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2017-12-11程艳红
程艳红
一、引言
浙教版7~9年级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入门课程,通过对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的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开发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切入点。基于科学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位较低,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上,而对科學的兴趣不高,他们对该课程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入最新的教学案例,使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始终保持新鲜感、好奇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进行“环境与健康”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对2017年春节前后鸡蛋的市场价格走势(偏低)进行分析,让学生寻找其中的主因。学生通过一定的市场调查,很快得出答案:鸡蛋价格偏低的主因在于H7N9禽流感的影响,致使人们对鸡蛋的需求降低,鸡蛋的供应和人们的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最新的H7N9禽流感新闻报道中来分析和认识环境与健康,这样让学生既掌握了时事新闻,又学习了课程内容,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深深地认识到科学课程是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学到的知识是有用的。因此,教师要坚信“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学习氛围是可以营造的”。
三、提出问题,鼓励发言
学生的发言是激活科学课堂的主要因素,有人说,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学了多少、掌握了多少、理解了多少、运用了多少。我认为,学生在科学教学中的发言效果是评价该课程的重要因素,也是激活该课程的一个法宝,因为学生只有深入学习了课程内容,掌握了课程内容,才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因此,科学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参与学生的发言过程。
例如,进行“电冰箱的工作原理”阅读材料的教学时,学生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培训,对其中的工作原理一知半解,尤其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把握。于是,我设计了几个连环性、启发性强的几个问题,使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带着目的阅读,然后鼓励学生发言,大大提升了阅读材料教学效果。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①冷凝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冷凝剂的物态变化是怎样的?②电冰箱冷冻室内温度比外边温度要低,冷凝器温度比外边要高,原因为何?③冷凝器用曲管制成,为什么不用直管?④对于冷凝剂的材料,要求从更加环保的角度出发,能不能提出新材料?这些问题的提出,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开启了学生的阅读技巧,开发了学生的阅读智慧,使学生的阅读目的更加明确,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同时,通过相互交流与探讨,学生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含不成熟的想法和看法),不仅从感性上认识了科学,还能从理性上分析科学,课堂气氛活跃,发言积极,探讨问题得法,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四、激发潜能,合作探究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探索欲望强,对新的知识总是想一探究竟。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挖掘学生探索科学新知的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同时,我们要积极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激发潜能、合作探究策略的运用,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例如,进行“运动过程的分析”教学时,“惯性”难点的解决是这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于是,我领着学生到操场体验惯性的规律和特性。首先分好体验的小组,再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体验,我选择的体验项目是跑步,第一次体验要求速度不能太快,跑了50米后要求立即停止运动,这时跑步的学生不由自主地会往前再跑几步;第二次体验时,我让学生稍微加快速度继续体验,结果速度越快,惯性就越大;第三次体验时,我让学生全力冲刺跑步。通过体验跑步的练习,每个小组成员相互探讨惯性的特点和规律,很快就能掌握对惯性的理解。再如“串联电路的特点”教学,首先,我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中有学习好的学生、学习差的学生,这样可以互帮互学、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其次,引导学生试验,探究串联电路的方式和步骤,得出其特点;最后,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对家庭用电电路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探索。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每个小组都不甘落后,积极探究串联电路的奥秘,学生学习的潜能得以释放,学习效果十分明显。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潜力是巨大的,关键是我们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挖掘、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去调动。
五、结语
总之,教师要善于通过联系实际、培养兴趣,提出问题、鼓励发言,激发潜能、合作探究等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