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IKTA的经贸合作基础分析

2017-12-12GordonFlake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内向墨西哥

王 旭,Gordon Flake

(1.山东工商学院 金融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2.西澳大利亚大学 珀斯美国—亚洲中心,珀斯 6009)

理论经济研究

MIKTA的经贸合作基础分析

王 旭1,2,Gordon Flake2

(1.山东工商学院 金融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2.西澳大利亚大学 珀斯美国—亚洲中心,珀斯 6009)

MIKTA成立三年多来发展迅速,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涵盖官、学、研的沟通交流机制,同时针对一系列国际热点问题联合发声,逐渐显示出了它们参与全球治理的强烈意愿和巨大潜力。通过对MIKTA国家间的区域贸易内向性指数的定量分析发现,MIKTA国家间尤其是墨西哥和土耳其与其余MIKTA国家的贸易合作相对疏远,但是贸易互补指数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好的贸易互补性。加之它们在所参与的多个政治、经济联盟框架下的合作,使得它们有着良好的合作机制。可以预见,在加强合作的政治意愿以及国内支持下,MIKTA国家间的合作未来会得到进一步加强,而MIKTA也有望成为全球治理领域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MIKTA;中等强国;全球治理;经贸合作

一、引言

长期以来,大国决定着全球治理机制和体系的形成和演进,新兴经济体一直被排斥在全球治理核心之外。近年来随着中国、巴西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治理逐渐进入多极化时代。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G20得以成立,同时也意味着新兴经济体开始进入全球治理的核心机制。在G20内,随着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于2009年建立BRICs峰会机制(南非于2010年加入组成BRICS),使得G20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类国家:G7国家、金砖国家和中等强国,唯独中等强国未形成机制性合作。相对于传统G7国家以及新兴的金砖国家,中等强国在国际规则制定、全球事务管理中都显得有些位低权轻,因此在当前非正式国际组织群起的时代,中等强国之间也选择互相合作、共同发声符合它们的利益。2013年9月25日,墨西哥、印度尼西亚、韩国、土耳其和澳大利亚在联合国第68届代表大会间隙举行外长会议,就建立五国间非正式磋商合作平台达成一致,标志着MIKTA中等强国合作体的正式成立,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MIKTA成立以来在政治、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2015年12月14日,来自MIKTA成员国的贸易官员在WTO第十次部长会议间隙展开了首届MIKTA贸易对话,加强五国间的经贸合作被提上日程。国内也有不少学者指出,无论是在国际政治外交层面还是经贸合作层面,中等强国都是中国应该积极争取的“统战”力量。对MIKTA五国间的经贸联系和潜力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MIKTA,同时为中国与中等强国的合作提供一些启示。

二、MIKTA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

MIKTA自成立以来的三年有余的时间里迅速建立起了涵盖官、学、研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机制,先后召开了八届外长会议、两届副部长级高官会议以及两届国会议长会议,围绕着MIKTA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合作方式等问题举行了数轮由五国智库机构、媒体记者和青年学者参加的学术研讨会、圆桌论坛等活动。此外针对朝鲜局势、MH17坠落、埃博拉疫情等国际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联合声明,体现了其参与国际治理的积极意愿和能力。

MIKTA国家从定位上来说都属于中等强国,经济总量排名全球前列,2015年MIKTA国家GDP总量达到54亿美元,约占全球GDP总量的7.4%。而且他们的经济总量比较均衡,墨西哥、印度尼西亚、韩国、土耳其和澳大利亚GDP总量在全球分别排名第15、16、11、18和12位。从GDP增速来看,MIKTA均经历了经济的较快增长,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最严峻的2009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韩国依然保持了正的经济增长速度,尤其是印度尼西亚4.63%的增速令人印象深刻。墨西哥和土耳其经济增长受金融危机冲击明显,但随后迅速恢复了增长。此外,MIKTA国家都拥有着良好的经济增长预期,高盛曾预测墨西哥在2050年将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普华永道分析认为如果保持当前增长速度,印度尼西亚将在2030年和2050年分别成为全球第七和第四大经济体,土耳其、澳大利亚和韩国经济也有望进入全球前十。

