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穴透刺配合温和灸治疗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2 3例临床观察*
2017-12-12董建萍李晓莉
董建萍 李晓莉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 5 0 0 3 6)
·针灸经络·
头穴透刺配合温和灸治疗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2 3例临床观察*
董建萍 李晓莉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 5 0 0 3 6)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配合温和灸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的患者4 1例随机分为二组,即针刺配合温和灸治疗组和针刺治疗对照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 5),有效率为9 1.3 0%。结论:头穴透刺配合温和灸治疗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有良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夜间遗尿症状 。
头穴透刺 体针针刺 温和灸 肾气不足 小儿遗尿症,
小儿遗尿症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慢性泌尿系统疾病之一,是指5岁以上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 患有遗尿症的小儿常伴有情绪障碍、学习障碍等发育行为性疾病,易导致儿童内心自卑,影响心理健康发育,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严重心理及经济压力。临床治疗遗尿症方法甚多,但疗效均不满意。针灸治疗遗尿症,临床效果显著,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们采用头穴透刺配合温和灸治疗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23例,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1例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的患者均来自2015年09月—2016年12月黑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对照组18例, 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为12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5年,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薛辛东主编《儿科学》[1]中小儿遗尿症的诊断依据:①小儿≥5岁;②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2次/周;③遗尿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和《中医儿科学》[3]中小儿遗尿症的诊断标准:①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②发病年龄在5岁以上;③尿常规及尿细菌培养无异常发现;④X线摄片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隐性脊柱裂,泌尿系X线造影可能见结构异常。
(3)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3]肾气不足,下元虚寒型证候特点:夜间遗尿,多则一夜数次,尿量多,小便清长,面白少华,神疲乏力,肢冷畏寒,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滑,脉沉无力。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2)受试者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年龄在5~14岁之间;
1.4 排除标准
(1)重度营养不良,或伴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全身性疾病、精神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2)因泌尿系感染等局部异常刺激引起的遗尿,经膀胱B超、X线、泌尿系造影可见泌尿系畸形,骶部发育不良及脊髓膜膨出症,尿路梗阻等器质性疾病;
(3)正在服用其它药物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头穴透刺和体针治疗,治疗组配合温和灸治疗。
2.1 选穴
(1)头针取穴:前顶透前神聪、左右神聪透百会、后神聪透后顶、通天透承光
(2)体针取穴:选用腹针和背腧穴二组穴位,每日交替使用,
①腹针组: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②背腧穴组:肾俞、命门、膀胱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2.2 操作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头穴透刺和体针针刺治疗,体针针刺为①②二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治疗组在针刺基础上配合温和灸治疗。
(1)针刺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头针取毫针针身与头皮呈15°角刺入帽状键膜下层,各穴进针深度约10~15 mm,以快速小幅度捻转,每分钟200 转,每针行针约1分钟,留针四十分钟。其余穴位常规针刺,进针得气后采用补法,留针四十分钟。针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一日,共治疗3个疗程。
(2)温和灸操作方法:治疗组在气海、关元、中极、肾俞、命门、膀胱俞穴进行温和灸,采用艾灸条在距离皮肤2~3 cm施灸,以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而无灼痛感为度,每穴施灸10min。①②两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每日1次,
3 疗效观察
(1)观察二组治疗后的遗尿次数、症状及体征变化,随访2个月,评价总体疗效。
(2)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治愈:治疗后能自行控制小便、夜间睡眠时无遗尿,症状及体征消失,随访2个月无复发。②显效:遗尿次数明显减少,睡眠中能叫醒排尿;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随访2个月,偶有轻微复发③好转:遗尿次数与体征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随访2个月,症状及体征减轻。④无效:治疗前后遗尿症状、体征无改善。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
5 治疗效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论
