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未来的名义优化课堂教学

2017-12-11李兵

教师·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创造性困难事物

李兵

当今学校课堂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知识学习的重复训练中,很少有教师顾虑到学生未来的创造能力。本文就纪伯伦、于丹、朱熹、苏轼等人的观点进行阐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致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锻造成一把利剑,面向未来,披荆斩棘!

纪伯伦: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为什么而出发!

教育的目的是继承与创造。继承是基础,创造是目的。没有对已有知识的学习,就不会有新事物的发现。当今学校课堂教学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记忆知识和重复练习的过程中,很少有教师顾虑到学生未来的创造能力。

于丹: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理论上,没有人怀疑学校培养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重要性。但事实上,这个看法在现实中远不如理论上那么被人认同。就学生的智育而论,学校所能做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果把教学的目标分成技能的获得、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训练,那么,思维在前两者形成的效率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般说来,教學方法的基本错误,在于假定学生的经验是可以想当然的。我们坚信,必须有一些固有的经验情景,作为启发学生思维的开始阶段。有些教师为了“不浪费时间”,使学生尽快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成果,会往往忽略或减少学生对以往熟悉的经验材料的直接的、不够成熟的应用,而立即把他们当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先知。要知道一个人无论什么年龄,接触新事物的第一阶段,不可避免地成为试错期。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采用“启发式”方法的教师,有时叫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似乎他们觉得学生能从头脑里凭空编造。思维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各种行动、事实、事件和事物的种种联系。换言之,一个人要有效地培养思维,必须已经具有或者现在有许多经验,给自己提供对付困难的办法。困难是引起思考不可缺少的刺激物,但不是所有困难都能引起思考。有时困难会使人不知所措,人们或许被困难所吓倒,感到沮丧泄气。因此,学生面对困难的情境,必须积累一定的经验,才能使学生对处理这个情景的方法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教学的艺术,一大部分在于新问题的困难程度,大到足以激发思维,小到加上新奇因素自然地带来的疑难,足以使学生得到一些富于启发性的立足点,从此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创新即有发明意义的筹划,都是用新的眼光来看一些事物,用不同的方法来运用这些事物;创造,就是用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利用常见的事物、新奇的操作,而不是所用的材料。当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时,他的思想的创造性的一面,并不在于他使用了什么新奇材料,他的这些研究材料是人们所共知的,并且是平凡的。牛顿的创造性在于利用这些人们所共知的材料,引导到未知的关系中去。课堂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求异和发散思维。

孔子:知者乐。

在教育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切能考虑到从前未曾领悟过的事物的思维,都是有创造性的。一个儿童如果能从10数到11,那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明”,这个“发明”在成人的世界里或许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也没有什么新意,但在儿童思维的世界里却是一个逻辑上的飞跃,如果我们能经常赞赏、鼓励他们的这种发明,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会给我们发明一个新的“进位”方式。我们看到了学生这种理智的创造力,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为之拍手称赞。如果创造性不被我们误解的话,学生自己体验到的快乐,就是理智的创造性带来的快乐。

我希望,每一次教学过程都成为美好的生命回想。把教学看作师生身心舒展的生命旅程。在这样的旅程中,我们的老师是导游,我们的学生是游客,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旅行的目的地。至于旅行的线路设计和途中的活动安排,则尽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策划出不同的方案,只要方向正确且最终都能殊途同归,就是一次完美的旅行。在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又一段生命的时光里,享受着如呼吸一样自然的生命成长。

我说:重温经典,十年铸剑。

每个学生在十多年的小学到高中的学习生涯中,欣赏过无数次的经典时刻。但这些经典带给他们的或许只是一时的惊喜和惊叹,并未让他们的思维得到真正升华。凡是经典都是精彩绝伦的创造,在这创造中充满了创造者非凡的智慧,这些智慧帮助我们一步步走向文明和富庶。学生的现在就是社会的未来。让我们放弃越俎代庖,不再“填鸭”,不再“反哺”。而是应该通过校本教研,借助集体的智慧,把教材中的经典知识和方法,通过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展示问题所处的历史背景,模拟当时的理论和技术环境,把生产力的困境或思想意识的冲突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身临其境,与古人同忧患,与伟人共困惑,从而激发出他们的正义、热情、潜能和智慧,让他们痛并快乐着地从困境中一步步走出,让他们的心智在艰难困苦中一次次淬炼,将学生的思维逐步锻造成一把利剑,在未来道路上,披荆斩棘!

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

有些路,我们不走下去,就不会知道那边的风景有多美!我们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们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让我们不忘课堂教学的初心,因材施教,以未来的名义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得到教育的始终。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性困难事物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选择困难症
奇妙事物用心看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