当然,MIKTA国家的经济发展并非全无问题的。首先,虽然MIKTA国家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但是个别国家如墨西哥和土耳其的经济增长波动性较大。而且在全球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除了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增速依然较快外,其余MIKTA国家的经济增速目前并不突出。其次,通货膨胀是困扰MIKTA经济的一个严峻问题,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一直饱受通货膨胀之苦。经济增长的减速以及高通货膨胀率对于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提出了严峻挑战,加之通货膨胀带来的居民购买力的下降以及较高的失业率会对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三、文献综述

虽然MIKTA在成立之初被人们寄予厚望,但由于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对其学术研究尚不算多,且主要集中在国际政治领域。如Cooper指出随着G20的成立长期被排斥在全球治理核心之外的中等强国得到了参与全球规则制定的机会,利用主办G20峰会、制定峰会主题的机会,韩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和土耳其在全球治理领域显现了其影响力。Engin和Baba从中等强国理论演化的角度分析了MIKTA中等强国合作体的地位与运行机制,同时将MIKTA与G20、IBSA和BRICS进行了比较,指出MIKTA作为中等强国多元主义的最新产物提供了一个成功的“1+1>2”的机制框架[1]。Mo对MIKTA与中等强国、G20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并且分析了中等强国在发展、气候变化、绿色增长以及其他G20相关议题方面可以扮演的角色,而气候变化、发展合作等日后被MIKTA视为发挥其桥梁作用的主要利基领域(niche area)。

由于当前学界对中等强国的定义和遴选标准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加之MIKTA成立时间较短,因此目前国内对于MIKTA的关注也相对较少。韩锋较为详细地对MIKTA这一国际社会的新成员的成立过程以及各成员国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2],丁工从全球治理的视角讨论了MIKTA的意义与前景[3]。何亚非则主要强调了MIKTA之于中国外交的潜在意义,认为MIKTA中等强国合作体作为内聚统合整体开始发挥第三种势力的作用,将中等强国置于大国外交布局中一定意义上顾及了广大中小国家的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欧美国家已考虑吸收其力量来充实、补强自身日渐衰退的影响力,中国也应积极利用中等强国的战略资源进一步丰富中国外交布局,将中等强国元素巧妙糅入中国全球治理的统筹谋划[4]。丁工也持类似观点,认为中国应借助G20平台将MIKTA视为可以团结和争取的“统战”力量,通过强化与中等强国之间的合作扩大中国在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等问题上的转圜空间[5-6]。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发现,目前针对MIKTA 的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较少,而且为数不多的定量分析也仅停留在简单的数据分析层面。如Saner对MIKTA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贸易协定签订情况、竞争力指数等进行了数据挖掘,并分析了MIKTA在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及WTO中可能发挥的作用[7]。Douglas对MIKTA各成员国的经济规模、贸易与投资情况、对外援助、商业环境、参与政治经济安全联盟情况等进行了图形化呈现[8]。然而,对于MIKTA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开放程度,以及五国之间的合作基础等方面尚未有研究给出定量分析。因此本文拟从经贸合作的角度,通过区域贸易内向性指数和贸易互补指数等指标的计算,探讨MIKTA国家间的经济联系紧密程度,以及五国间加强经贸合作的前景。

四、指标选择及说明

(一)贸易内向性指数

区域内贸易份额(intra-regional trade share)和区域贸易强度指数(regional trade intensity index)是常用的额衡量国家间贸易依存度的指标[9],但是这两个指标都会受到区域规模的影响,而区域贸易内向性指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1.区域贸易内向性指数

为克服区域规模对贸易依存度分析的影响,本文选取区域贸易内向性指数来衡量MIKTA国家之间的贸易依存度。该指数由Iapadre提出,用以衡量区域内贸易相对于区域外贸易的强度,其公式为:

TIIi=[HIi-HEi]/[HIi+HEi].

其中,HIi=(Tii/Ti)/(Tri/Tr),为区域内贸易强度同质指数,HEi=[1-(Tit/Ti)]/[1-(Tri/Tr)],为区域外贸易强度同质指数,Tii为区域i的域内贸易量,Ti表示区域i 的总贸易量,Tri为区域i的域外贸易量,Tr为区域i以外地区的总贸易量。该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 1],并且不会受到区域规模的影响,当区域内贸易强度增加速度大于(小于)区域外贸易强度时该指数会上升(下降)。如果该指数为零,则该区域的贸易是地理中性的,即区域内国家在该区域贸易中的比重等于该国在全球总贸易中的比重。如果指数大于零表明该区域的贸易具有区域内贸易偏好,反之则具有区域外贸易偏好[9]。

2.两国间贸易内向性指数

无论是区域内贸易份额和区域贸易强度指数,还是区域贸易内向性指数主要衡量的是总体的区域内贸易依存度。为了详细地了解区域内各个国家间的贸易联系,我们需要分析各个国家间的贸易内向性及互补性。在区域内贸易内向性指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构造两国间的贸易内向性指数,即一国向另一国出口相对于其向其余地区出口的贸易强度对比。一国向另一国出口的内向性指数公式如下:

EIIij=[HIij-HEij]/[HIij+HEij].

