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2017-12-11曾强

教师·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班规教师应班级

曾强

在新课改背景下,班级管理的问题慢慢呈现了出来。因此,作为教师应以全新的目光审视班级这一组织,不断地创新管理班级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班级建设。

随着课程不断改革,为了建设更好的班级,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并在实际管理班级时贯穿始终,实践证明这样不仅提升了班级管理效率,而且更利于学生的培养。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包办管理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很多班主任负责班级建设的全部工作,极其忙碌。相比起来,学生像是局外人,状态极其被动。此外,不管是早操、早读或者是晚休,很多班主任都会陪学生一起,对其进行监督。还有,因班级管理事物极其琐碎,致使班主任的休息空间和休息时间明显不够。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样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无法使班级管理的创新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和发挥,与此同时,也难以保障班级管理的效率。

2.强制性的班级管理

很多班主任都会采用强制性的班级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只是任人摆弄的木偶以及绝对服从指挥的机器。很多教师都认为,只有强制性地管理学生,才能够管好学生,才能够把学生调教成听话的学生。这种管理模式极其压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极易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不满和畏惧。时间一久,会极大程度地侵害到学生的心理。此外,还有一种裁判式的管理模式。许多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制定了严格的班规,并且把对应的奖励和惩罚都列入了班规的内容当中,当学生违反这一些班规条例时,难以逃脱相应惩罚。特别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班主任常将其当作眼中钉、肉中刺来对待,给予其足够的“关注”,一旦犯错绝不容忍。这样的管理模式太过注重裁判管理,对错分明,而无法强化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责任意识。

3.自主型的班级管理

所谓的自主型班级管理指的是让学生自我管理和发展,教师不过多地参与其中。将班级的管理权下放给学生,能够将新鲜的活力注入班级当中。自主管理模式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中培养其各方面能力。但与此同时,许多班主任也意识到,虽然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但是很难真正实现全方位的自主管理。一方面,小学生生理、心理各方面还不成熟,很难全面认识自我。另一方面,学生难以明确班级管理的职责,无法找准自身定位,所以还得依靠班主任的帮助。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时代不断在进步,教学体制逐步在改革,一直坚守过去管理班级的理念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无法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班主任应坚持以人为本,转变传统管理理念,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一,因每一个班级有不一样的情形,因此班主任要同实际相结合,采取针对性的班级管理模式。第二,应在班级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第三,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问题,比如家长和学校实施干预,采用了不适宜的方法或者管理效率难以提升等问题。所以,教师应进一步探索这一些问题,并着手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以全新的管理理念来管理班级

过去,学校教育比较重视教学使用的方法和传授的知识以及教学的整个过程,而在课改的背景下,除了这些,更注重学生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同时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所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教师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所有学生的发展给予同等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应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另外,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更能够强化其参与意识。

2.将民主和谐互动的关系建立起来

每个人的人格都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只有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才能够创建更文明的社会。以往,管理者是班主任的标签,其需要管理班级大大小小的事物,而执行教师的命令,听从教师的安排,完成教师所要求的事情即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课程不断改革,也应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有将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才能够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

3.共同参与班级的建设

从某种角度来讲,对构建的班级组织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即学生和教师。因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力量才组建了班级群体,所以任何一位教师和学生都有创建班级和管理班级的权利,这也是其需要共同承担的义务。从实质上来讲,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不应时时衡量班规对学生实施奖惩,而应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了解学生的需求,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学生想要获得的信息。此外,不管是班级管理还是在授课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感到班集体特有的温暖和关爱,还应确保所构建的班级群体有一定的民主性。从根本上来讲,社会的一个缩影即班级,不管是在体验班级生活的过程当中还是学习的过程中,都应让学生享有民主发言权以及知情权,只有让学生找准自己在班级中的定位,才能够构建更优秀的班级。

4.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模式

过去,在管理小学班级中最为注重的是规则。很多班主任会对严格的班规条例进行制定,并明确要求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甚至,很多班主任为了更有效地对学生实施管理,不惜对其体罚。严格来讲,班级管理应达到的目的不是控制学生,而是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所以可采用网络计算机以及语言等多样化的管理手段。恰如其分的肢体语言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够充分地将教师的态度体现出来,也能够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强化两方的交流和互动。当前,因计算机广泛普及,很多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纷纷采用计算机,较多小学也设置了校园网。通过校园网这一窗口,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家长和教师三方的互动。特别是建立的班级主页和创建的微信、QQ群,能够使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建立更为和谐的合作关系。有一位教育家曾将承包责任制践行于班级管理当中,且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所以很多班主任纷纷实践了这一模式。虽然这一种极有特色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并非代表在所有的班级中都适用。因此,在这一些优秀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应不断地结合班级实际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探索出一种能够体现所管理班级特色的管理模式。

5.形成一股強大的教育合力

因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对班级管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在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教师无法避免会碰到各种阻碍,这时教师应联合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继而更高效地进行管理。在课改的背景下,学生受到外界以及家庭的影响更多,而教师应积极地同家长建立合作关系,同时教师可通过便捷的渠道向家长反应学生的各种情况,这样更便于其调整教育策略。另外,家长也应及时地向教师告知孩子的情况,让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创建出更好的班集体。

三、结语

班级组织的最主要负责人即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时,班主任应花费时间和精力,尽心尽力,并且可同学校沟通自身的管理理念。另外,教师应同家长建立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为创设更好的班级组织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汇源大街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规教师应班级
Create Rules For Your Classroom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班级“四小怪”
班规要科学合理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不称心的新班级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另类班规”不妨宽容视之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