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

2017-12-11雷曼

教师·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校长情感学校

雷曼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情感所起的作用,比单纯理智所抱的信念或由于恐惧惩罚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要强有力的多。”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管人,管人的核心是管人心。

在学校管理中,制度约束固然重要,要想使教师释放能量,情感管理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好途径。可以说,学校管理是“三分管理七分情”。管理离不开感情,感情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管理的效益和成败。在教育管理中加大感情的投入,对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呢?

一、关爱教师,温暖人心

情感管理是对传统行为管理模式的超越,它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尊重、宽容、关心和理解的基础上。学校中的情感管理旨在创设一种符合情感需要的环境,让教师在其中可以体验到合乎人本性的东西。在管理中处处体现一个“情”字:以情换情,以情激情,以情启智,利用情感管理中的亲和力与凝聚力,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其一,尊重、信任教师。要想得到他人的赏识,首先要会赏识他人。俗话说得好:“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赏识是尊重人的劳动,尊重人的性格、爱好及差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领导的信任和尊重可以转变成教师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上的激励,常常比奖金更贵重。校长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教师、激励教师,教师心里高兴,感受到赏识的愉悦,他们会“掏心窝”,真心拥护你、相信你。

其二,关怀、体贴教师。人是有思想感情的、有成功的欢乐、也有失意的痛苦,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讲,爱的实质就是“给予”:给予关切,给予温暖,给予体贴,给予心理的补偿,使教师感到温暖。校长要善于创造条件,或间接地把握时机,帮助教师改变心境,把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消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获得心理平衡,能够安心工作,也要“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对教师工作中不顺心的事、生活中的困难、家庭情况以及交际圈、生活圈等出现的问题,都做到心中有数。当教师受到挫折、遇到困难时,校长要及时帮助解决,要想方设法从思想上、物质上去帮助教师,给予教师充分的温暖。“细节决定成败”,校长只有从微小处着手,从解决师生的切身之事着手,使师生感受到校长的真情实意,才能发自内心地生出认同感,通过在情感交流中关心教师工作、生活,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广大教师乐于奉献、甘于吃苦,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工作中,创造出一流的成绩。

其三,理解、宽容教师。教师的气质、性格和能力各有不同,校长必须在性格上有相当的包容性。理解和包容是人际交往的关键。因此,校长在日常的学校管理中,应该时时处处能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经常和教师易地而处,用心体会教师的需求和感受。作为校长,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召开各种类别的会议,开展各种类型的个别谈话,向教师真诚吐露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同时能倾听教师的意见,就教师关心和亟须解决的问题给予认真解答。有的教师工作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效果好,但心态不好,经常牢骚满腹。校长对这类教师应该首先肯定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同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其进行价值观引导。当教师与校长之间发生了意见分歧甚至是矛盾时,校长要大度宽容,放下姿态,反省自己的过失,主动和教师改善关系,同时要正确对待反对过自己而且证明反对错了的人,不计冤仇,不图报复,主动亲近。

这样,校长的人格魅力和宽容品格会让教师生出感激之情和“报答”之行。 “一枝一叶总关情”。情感的投入,融入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等事情之中。投入一分情,所收获的回报是无穷的。 塑造自身,赢得人心,领导的自身形象是施行积极情感管理的关键。

学校领导的主要任务不是让自己成为一线教学名师,而是要创造一种积极上进、温暖和谐的文化环境,从而发挥教师的内在潜能和动力,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进而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自我效能感,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因此,校长要让学校的各项工作变得有条不紊、日新月异,就必須在教师中享有一定的威望。为人处世公正、大度。校长还要具有良好的容纳素质,对教师的合理化建议和正确的批评不排斥、不讥笑、不搁置,让他们感受到领导的尊重和理解。

二、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要求教职工做到的,领导者自己必须做到。校长必须严于律己,在物质利益方面与广大教师相同,不搞特殊化,廉洁奉公,洁身自好,树立服务意识。

“虚怀若谷、知人善任。”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应善于发现、培养和扶持人才,并使之发挥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产生良好的“鲶鱼效应”。在日常的管理中,校长要始终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真心实意地把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人、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导。校长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要做得更好,行“不言之教”。校长既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也要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并要严谨治学,有精湛的教学、科研艺术和较高的管理能力。学校领导要为教师着想,吃苦在教师前头,享乐在教师后头。这样,教师会真心拥护你、相信你,收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创设和谐、凝聚人心的环境。它是一种氛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和心境;它又是一种催化剂,促使凝聚力快速增长。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用高标准改善软环境,因为软环境更注重群体内部方向的调节,人际关系的改善,协同的、有组织的发展和结构功能发挥积极效应。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个学校也是如此。和谐合作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这种良好的心理环境要靠情感管理来营造。

其一,要构建和谐班子。领导之间要心理相容、心理互补、行动统一,为教师树榜样。“班子同心,其利断金。”所有成员都要有成就感,为实现催人奋进的办学目标而团结—创业—团结,相互之间坦诚相见。

其二,要构建和谐团队。在学校这个团体中存在着很多小团体和部门,围绕着总目标,各个小团体和部门必须协同,才能把各种凝聚力汇合于大团体中,从而产生“1+1>2”的整体功能。

其三,要构建和谐环境。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重视教师专业成长,通过评先评优、职位升迁、激励机制等方法承认教师的工作成果,使教师富有成就感和使命感。

其四,校长要善于运用赞语。马克·吐温曾经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语,我能高兴两个月。”赞语使人心情舒畅、使人振奋,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即使遇到什么困难,也不退却,充满信心,想办法克服。

其五,校长要淡化行政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和民主观念,既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出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又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乐于服务、乐于奉献,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既能实现工作的高效率,又能感受到教育生活的幸福。

三、结语

教育管理理论指出:管理行为最后概括为“抓组织”“关心人”两大类。前者以工作为中心,管理者为了完成工作,既制定了制度,规定了任务,又明确了职责;后者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建立彼此信任的氛围。成功的管理一定是一种和谐的管理,即这两方面的完美结合,既“抓组织”又“关心人”。现代学校管理更应如此,唯有这两方面实现和谐发展,才能达到人、财、物的和谐配置,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的和谐统一。学校、教师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望新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长情感学校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学校推介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