其中HIij=(Eij/Ei)/(Irj/Ir),HEij=[1-(Eij/Ei)]/[1-(Irj/Ir)],Eij是国家 i向国家j的出口量,Ei表示国家i的总出口,Irj表示国家j从国家i以外的国家的进口量,Ir表示全球除从国家i外的总进口量。该指标的取值范围同样是[-1, 1],指数含义与区域内贸易内向性指数类似。

(二)贸易互补指数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贸易结构的异同可以大致直观判断这些国家的贸易互补或竞争关系,为了得出更准确的判断,Michaely提出的贸易互补指数[10]可以衡量一国出口与另外一国进口之间的重合程度,即两国在多大程度上互为“天然贸易伙伴”。一国与某一区域的贸易互补指数则可以衡量该国出口对于该区域进口的供应程度。该指数数值越大则表明增加相互贸易的机会更好。

贸易互补指数公式如下所示:

五、MIKTA的贸易合作基础分析

根据世界银行给出的数据,2014年,MIKTA国家的商品贸易占全球商品总贸易的比重约为8.5%,以贸易占GDP比重来衡量,MIKTA国家贸易开放度均较高,尤其是2014年韩国总贸易与其GDP之比达到了95.9%。与2005年相比,除印度尼西亚外其余四国贸易开放度均经历了程度各异的增加。此外,虽然只有韩国是贸易顺差,但其余四国的贸易逆差与GDP之比都比较小,表明MIKTA国家的贸易状况整体良好,基本上处于贸易平衡状态(参见表1)。

表1 MIKTA国家的贸易开放度(2005年和2014年,占GDP的百分比)

(一)MIKTA的区域贸易依存度分析

MIKTA国家间没有统一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它们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并不平衡,同处亚太地区的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往来相对较为密切,而墨西哥和土耳其与其他MIKTA国家间的贸易往来相对疏远。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方向统计数据(IMF’s 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 DOTS),2014年印度尼西亚是韩国第九大出口去向国;韩国分别是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亚第四大、以及澳大利亚第六大进口来源国,同时是印度尼西亚第六大和澳大利亚第三大出口去向国;澳大利亚是印度尼西亚第九大、韩国第七大进口来源国,以及印度尼西亚第十大出口去向国。为了比较准确地衡量MIKTA国家间的区域贸易依存度,接下来本文将利用区域内贸易份额和贸易内向性指数分别进行衡量。

在衡量区域内贸易时,区域贸易份额是比较常用的的指标之一,表2、表3列出了2005~2014年MIKTA国家区域内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同时与BRICS国家的这一指标进行对比。整体而言,MIKTA国家和BRICS国家的区域内贸易比重变动趋势比较一致,从2005年到2011年持续增加,但从2011年到2013年逐年下降,2014年趋于稳定。从增加幅度而言,BRICS国家的区域内贸易份额增长幅度更大,同时其整体水平也高于MIKTA国家的区域内贸易份额,2014年,MIKTA和BRICS的区域内贸易份额分别为6%和10%。

从区域内贸易份额似乎可以得出结论,BRICS国家间的贸易要比MIKTA国家间贸易联系更为密切,但前文已经指出,该指标会受到区域规模的影响,区域贸易内向性指数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从MIKTA和BRICS的区域贸易内向性指数可以看出,二者均具有贸易外向性,即他们相互间的贸易水平要低于他们与区域外国家的平均贸易水平。此外,与区域内贸易比重得出的结论相反,区域贸易内向性指数表明MIKTA国家间的区域内向性要强于BRICS国家。

表2 2005~2014年MIKTA和BRICS的区域内贸易份额(%)

