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高校人文艺术素养教育机制创新与实践探索

2017-12-11蔡劲松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艺文赏析人文

蔡劲松

在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内涵提升的过程中,科学创新精神、学科专业能力、人文艺术素养共同构建成为高素质人才三足鼎立、不可或缺的生长要素。从供给侧的视角看,大学教育应回归人格塑造、思维拓展、人文养成的本质,最大限度降低“功利”的影响,提高对文化育人、人文艺术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知。

当前,不少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高水平大学,不同程度面临着文化育人的缺失和人文艺术素养教育的缺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将文化建设、文化育人作为提升办学软实力、融入人才培養体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应针对理工科高校人文氛围的薄弱现状,提出并强化人文艺术素养教育理念,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要创新机制与途径,建设多位一体的人文艺术素养教育平台,探索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新载体、新模式。

理念构建与机制创新

理工科高校人文艺术素养教育的核心,在于突破学科、形式、内容、渠道等的分割,从理念探讨、体系构建、培育人才、滋养校园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汇聚各方资源,形成交融互补、促进以点带面,构建探索人文艺术素养教育大格局和实践路径。

1.构建科学的理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在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育中,一方面,人文艺术素养体现为“超凡脱俗”的审美品格、丰富的人文情感体验;另一方面,还表现为拓展创新思维、积淀创造能力的人生修养。人文艺术素养教育不是简单的“活动”或“运动”,而是包括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宽阔、情操更加高尚、灵感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人格更加健全的大学文化育人及传播体系。

为此,我们提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人文艺术素养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文化塑造、氛围涵育、多维并举、心灵滋养”。其中,文化塑造是方向,氛围涵育是基础,多维并举是途径,心灵滋养是目的。“文化塑造”就是要将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学文化“人化”和“化人”的功能,强化核心价值引领,在提升学生人文艺术素养中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氛围涵育”就是要注重校园文化育人生态与氛围的营建,借鉴国内外大学人文艺术素养教育的成功模式与经验,形成以艺术滋养校园空间、以文化培育创新人才的浓郁环境;“多维并举”就是要以新的机制探索校园人文艺术素养教育新形态、新途径,坚持试点探索、示范扩散,丰富载体手段,突破育人瓶颈环节,打造多维育人实践平台;“心灵滋养”是人文艺术素养教育的核心和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在智识积累和日常生活中发现美,从各自的经验出发体认美,将审美与想象、灵感与创造作为滋养自身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要素,进而开启创造性文化艺术生活新境界。

2.构建创新的机制

2011年,学校成立了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主要职责是整合学校文化艺术资源,集聚社会文化艺术力量,探索“多种模式、联动协作、资源互补、形成合力”的文化建设、文化育人机制,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和文化校园建设,打造大学文化传播和文化育人示范区。六年来,我们以实施校级重大教改项目“大学文化视阈中校园人文艺术氛围生成机制及传播途径研究”为重点,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理念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围绕人文艺术素养教育的基本理念,整合校内外资源,统筹学校文化场馆内涵建设,提升文化建设为人才培养特别是人文艺术素养教育提供多样性选择和服务的能力。

二是实践探索与传播拓展相结合。积极探索人文艺术素养教育的新载体,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滋养作用,重点尝试推行“驻校艺术家/作家计划”,开设“艺文赏析与体验”系列课程,并综合利用艺术馆、艺文空间等文化传播载体,取得了人文艺术素养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及实践成果。

三是品质提升与多维并举相结合。坚持“让传统文化驻校、以经典艺文为友”的主题,以高品位艺术展览、高水平文艺演出、高层次人文艺术讲座、知名艺术家/作家驻校引进为维度,通过持续不断的高端艺文活动涵养大学文化意蕴及审美品格,提升校园人文艺术氛围。

实践举措与多维探索

1.整体设计、聚焦传统,打造“艺文赏析与体验”实践教学示范平台

2013 年7月,制定颁布了《北航驻校艺术家/作家实施办法(试行)》,率先在全国高校系统设计、实施了三届直接面向学生开展人文艺术素养教育的“驻校艺术家/作家计划”,形成了“艺文赏析与体验”实践教学试点项目及示范平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该项目计划的实施,时任校长怀进鹏院士、校长徐惠彬院士先后为三届驻校艺术家、作家颁发聘书并指导项目开展。该项目以“弘扬中华艺文精髓、承续优秀传统活化”为宗旨,秉承“开放、互动、启发、体悟”的理念,将具有较高传统文化修为的知名艺术家、作家引入校园,通过驻校系列课程、工作坊、展览、论坛及艺文沙龙等形式,开展“师徒传承”式艺文体验与实践教育,强化中国品格的优秀人文艺术传统更好地融入文化育人实践,获评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

第一,聚焦中国山水画赏析与创作。2013年10月至11月,北航首届驻校艺术家/作家计划聘请著名画家石晋先生入驻沙河校区,担任“中国山水画赏析与创作”课程的主讲教师,与本项目导师组成员一起,为本科生提供传统绘画艺术的实践教学和创作体验,使大家不仅了解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还初步掌握了山水画技法及创作要领,这些几乎“零基础”的学生都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笔墨中呈现出令人惊喜的意趣。期间,还先后举办“石晋山水画个展”“北航首届驻校艺术家计划学生山水画作品展”,呈现了该项目的丰硕成果。

