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基于Meta Analysis方法

2017-12-12王炳成闫晓飞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样本量文化背景异质性

王炳成,闫晓飞

(山东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经济管理研究

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Meta Analysis方法

王炳成,闫晓飞

(山东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对45篇中外有效文献中的67个效应值,运用元分析(Meta Analysis)研究方法,对2008年至2016年有关员工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定量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503;文献数据发表年份、知识共享测量维度和不同文化背景对知识共享和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研究样本量对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不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创新绩效;知识共享;Meta Analysis;调节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绩效的高低[1]。技术的创新实质是知识的创新,员工知识共享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员工的创新绩效。

迄今为止,大量学者进行了有关员工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整理发现,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刘灿辉和安立仁[2]通过面向全国多家企事业单位展开调查,发现员工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晋琳琳与李德煌[3]选取了北京和广州80支科研团队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知识共享与客观创新绩效无相关关系等。这些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使得企业采取行动策略时犹豫不觉和模糊不定。不同研究由于研究对象、样本数量、样本来源和测量方法等不同,成为研究结果差异的可能影响因素。基于此,运用元分析(Meta Analysis)的方法,对众多有关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进行定量的整合和分析,分析二者的关系强度以及影响两者关系差异的因素,从而得出两者更准确和合理的结论,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启示。

二、研究设计

(一)文献检索与选取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对员工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从2008年开始逐渐增多,为了与国内的文献数据有效的对应,外文文献数据也从2008年开始纳入研究。研究使用EBSCO、中国知网、万维、读秀和百度学术等学术搜索引擎对2008年至今的外文和中文学位论文和期刊展开广泛的检索。中文数据库搜索词为“知识共享”(包括“知识交流”“知识转移”和“知识管理”)并含“创新绩效”;从主题、关键词和全文三个方面进行检索;外文数据库检索词为“knowledge sharing”、“innovation performance”,两者用“and”组合,从title、key words和all fields三个方面进行检索。

文献选取的标准是:(1)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2)文献数据完整、样本大小明确,排除纯理论或文献综述类的文章;(3)文献中明确说明测量工具,重复发表的论文只取其一;(4)文献需明确报告了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相关系数r,或者能转化为r的F值、t值等。经过文献检索和选取,最终得到了45篇有效文献,包括中文文献33篇,外文文献12篇,共计样本量为10 685个。

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如下编码:(1)文献作者及发表年份;(2)样本量;(3)样本来源;(4)文献来源;(5)相关系数;(6)相关变量。编码原则为:对不同文献进行编码,同一文献中含有多个相关系数或样本则对每个相关系数或样本进行编码。为了保证编码的效度,研究选取两个人分别独立的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结果进行比对,对各自的编码进行讨论,得出最终的编码结果。由于纳入的文献过多,只显示部分所纳入元分析的文献,部分文献[4-36]见表1(由于研究文献较多,篇幅所限,仅显示部分研究文献,文献只列出第一作者)。

(三)研究方法

元分析是一种合并、总结和评论以往定量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既可以准确估计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又可以挖掘出导致不同研究结果差异的潜在原因[36]。采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2.0(CMA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元分析,主要采取相关系数r作为效应值,未直接报告相关系数而只报告了t值、F值和卡方值或方差和标准差则采用相关公式转换求得。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发表偏倚检验

进行研究结果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所纳入研究文献进行发表偏倚检验。发表偏倚是指研究者在进行元分析文献收集时,仅收集了已发表的文献,而遗漏了未出版的文献,这样会导致元分析的效应值高于真实值[37],又称出版偏差。研究采用漏斗图(Funnel Plot)检验出版偏差。

漏斗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元分析所选取的文献大都集中在漏斗图的上方,处于下方的文献很少,并且文献数据均匀的分布在两侧,基本呈对称趋势,因此,此元分析不存在出版偏差。

(二)主效应分析

运用CMA 2.0,对10 685个样本量67个效应值进行异质性检验,以Q值和I2为考察指标,Q值服从df=K-1的卡方分布(K为效应值数量),则Q值显著,研究数据存在异质性;反之,研究数据同质;I2用来描述研究个体之间方差在总体方差中所占的比例,25%为低异质性,50%为中等异质性,75%为高异质性[38]。当效应值分布异质,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结果分析;反之,选择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不仅考虑到研究内和研究间的变异,还能够估计效应分布的平均值,同时可以防止低估小样本研究的权重或是高估大样本的权重,产生更大的置信区间,从而形成更加保守可靠的结论。研究异质性检验结果如下:Q值=954.606,Df (Q)=66,P值=0.000,I2=93.086,τ2=0.061,标准误=0.013,方差>0.001,T值=0.248。

Q=954.606>K-1=66,Q值显著;I2为93.086,这表示观察变异的93.086%是由效应值的真实差异造成的,有6.914%的观察变异是由于随机误差导致,表现为高异质性,同时τ2的值为0.061,这说明研究间变异有6.1%可用于计算权重。因此,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结果分析。