小儿原发性遗尿症,俗称尿床,夜尿症,是指5岁以上儿童夜间遗尿,而白天少见或清醒状态下无此现象。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DSM-IV)诊断标准,大于5岁儿童每周遗尿两次及以上,并持续三个月即可诊断为遗尿症。小儿遗尿症多为单纯性持续性, 即除尿床外无其它伴随症状,无器质性病变,理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有2%~4%的患儿遗尿症状可持续到成年期。临床表现为睡眠较深,不易唤醒,间歇或每夜尿床。祖国医学早在《幼幼集成·小便不利证治》篇中记载:“睡中自出者,谓之尿床。”其发病原因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发育迟滞,肾气不足,固摄无权。或病后脾肺气虚,下焦湿热,亦有因患儿白天疲劳睡眠过度的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刺激紧张及环境因素等原因导致。与肺,脾,肾和膀胱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其中尤以肾气不固,膀胱下元虚寒所致的肾气不足型遗尿最为多见。如《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遗尿候》中说:“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肾为先天之本,职司二便,膀胱主藏尿液,与肾相为表里,尿液能储藏于膀胱而不漏泄,需靠肾气的固摄正常,肾气不足就会导致下焦虚寒,封藏失职。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不能约束水道而遗尿。因此,依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和遗尿症的发病机理,我们采用针刺气海、关元、肾俞、命门穴可培补元气,益肾固本;中极、膀胱俞可通利膀胱,促进膀胱气化功能,太溪为肾之原穴,针刺可补肾培元,固本止遗;足三里、三阴交可健脾益气,助水湿运化。透刺百会、四神聪穴可醒脑安神,振奋阳气,调节膀胱气化功能。使之开阖有度,恢复正常排尿。艾灸治疗有温通经络、温补肾阳、保健强壮的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尤其对肾气不足、肾阳亏虚的小儿,灸气海、关元、中极、肾俞、命门、膀胱俞穴,可起到补肾壮阳,补虚益损,温通阳气,去下焦虚寒的作用,肾气充,则膀胱气化功能正常。排尿亦正常。
现代医学对小儿遗尿症的研究认为,小儿遗尿多因大脑中枢与膀胱尿意神经反射功能不全所引起。是由于小儿神经发育尚未成熟,大脑皮质或皮层下排尿中枢的功能失调,或为膀胱脊髓神经支配的兴奋性发生改变所致。临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器质性)遗尿。原发性遗尿病因不明,继发性遗尿多见于疾病原因及泌尿系发育异常所致。主要倾向于遗传及心理因素、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以及膀胱功能失调、睡眠觉醒障碍与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等 ,遗尿症有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特点,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育。因此,积极有效的早期临床干预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现在临床上治疗多采用人工合成抗利尿激素、抗胆碱能药,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且复发率较高,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针刺和艾灸治疗不仅疗效较好[4-11],且具有安全、简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我们采用头穴透刺配合温和灸治疗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取得满意效果,治疗后患儿遗尿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睡眠觉醒程度明显好转,自主排尿功能增强,患儿精神心理状态好转,其临床效果肯定。
临床对针灸治疗遗尿症的机理研究认为,是通过针刺对排尿初高级中枢的调节作用而实现的[4,5,10、12]。本研究针刺选穴是根据穴位归经及主治,结合脑神经解剖结构及排尿中枢的皮层下功能定位选取的。所选头部穴位位于头部顶叶和额叶,是控制排尿功能的高级中枢所在区域,针刺可直接兴奋大脑排尿高级中枢,增强排尿中枢对膀胱功能的调节作用,同时,针刺头部穴位可使头部经络通畅,促进大脑血液循环,使阴阳协调,气血调和。透刺百会、四神聪穴尚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的作用,亦可改善患儿的睡眠觉醒障碍。有助于改善排尿功能。针刺腹部膀胱及背腧穴位可刺激脊髓排尿的初级中枢,可使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调整膀胱壁的紧张度,以调节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的协同作用,使膀胱逼尿肌松弛,括括约肌收缩,从而达到减少排尿次数,增加膀胱尿液蓄积作用。恢复排尿功能。
综上所述,头穴透刺配合温和灸治疗小儿遗尿症疗效显著,局部温和灸和针刺配合可增强固护肾气,温补下元,固涩膀胱,调控水道之功。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膀胱功能,改善遗尿症状,极大的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1] 薛辛东, 杜立中. 儿科学 [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86
[3] 汪受传. 虞坚尔.中医儿科学[M].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 2017:173
[4] 胡安芳.百会穴为主针灸配合捏脊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3):107-108.
[5] 田忠惠.醒脑调神针法配合足运感区治疗功能性小儿遗尿症48例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 2017,5:312-314.
[6] 江呈暘.温肾健脾推拿法治疗小儿肾气不足遗尿症临床观察[J]. 新中医, 2016,9:127-128.
[7] 李仲.“烧山火”补法针刺太溪、太冲穴治疗小儿遗尿26例[J].中国针灸,2016,36(1):56.
[8] 庞勇,唐丽军,刘慧梅,等.益肾调督法针灸治疗小儿遗尿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25(4):96-97.
[9] 丁海岩,丁海霞.温针灸治疗肾气虚型小儿遗尿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1.31(4):54-55.
[10] 张静东,艾洪娟.头针配合艾灸治疗小儿遗尿30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6)11:72-73.
[11] 潘峰,叶田,刘岚.针刺加艾灸治疗小儿遗尿56例 [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2:26.
[12] 董建萍,李艳艳,张燕等.头部透穴法结合普通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科技,2014,(21)6:67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