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7-12-12谌效芳
摘 要:近年来,课堂教学有效性逐渐普及于各个教育机构。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已难以满足教育部门的高要求。本文通过完善朗读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师朗读能力等策略,从本质上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效率。解决传统课堂朗读时间少,难以获得朗读学习效果、学生没有朗读兴趣等问题,进而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
一、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概念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就是指在指导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工作率高于一般标准水平的教学。朗读教学有效性是用极少的时间,获取极为丰富的教学成果。朗读教学有效性主要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为基础,展开对学生学习的高效率教学。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基本实际需求、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朗读教学有效性能够极大程度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以及教师教学效率,以极为轻松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且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朗读教学有效性对于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具有较高要求,能够直接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并且促进其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朗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增强自身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提高阅读水平。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朗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而是要循序渐进的锻炼学生朗读能力。而当前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时间较少,难以获得实际朗读学习效果。以语文课堂朗读为例,一节课时间为40分钟,教师会用35分钟时间进行原文讲解、5分中布置课后作业,只有剩余5分钟是学生语文朗读锻炼时间。如此之短的朗读时间,导致学生朗读水平持续降低。在语文课堂朗读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朗读加以指导,学生没有明确朗读目标,导致出现机械阅读现象,难以体现出朗读效果。教师在对学生朗读提问时,局限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导致学生朗读能力得不到整体提升,完全没有朗读质量。语文教师没有较好的朗读教学方式,受到自身朗读教学能力限制,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知识难以指导,学生无法得到正确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失去朗读兴趣,进而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情况停滞不前。
三、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一)提高教师朗读教学能力,增强朗读教学有效性
教师应制定相应朗读教学目标计划,为学生提供朗读能力发展空间。朗读教学目标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材重点知识,充分利用“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帮助其制定不同朗读学习目标。创设相应朗读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进而使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双向发展。教师是学生在语文朗读学习中的重要引导者,作为学生在知识海洋中的指引者,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应不断加以提升,确保学生在朗读能力水平得到稳定性提高。教师应具备筛选朗读教学材料的能力,分析鉴别出学生需要的阅读材料,进而提高学生朗读积极性。有针对性的筛选朗读教学资料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为学生创设朗读教学情景时,可以让学生们将阅读内容分组进行表演,提高学生们的朗读热情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对学生朗读能力做出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教师的表扬是提高学生朗读自信心的重要精神动力。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规划不同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方式能够在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感到朗读的乐趣。如:在学生朗读第一阶段,教师运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朗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第二阶段教师运用创设教学情景方式进行对学生的朗读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使学生充分理解阅读资料,进而能够有感情的将原文内容朗读出来;第三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综合性教学,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以及朗读水平。在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发展情况,运用不同教学方式,进行对学生的朗读教学,进而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对朗读教学随时反思,善于总结课堂教学经验,不仅能够提高自身朗读教学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有效朗读教学工作的发展进程。
(二)完善朗读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主朗读能力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教师应运用恰当的朗读教学评价方式,多对学生进行激励。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多元化教学评价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教学有效性。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具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以及多形式的评价内容。多元化的朗读教学评价主体应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朗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或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应以夸赞、表扬、激励等促进作用的评价语言为主,批评式的语言为辅,做到相辅相成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多形式的评价内容主要就是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引导其独立思考,从而充分理解并且具有较深的记忆,能够从本质上提高教学有效性以及学生朗读水平,进而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在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有效评价,能够激发学生朗读积极性,增强学生朗读自信心,从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小學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作者感情的认知能力,能够使学生充分理解原文内容,对阅读学习更加积极,进而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步入更高阶段以及从实际意义上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红月.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119+121.
[2]葛东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学周刊,2015,(32):172.
[3]张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现代交际,2016,(09):174.
作者简介:
谌效芳(1980.11—),女,籍贯山东省平邑县,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兴蒙学校,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