表1 纳入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元分析的部分研究

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综合相关系数为0.503,(CI=0.441~0.565,Z=15.845,p<0.001),说明员工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表2 随机效应模型元分析结果

(三)调节效应分析

由于纳入的各项独立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因此,存在其他因素调节了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通过对文献整理分析发现,不同研究的样本量各不相同,部分样本量差异明显,不同文献发表年份不同,对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也存在影响;其次,在纳入的研究中,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的研究结果大部分以“知识共享”整体效果得出,而也有相当一部分文献对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结果是以“知识共享”的各个构面(如分为显性知识共享和隐形知识共享)体现,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因此,研究拟对知识共享测量维度的调节作用进行检验。

通过对纳入研究的中西方文献进行对比发现,中文文献有关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相关系数的研究结果普遍高于西方研究所得结果。在西方国家里,西方文化重视个人英雄主义,提倡冒险和自由,而国内文化重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39]。因此,员工更可能在像国内这样的氛围下分享自己的知识,获得有益于自己的信息和资源,促进创新行为的产生,从而提高创新绩效,因此文化背景可能是影响员工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因素。

基于此,研究主要检验样本量(0~200、200~400和>400)、数据发表年份(2008~2012年、2012~2016年)、文化背景(东方和西方)和知识共享测量维度(单维和多维)这四个因素对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运用CMA 2.0进行元分析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得出,数据发表年份显著调节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P<0.05),且2012年前数据发表点估计(r=0.501)大于2012年后数据发表对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点估计(r=0.448);知识共享测量维度在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显著调节作用(p<0.05),且单维度情况下,效应值点估计(r=0.542)大于多维度情况下效应值点估计(r=0.452),因此知识共享整体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其各构面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文化背景显著调节了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且在东方文化背景下,效应值点估计(r=0.485)大于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效应值点估计(r=0.383),因此,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大。

表3 各调节因素元分析结果

四、研究结果讨论

利用元分析方法对2008~2016年有关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整合检验,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员工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相关系数为0.503。这说明,知识共享能够促进员工创新绩效的提高。Polanyi[40]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形知识(Ta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共享是指以文字、公式的形式将储存在书本或者数据库中的知识通过文档,语言等工具进行传播。通过显性知识共享,员工在工作中获取到必需的显性知识,提升知识存量,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隐形知识是指经验、技术和信息等的分享与交流,通过个体之间的互动产生,而个体之间想法、经验的交流往往是迸发出创意火花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获得新的灵感,知识共享带来知识创新,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创新绩效的提高。

第二,数据发表年份、知识共享测量维度和文化背景对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不同发表年份的研究数据结果往往受研究方法不同的影响,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外部和内部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对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也会产生影响。2008~2012年之间的文献研究结果显示,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要比2012~2016年二者的关系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在较前一段时间里,员工知识水平相对来说较差,通过知识共享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知识能力和水平;而在较近的几年里,随着员工知识水平的提高,获取外部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员工间交流的机会相对来说没有以前那么多,虽然知识共享很大程度的影响创新绩效的高低,但是员工其他方面的感知状态对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也更加重要。

知识共享测量维度对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也就是说,知识共享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比知识共享各构面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更大。知识共享中的显性知识,往往仅仅是文本内容的传递,如果没有双方经验的交流,迸发出创意的想法的机率往往比较低,因此,只探讨知识共享各构面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不能全面的解释二者的关系。因此,对知识共享的测量应该更加的全面,将各部分的影响整合在一起进行分析。

不同文化背景对员工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由元分析结果得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更加的显著。与西方重个人主义的文化氛围相比,中国集体主义的文化氛围更能采择他人的想法[41],而往往别人的一句话,就能激发自己的创意灵感。因而,在中国背景下,员工之间进行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的提高更具有意义。

第三,研究文献样本量对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不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即不同样本量对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也就是说,只要选择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同时,信度和效度都通过检验,则可能对研究的结果不会造成影响。

五、结论与意义

通过对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元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2)文献数据发表年份、知识共享测量维度和文化背景对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一方面,研究丰富了知识共享的相关理论,精确地验证了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程度,这为以后学者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启示;另一方面,企业想获得发展,员工创新绩效水平想要提高,企业就要重视员工之间知识共享,鼓励员工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构建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在企业中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供员工之间交流心得和工作经验,这将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促进员工创新绩效的提高。

[1]陈伟,彭杨,杨柏.跨企业知识共享、知识泄露与创新绩效: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6,35(6):1-7.

[2]刘灿辉,安里仁.员工多样性、知识共享与个体创新绩效: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37(7):170-180.

[3]晋琳琳,李德煌.科研团队学科背景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知识交流共享与知识整合为中介变量[J].科学学研究,2012,30(1):111-123.

[4]朱少英,齐二石,徐渝.变革型领导、团队氛围、知识共享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J].软科学,2008,22(11):1-9.

[5]王璐.创新型民营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1.