表3 2005~2014年MIKTA和BRICS的贸易内向性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MIKTA国家间的贸易内向性指数之所以为负主要是由于墨西哥和土耳其与其余MIKTA国家间的贸易往来相对疏远,如果我们只计算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澳大利亚三国的内生性指数,那么该指数为正,表明三国间相互的贸易强度要大于他们与其余地区的贸易强度。这与它们同处亚太地区以及彼此间的双边或三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是不无关系的,其中韩国与澳大利亚、韩国与土耳其、韩国与东盟(含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与东盟(含印度尼西亚)、新西兰之间签订了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

(二)MIKTA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分析

MIKTA国家有着不同的资源禀赋和贸易优势,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数据显示,2014年墨西哥和韩国主要出口产品为机械与交通设备,而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澳大利亚则进口大量该类产品;矿物燃料、润滑油及相关材料和除燃料外的原材料是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重要出口产品,而韩国需要进口大量原材料。因此,从进出口贸易结构大致可以看出MIKTA各国之间的贸易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贸易互补性指标的计算也印证了这一点(见表4)。根据贸易互补性指标的数值,韩国出口与其余MIKTA国家的进口之间均具有较好的互补性; 墨西哥的出口与澳大利亚进口互补性较好,但是反过来并非如此;印度尼西亚出口与韩国和土耳其进口互补性较好;而土耳其出口与澳大利亚进口之间有着较好的贸易互补性。

虽然MIKTA国家间整体上有着较好的贸易互补性,然而根据前文的计算,他们之间的区域贸易内生性为负,即区域内贸易强度要弱于它们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强度。接下来我们将分别计算MIKTA国家间两两之间的贸易内向性指数,以此来分析它们之间具体的贸易特征。根据表5的计算结果可知,墨西哥和土耳其对MIKTA作为一个整体的出口贸易内向性指数均为-0.76,而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澳大利亚的数值均为正值,这印证了前文的结论,即墨西哥和土耳其与其余MIKTA国家的贸易强度较弱。

表4 2014年MIKTA国家贸易互补指数

如果一国的出口与他国进口之间的互补性较好,那么这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通常具有较好的提升空间,因此我们将MIKTA国家的内向性指数与贸易互补指数放到一起,并将0.5作为贸易互补指数的一个分界点。从图1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澳大利亚与韩国、韩国与印度尼西亚贸易,以及印度尼西亚对澳大利亚出口的贸易互补指数均大于0.5,澳大利亚对印度尼西亚的贸易互补指数稍小于0.5,但它们的双边贸易内向性指数都为正值,表明这些国家间的相互贸易强度要强于其一般水平,都属于“正常水平”。

表5 2014年MIKTA国家间双边出口内向性指数

图1 2014年MIKTA国家相互出口内生性指数和贸易互补指数

毫不意外地,所有涉及到墨西哥和土耳其的贸易内向性指数均为负值,即这两国与其余MIKTA国家的贸易联系较为疏远,但是疏远的程度和情形有所不同。比如澳大利亚出口对墨西哥、土耳其进口、土耳其出口对韩国进口,以及印度尼西亚出口对墨西哥进口的贸易互补指数都是小于0.5的,所以它们之间的贸易强度弱于一般水平相对容易理解。剩余的组合则显得没那么“正常”,即在贸易互补指数大于0.5的情况下贸易内向性指数均为负值。其中,韩国出口对土耳其、墨西哥进口,以及印度尼西亚出口对土耳其进口的贸易内向性指数均为负值,但较为接近零,表明这些组合的贸易强度基本上接近于其一般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墨西哥和土耳其不仅与其余MIKTA国家的贸易联系较为疏远,这两国之间的贸易联系也不亲密,但是墨西哥出口对印度尼西亚进口的贸易互补指数大于0.5,表明墨西哥对印度尼西亚的出口相对来说有着较大的改善余地。

(三)小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墨西哥和土耳其与其余MIKTA国家的贸易联系相对较为疏远,虽然影响两国贸易量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总量、距离、贸易协定签订情况、汇率的波动等,但至少从贸易结构的角度来讲,MIKTA加强贸易合作具有着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前景,而他们也为此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在自由贸易协定签订方面,韩国重启了与墨西哥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这对于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毫无疑问是具有非常积极意义的,同时对于其余MIKTA国家来说也起到一个非常积极的示范作用。此外,MIKTA国家在多个政治、经济联盟框架下都展开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如表6所示),未来MIKTA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都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表6 MIKTA国家主要参与的联盟

