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机制研究

2017-12-11崔春花丁贞栋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

崔春花++丁贞栋

摘 要:高校党校作为培养学生党员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使命。创新高校党校党员培养工作的理念和思路,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机制,切实提高学生党员培养质量,对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关键词:高校党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高校党校作为培养和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使命。通过加强党校建设,创新党校教育教学理念,健全党校工作体制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对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新形势下高校党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现实社会问题、社会思潮多元化、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深刻影响高校学生。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转型、社会治理、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问题折射到高校学生的思想中;一些西方社会思潮流入我国甚至产生负面影响;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的价值传播途径显现出运营成本低、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私密性强不易掌控等特点,多种思潮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

本文以北京部分重点院校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开展实证研究。课题组选取2,000份样本,对北京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状况和党校培养状况进行了系统调研。问卷有效回收率92.23%,其中正式党员占52.31%,预备党员占47.69%。从总体上看,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好的,他们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且能够较好地发挥其模范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亟须加强和改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入党动机方面,大多数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端正,但仍需强化思想入党;二是理论學习方面,对理论学习的重视不够,学习不深入、不系统,学习的主动性有待提高;三是在思想认识方面,对一些错误思潮的辨别力、判断力不足,存在模糊认识;四是在价值塑造方面,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有偏差;五是在实践表现方面,对党情、国情的认识和感知不全,存在责任感不强、认知与行为脱节的问题。在对北京部分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状况调研中显示:学生党员认为理想信念模糊的占18.78%,理论素养欠缺的占23.29%,言行不一致的占22.35%,责任感缺乏的占19.62%。

2.高校党校培养工作现状

一是高校党校培养过程不均衡、连续性不强。高校党校存在着重入党前教育培训、忽视入党后教育培训问题。学生党员从入党积极分子到正式党员的教育全过程呈现不均衡性,集中表现为入党前教育培训多,入党后教育培训少。在对北京部分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状况调研中显示:入党后参加党校学习的仅占25.50%,主要以组织生活形式参加学习的占57.89%。

二是高校党校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够、针对性不强。高校党校教育内容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党的理论宣传和党性教育,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中充分认识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对北京部分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状况调研中显示:有41.22%的学生党员认为党校学习内容不深入、不系统;有27.70%学生党员认为内容与自身发展和成长需求脱节,针对性不强。

三是高校党校培养方式单一、吸引力不强。高校党校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并不是指教育内容单一化,应针对群体特点,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对北京部分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状况调研中显示:有55.06%的学生党员认为党校培养方式单一,吸引力不强;应加强实践教育的占22.14%;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的占14.96%等。

四是高校党校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实效性不强。高校党校应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务实管用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新途径、新手段,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对北京部分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状况调研中显示:有28.65%的学生党员认为党校管理流于形式;有19.84%的学生党员认为党校对学生党员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高校党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的原则与特征

1.高校党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的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按需施教、分类施教,在培养教育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加强培养教育,增强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关注培养衔接、全过程培养。高校党校要重视全过程培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实现学生从入党积极分子到正式党员、从新生党员到毕业生党员成长过程不断线,实现学生党员的全过程跟踪培养。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培训并重、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培训形式,确保党员教育培训的全程化。

三是坚持增强党性、提高修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教育引导高校学生牢记宗旨、坚定信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高校党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的特征

一是体现系统性。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从制度和课程设计层面,建立一个从入党积极分子到正式党员、从新生党员到毕业生党员的科学培养体系,将着力按照学生身心和思想发展规律,设计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效果。endprint

二是体现针对性。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要有针对性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方案,要围绕提高学生党性修养,注重群体差异,分层、分类培养,坚定学生党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价值理念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的行动,真正实现从思想上入党。

三是体现连续性。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要实现无缝衔接,体现为“连续性”,学生党员培养的“不断线”,通过设计全程化培养机制,使学生党员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接受培养教育。这种“连续性”不是简单的内容衔接,而是不断深化、不断递进的全方位的衔接,使每一个培训环节和培养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四是体现发展性。全程化培养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体成长的需求,不仅要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而且更要顺应学生发展规律,设计课程和培养体系,增强学生发展的自觉性,为学生党员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高校党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机制的实施路径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党校在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中的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在连续15年开展学生党员“引领工程”的基础上,依托党校,逐步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党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

1.注重顶层设计,确保培养工作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基于以上问题分析和机制研究,学校提出了党校“全程化跟踪、全覆盖培养、全方位保障”的工作思路和“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工作原则,建立了涵盖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骨干分层次和新生党员、毕业生党员、党支部书记分类别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示范辐射平台相结合的全程化培养机制,建立了“三维六元”课程体系。

2.创新党校培养模式,确保培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是实施“六个工程”,建立党校全程化培养平台。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启迪工程”,针对“95后”学生入党动机存在多元化问题,以端正入黨动机、坚定理想信念为目标,设置40学时的“党的基本知识”在线学习和实践课程。预备党员“升华工程”,针对这一群体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薄弱问题,以提升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为目标,设置24学时的理论提升课程和持续一年的“五个一”实践锻炼。党员骨干“引领工程”,以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挥引领作用的党员骨干为目标,设置24学时的领导力提升课程,帮助党员骨干成长成才表率。新生党员“双百工程”,针对入学前接受党的教育培训不多、党员意识弱等问题,以“强化党员意识、提升党性修养”为目标,设置100学时的理论与发展辅导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和贯穿一年的实践体验,助力新生党员在新生教育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毕业生党员“旗帜工程”,针对这一群体是党员队伍中主要组成部分且即将步入社会,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作用发挥不容忽视,以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宗旨意识为目标,设置16学时的集中培训和结对成长实践锻炼,引导毕业生党员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在离校教育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书记“领航工程”,针对这一群体是党支部建设的核心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骨干力量,以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为目标,设置56学时的理论与实务课程和支部书记沙龙,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和支部建设水平。

二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建立党校全覆盖在线教育培训平台。学校开发建立“全程化在线”网上党校系统。该系统覆盖全体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构建了动态、系统、全程的网络化教育管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培养。将线下学生党校课程网络化,实施“微党课”,使学生党员自主学习常态化,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要求及考察内容,实现学生党员发展过程线上、线下同步监督管理。

三是校内校外相结合,拓展党校全过程实践平台。学校打通了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化工企业工程实践基地和地方政府挂职平台等三大通道,建立学生党员校外教育培养基地,每年组织学生党员赴基地开展红色教育、志愿服务、挂职锻炼和工程实践,为学生党员深化理论教育、成长成才和职业发展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

3.健全党校保障体系,确保培养工作的持续性与长效性

一是加强制度保障,健全评价体系。明确将思想政治、道德品行、学业发展和工作表现四个方面作为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为党员以及党员转正的“三个标准”,建立党校党员考核激励机制。

二是加强组织保障,健全体制机制。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门抓总,党委学工部门和研工部门具体指导,学院党委贯彻落实的校院两级党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组织员和党务干部队伍联动的党校组织模式。

三是加强条件保障,健全工作体系。设立党校培训专项经费,建立党员全程化培养师资库,选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导干部、知名学者、杰出校友等担任专兼职教师,确保党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工作的有效运行。

(作者单位:崔春花,北京化工大学党委组织部;丁贞栋,北京化工大学团委)

[责任编辑:卜 珺]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学生党员的就业竞争力分析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浅析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浅析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并重完善学生党员长效学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