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学生“悦读”的大门
2017-12-11蒋小静
蒋小静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所以语文教师要对阅读教学活动不断地进行研究。文章针对基于学生认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各项阅读教学活动策略给出了指导与建议,以便能够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进行“悦读”,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认知;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对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在传统的授课当中,学生不能在认知的基础上进行阅读的学习,学习思路不灵活,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所以,新课标对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意在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全面的提升。
一、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认知是一种对外界事物进行认识的过程,其中包括感觉、感知、思维以及言语想象等。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对于事物认知的能力还比较弱[1],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之上实施教学活动。首先,在授课之前,要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打开学生“悦读”的大门。例如,在苏教版教材《小鹰学飞》的学习中,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阅读之后理解“鼓起劲”“拼命”“急促地喘着气”词语的用意,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为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天空中翱翔的雄鹰是天生就会飞翔的么?请同学们先在文章中找到答案,之后再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在阅读之后,知道了鹰并不是天生就會飞的,要经历很多磨炼才能翱翔天空。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小鹰三次学飞的情境以应用动画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在对文章有了一定的阅读学习兴趣之后便会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这样的授课形式,可以在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阅读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进阅读的世界。
二、实施合理的诵读教学
在语文阅读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诵读的环节,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某一环节进行设计的目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借助文章中存在的逻辑关系对整体中心思想进行感知,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以及目的[2]。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在文章的整体理解水平上有一定的欠缺,所以很难对阅读的文章有整体性的把握。这便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逐步指导小学生对文章的重点内容进行把握,注重词语的应用理解,以便对人物和景物的描写进行细致的分析,有益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进行理解与感知。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蒲公英》的学习中,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应用“可爱”“亲切”词语造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文章进行把握,在诵读时指导学生对每个自然段进行小结,之后再对文章有整体把握。另外,在对文章的写作细节进行理解,在首段当中,“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针对“可爱”一词,通过对文章中的意思进行理解之后,慢慢锻炼学生对其的用法。要让学生明白,有些词语可以在句子末尾,也可以在句子开头,还可以在句子中间。其实,在学过的词语中,有很多词都和“可爱”一样,能变动位置。在之后的用词造句中,尽量多考虑给它们多安排些位置。教师在进行诵读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描写景色的写作手法和写作用意,以便更好地进行阅读,感知整体。
三、有效的情感体验和语言的累积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价值作用便是使学生有了情感的体验和丰富的语言累积。在真实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篇文章给予重视,不但要从微观的角度更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文章进行细致的分析与了解。在阅读课程中,尤其要引导学生对阅读知识进行积累,要在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地通过阅读对学生进行语言累积的培养。所以,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学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其阅读的范围不要局限在教材中。
总之,小学教师要应用多种授课形式,敲开学生“悦读”的大门,在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之上,打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贾玉文.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模式探讨[J].赤子(上中旬刊),2015(24):135.
[2]王 丹.探究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6(26):136-137.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