[6]李凯广.知识共享、交互记忆系统与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0.

[7]耿科化.社会资本、多团队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1.

[8]徐国东,郭鹏.IT能力、知识共享对组织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7):116-127.

[9]曹卓伟.IT外包中吸收能力、知识共享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10]胡璠.知识共享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11]姚云雷.关系质量、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关系:基于节能服务公司的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

[12]张沥之.创新网络知识共享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13]雷志柱,周叶玲.发展型人力资源实践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分析:基于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J].企业管理,2014,(23):96-97.

[14]李军,胡璠,李汉.知识共享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2):46-50.

[15]王仙雅,林盛,陈立芸,等.组织氛围、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4,8(5):43-47.

[16]柳艳婷. 研发团队知识异质性对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17]刘映朕.研发团队社会资本、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苏中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实证[J].扬州:扬州大学,2015.

[18]沈杨.组织创新氛围、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5.

[19]杨传鑫.嵌入型、知识共享与集群内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绩效研究[J].锦州:渤海大学,2015.

[20]杨洪涛,杨平晓.开放度、关系网络及知识共享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5,20(2):68-73.

[21]王丽丽,陈国宏.链式集群关系机制、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发展研究,2015,(3):63-68.

[22]苏涛永,李雪冰,单志汶,等.外部联结、知识共享有效性与团队创新绩效:来自汽车产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37(7):26-33.

[23]戈晓燕.组织文化对知识共享和创新绩效的中介关系的研究:基于PLS-SEM模型[J].工业技术经济,2015,(4):36-43.

[24]Meng-Lei M H,Jeou-Shyan H, Yu-Hua C S. Hospitality Teams: Knowledge Sharing and Servi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Tourism Management, 2008, 30: 41-50.

[25]Sarsh M,et al. The Top Management Team, Reflexivity, Knowledge Sharing and New Product Performance: A Study of the Irish Software Industry[J].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0, 19(3): 219-232.

[26]Stanley K S W. Enviromental Requirements, Knowledge Sharing and Green Innova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in China[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2, 5(22): 321-338.

[27]Maura K, Jan K,Carsten S. Psychological Safety Knowledge Sharing and Creative Performance in Healthcare Teams[J].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3, 21(2): 147-157.

[28]Salih Y,Alaeddin K, Büyükbee T. Knowledge Sharing Process,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Study[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3, 75: 217-225.

[29]Zhaoquan J, Chen W. The Impacts of Network Competence, Knowledge Sharing on Servi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Moderating Role of Relationship Quality[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 and Management, 2013, 6(1): 25-49.

[30]Paavo R,et al.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Leaking and Relati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Study[J]. Technovation, 2015, 35: 22-31.

[31]Pedro S,Ricardo C,Simona P. Web Knowledge Sharing and Its Effect on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SMEs[J]. 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 Pratice, 2014, 12:103-113.

[32]Xiaowei Q,Xiaocen Y,Yanle L. The Effect of Psychology Capital and Knowledge Sharing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for Professional Technical Employees[J]. Journal of Service and Management, 2015, 8:545-551.

[33]Kashif H,Rupam K,Faizan A. Measuring Servi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rough Team Culture and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Hotel[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6, 224: 35-43.

[34]Estrada I,Faems D, Faria P. Coopetition and Produc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Internal Knowledge Sharing Mechanisms and Formal Knowledge Protection Mechanism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6, 53: 56-65.

[35]Nada I J Q. The Mediating Role of Knowledge Sharing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Capability and IT Support as Predictors of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Study on Mobile Companies in Iraq[J].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16, 39: 562-570.

[36]程聪,谢洪明. 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一项元分析的检验[J]. 南开管理评论,2013,(16):38-46.

[37]Kuppens S,Laurent L,Heyvaert M,Onghena P. Associations Between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Rrelational Aggres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Multilevel and Sequential Meta-analysis[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13, 49(9): 1697-1712.

[38]Higgins J P T,Thompson S G,Deeks J J,Altman D G. Measuring Inconsistency in Meta-analysis[J]. The BMJ, 2003, 327(7414): 557-560.

[39]段锦云,张晨,徐悦. 员工建言行为的人口统计特征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0):1568-1582.

[40]Polanyi M. The Tacit Dimension[M].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66.

[41]Wu S L,Keysar B. The Effect of Culture on Perspective Taking[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 18(7):600-606.

F272.5;F279.23

A

1672-5956(2017)06-0052-08

10.3969/j.issn.1672-5956.2017.06.007

2017-03-28

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新经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空间研究”(17BGL037)

王炳成,1974年生,男,山东青岛人,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和创新管理,(电子信箱)qdwbc@163.com。

[责任编辑:陈宇涵]

猜你喜欢

样本量文化背景异质性
医学研究中样本量的选择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航空装备测试性试验样本量确定方法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Sample Size Calculations for Comparing Groups with Binary Outcomes
徽州体育形成的文化背景及文化担当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