注:√ 表示成员国;* 表示在谈判中;○ 与东盟相关;MIKTA为墨西哥、印度尼西亚、韩国、土耳其、澳大利亚中等强国合作体;G20为二十国集团;APEC为亚太经合组织;FEALAC为东亚·拉丁美洲合作论坛;OECD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UNECLAC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RCEP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六、结论

MIKTA中等强国合作体是在G20框架下中等强国间的一个重要合作机制,在建立三年多的时间里向世界展示了其参与全球治理的积极意愿和巨大潜力。整体而言,MIKTA依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其未来能否成长为国际治理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MIKTA作为一个新生中等强国合作体亟需在国际社会提升其集体认同度。随着中等强国的群体性崛起,它们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凸显,但它们尚未将散落于各中等强国之间的利益诉求转化成明晰统一的意见表达和政策主张。对于MIKTA国家来说同样如此,G20的成立为中等强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平台,MIKTA国家能否利用好这一平台找到五国可以充分参与全球治理的领域对于提升其国际影响力是非常关键的。MIKTA亟需找到五国共同立场、提升其在国际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认同度,否则他们的合作只能沦为空谈,而MIKTA也就只是停留在具有相似国内属性、具有远大国际抱负的五个国家的松散组合。

其次,虽然MIKTA国家有着良好的经济发展预期,MIKTA也在其愿景声明中指出,五国“拥有开放的经济和稳健的经济增长”,但是实际上当前他们的经济稳健性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如墨西哥和土耳其经济增速波动性较大,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通货膨胀率高企等。MIKTA要想在全球治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自身经济的稳健增长以及彼此合作的加强是非常关键的。

最后,MIKTA间的经贸合作存在着巨大潜力。虽然MIKTA间的经贸合作不是非常密切,尤其是墨西哥和土耳其与其余MIKTA国家的经贸合作较为疏远,但贸易互补性指数表明,这些国家之间有着较好的贸易互补性,拥有加强经贸合作的良好基础。再加上涉及到MIKTA国家的一系列贸易协定的谈判或签订和他们在多个政治经济联盟框架下的合作,以及MIKTA各国加强合作的政治意愿和国内民众的支持,未来他们的合作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并成为国际治理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

[1]Engin B,Baba G. MIKTA: A functioning product of "new" middle power-ism? [J].Uluslararasi Hukuk ve Politika,2015,11(1):1-40.

[2]韩锋.MIKTA——国际社会的新成员 [J].东南亚研究,2014,(6):33-39.

[3]丁工.从全球治理视角透析中等强国合作体的意义与前景[J].太平洋学报,2016,(3):39-47.

[4]何亚非.中等强国力量增强与全球治理[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5,(9):32-33.

[5]丁工.MIKTA会是中国G20外交的新伙伴吗?[J].世界知识,2015,(24):66-67.

[6]丁工.中等强国合作体渐成治理新力量[EB/OL]. http://www.cssn.cn/sf/bwsf-lllwz/201508/t20150813-2118965.shtml,2015-08-13.

[7]Saner R. MIKTA Diplomacy: New dynamism or more of the same?[EB/OL]. http://www.diplomacy.edu/sites/default/files/20140828-MIKTA-Short%202-1.pdf,2014-08-28.

[8]Douglas E. MIKTA Narratives: Prosperity, Persuasion and Projection [R]. Perth:Smart Power,2014.

[9]Cheong D. Methods for Ex Ant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R]. Manila:Asian Development Bank,2010.

[10]Michaely M. Trade Preferential Agreements in Latin America: An Ex-Ante Assessment[EB/OL]. http://elibrary.worldbank.org/doi/pdf/10.1596/1813-9450-1583,1996-10-15.

F116

A

1672-5956(2017)06-0006-08

10.3969/j.issn.1672-5956.2017.06.002

2017-07-06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地缘经济学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演进机理及其影响力提升研究”(17CGJ009)

王旭,1984年生,男,山东菏泽人,山东工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电话)0535-6916632。

[责任编辑:陈宇涵]

猜你喜欢

印度尼西亚内向墨西哥
内向的你
未来的家园
印度尼西亚—省的天空变成了红色
墨西哥湖屋
对内向人的8个误解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做最好的内向者
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仿宋锡钱
墨西哥小城街头
墨西哥卡车司机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