理,节目制作者应认真履行自身职责,打造富有人文精神、愉悦心灵的优质娱乐节目,令观众享受健康的精神生活。同时观众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坚决抵制以粗俗为时尚的不良节目。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批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的娱乐节目必将脱颖而出,真正促进电视艺术和大众文化的发展。(本文为江西省艺术规划项目“当代电视娱乐栏目的价值取向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号:YG2012114)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栏目责编:曾 鸣

注释:

①左亚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深化》,《江西社会科学》,2013(1)。

②陈旭光:《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③⑥[美]尼尔·波兹曼著,章 艳译:《娱乐至死》,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

④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⑤[德]阿多诺著,曹卫东译:《启蒙辩证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拜金主义
悲情拜金女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拜金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当代拜金主义思潮对微商文化的影响研究
当代青年的拜金主义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女性拜金主义择偶观研究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拜金主义思潮
当代大学生的拜金主义研究
“犬儒学派”的发展变化及对现实的思考
人学是批判拜金主义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