第二,聚焦中华诗词赏析与创作。2014年4月至5月,北航第二届驻校艺术家/作家计划聘请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著名诗词家蔡世平先生入驻北航学院路校区,聚焦中华传统诗词、关注诗词文化的当代价值,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潜能与思维,为学生讲授中华诗词赏析与创作课程。期间,还举办了“蔡世平诗词书法创作展”以及“礼敬中华诗词·艺文雅集”活动,形成了一种思维碰撞、艺术互动、激发创作的“在场”与“即兴”的诗意氛围,拓展了诗词赏析与创作教学的形式。endprint

第三,聚焦中国花鸟画赏析与创作。2015年5月至6月,北航第三届驻校艺术家/作家计划聘请著名花鸟画家李汉平教授入驻沙河校区,担任“中国花鸟画赏析与创作”课程的主讲教师,为选拔招收的56名学生提供传统花鸟画艺术的实践教学和创作体验。从中国花鸟画的渊源与演进,到各时期花鸟画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地位,再到其构成要素以及笔、墨、纸等绘画材料的运用,每一名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花鳥画创作的“要领”,并创作出了足以令人“刮目”的习作。期间,先后举办“李汉平花鸟画作品展”“北航第三届驻校艺术家计划学生花鸟画作品展”, 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

第四,出版系列项目计划成果档案。三届计划实施完成,先后组织编撰出版了《与艺术为友—驻校艺术家计划档案》《词韵诗心—驻校作家计划档案》《丹青毓秀—驻校艺术家计划档案》三本书籍,内容包括项目札记、讲义大纲、学生感悟、作品展示、媒体报道等。主流媒体的数十篇深度报道认为:这是中国高校驻校艺术家/作家计划“令人惊叹”的成果档案,反映了大学在建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平台、深化人文艺术素养教育方面的探索尝试,具有重要的文本价值和借鉴意义。

2.精品定位、注重品质,发挥多样性文化艺术场馆的人文艺术滋养作用

注重发挥学校艺术馆、艺文空间、音乐厅等文化传播阵地的育人作用,着力建设高端艺术教育传播平台,通过持续不断举办高水平艺术展览、展演活动,形成了“人文滋养”品牌。

第一,重点建设北航艺术馆。为改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北航艺术馆于2006年5月正式建成。2012年,又在沙河校区建设其分支机构艺文空间。十余年间,我们秉承“公益性、专业化、高品位”的定位和“灵感需要空间,想象插上翅膀”的主旨,坚持品牌定位,树立文化育人的理念与思路;坚持长期积淀,涵养艺术审美传播的文化场;坚持文化立馆,拓展创造性艺术生活新境界—持之以恒地将高品位艺术展览引入校园,累计举办展览逾220期,包括国内外重要艺术作品、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精品、师生的艺术与科技作品三大类,校内外观众超过百万人次,被媒体誉为“中国高校最有影响力的公益性公共艺术传播空间之一”,获评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文化育人优秀成果特等奖。

第二,打造北航音乐厅育人品牌。北航音乐厅于2012年5月正式建成启用。我们提出“文化性、艺术性、经典性”的品牌定位,坚持“推广高雅艺术演出、提供艺术赏析服务、深化艺术素养教育”的宗旨,努力建设一座播种艺术种籽、提升艺术素养、开展艺术交流、传播艺术之美的高雅圣殿。迄今,已引进和推介了200余台、近300场海内外高水平的音乐、舞台艺术精品演出,其中囊括了话剧、歌剧、戏曲、曲艺、舞蹈、音乐会、演唱会等艺术门类。北航师生在校园里就享受到丰富的舞台艺术盛宴,极大丰富了大学人文艺术素养教育的载体与内涵。

3.文化融合、营造环境,提升校园空间的人文艺术特质与育人功能

注重不断丰富载体手段,加强对文化育人环境和实践氛围的培育,引导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文化、传播先进文化中成长,拓展和提升了校园公共空间的人文艺术特质,涵养和积淀了浓郁的人文艺术素养教育文化场。

第一,提升校园艺境品位,发挥文化景观滋养作用。大学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历史印迹,很大程度已内化为一种校园文化景观—那些浸透着大学精神内涵和艺术韵味的治学、育人环境,成为人文艺术素养教育潜移默化的新载体。近年来,我们注重将大学精神和治学文化的内核“审美化”“景观化”,用公共艺术的手段提升两校区“校园艺境”品位,每年都有标志性、特色型文化景观项目建成或实施,先后组织新建了30多件与校园环境融合、艺术品位高的主旋律公共艺术作品,在校园时空中形成特殊的人文艺术特质与传播场,形成了“文化景观”育人品牌,获得教育部2011年度全国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第二,开掘校园“诗意的栖居地”,打造师生文化交流环境。新建了师生文化交流公共场所“艺文雅苑”,设置了“悦读生活书房”,已举办“读书·修养·人生”“科技创新文化与学科交叉”“诗词清赏与诵读”等数十场主题文化沙龙,营建了充满艺境、温情和人文意蕴的“诗意的栖居地”,让师生在互动交流中享受艺文熏染、思维激荡与灵感碰撞。在新主楼公共空间策划了“中国历代传世经典绘画展廊”传统文化滋养展示项目,50余幅宋、元、明、清时期经典绘画(高仿品)永久“安家”陈列,供师生深入体味中国历代绘画珍品的艺术神韵。

第三,坚持高端定位,发挥高水平人文艺术讲堂的育人作用。本着高水平、精品化原则,以重点举办“北航大讲堂”“高研论坛”等为载体,近年来重点邀请校外知名文化艺术专家莅校举办了60余场高端人文艺术讲座,打造了让学生开拓视野、激荡思维、启迪心灵的艺文讲堂,充实和丰富了人文艺术素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责任编辑:于 洋]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文赏析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幼儿图画⑥
小陈老师来上课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