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和醒世意义解读

2017-12-11马立平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范进中吴敬梓乡绅

马立平

《范进中举》一文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写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以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罪恶为中心的作品,主要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诸如知识分子生活的沉浮,仕途的升降,境遇的顺逆,功名的得失,情操的高尚与卑劣,理想的实现与破灭,出路的探索与追寻,蕴含着深沉的民族悲剧。程晋芳在《怀人诗》称:“外史记儒林,刻划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而《范进中举》这篇小说深入地挖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下黑暗的社会现实,尤其对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生活道路、内心世界、历史命运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透视与挖掘,写了广泛的社会阶层,勾画出了形形色色的众生相,《儒林外史》历来被后世认为是封建社会人情世态的教科书, 所以说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是套在读书人身上的精神枷锁。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一文中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关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和社会毒瘤产生的根源。《范进中举》作为一部十八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写真,缘自于吴敬梓对现实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思索以及寻求出路和个人理想的幻灭,蕴蓄着作者深沉的民族悲剧意识和醒世意义。

一、范进的悲剧是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毒化和人格扭曲的悲剧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范进中举前由贫穷潦倒的“穷书生”到中举后人气暴涨的“范老爷”。范进在当时社会是一个心理被摧残,人格不健全,心灵被毒化,他是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个热衷功名利禄,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科举制度的殉道者。范进的悲剧还在于他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将自己20岁到54岁这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期,都押在了科举考试这个改变人生的唯一筹码上!后来范进54岁金榜题名,成了举人,此刻他成功了,人生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几十年读书奋斗时的忍辱负重,苟且偷生,穷困潦倒和艰苦辛酸,都在他中举后“发疯”中像山洪一样爆发出来,范进疯得很丑陋,也疯得很可怜,范进中举时痰迷心窍,发疯发狂和失态佯颠的状态和过程,无不使人发笑,令人悲戚,继而是悲剧之感。我们始而怜悯,继而大笑,最后是深深的悲愤和哀惋,文章最惹人发笑发狂的片断,恰恰是《范进中举》一文悲剧性最强烈和最震撼人心的地方。科举考试,改变命运,成了范进一生的人生追求。 科举制度对范进的身心健康与安全影响是巨大的,这一切都由他生活的社会环境所造成。

《范进中举》一文喜剧中的悲剧隐形彰显,不像一般文学作品描写的悲剧那样浓烈醉人、哀怨悲戚,更像一曲写给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悲歌,处处彰显的是知識分子辛酸悲怆的哀怨之情。这样的现实、这样的社会、这样的民族心态,范进的悲剧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是民族的悲剧。正如鲁迅所言“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这是含泪的喜剧,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范进中举大喜之后即将到来的大悲,这种悲是科举制度的悲哀,封建社会的悲哀,知识分子的悲哀!可是让人悲凉的是范进中举后变成了一个疯子,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品,这是读书人的一个悲哀。试想一个心理被摧残,人格不健全,心灵被毒化,年过半百的疯子清醒后如何治理一个国家?所以喜剧的背后就是悲剧。范进就像一个演员中的小丑,在封建科举制度搭建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场人生的悲剧,看后让人对封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自掘坟墓而哀婉悲戚。鲁迅评价《儒林外史》时曾精辟地论述道:“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 这就是小说喜剧的背后催人泪下的深层悲剧,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

二、胡屠夫的悲剧是封建科举制度杠杆衍生下典型的小市侩阶级亲情冷漠,贪财势利的悲剧

六亲不认精打算,女婿中举心暗欢——范进中举前粗野蛮横到范进中举后前倨后恭的胡屠夫。胡屠夫是范进的岳父,他是一个庸俗自私、粗野蛮横、欺贫爱富、贪财势利、嗜钱如命的封建社会典型的市侩形象。范进中举前,被胡屠夫视为“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一文对范进中举以后“发疯”时的各种表现充满了无情的嘲笑与无尽的鞭挞,诸如范进中举前文中所写“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 等一系列粗鄙不堪的话,胡屠夫把女婿范进骂得死烂不堪,满嘴的嘲讽和挖苦以及极度的鄙视和看不起,让人感受到了范进的可怜和可悲。范进中举以后,胡屠夫称他为“贤婿老爷”,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是“天上的星宿”……语言中充满了阿谀逢迎。在范进穷困潦倒生活最为艰苦的时候,作为范进最为亲近的岳父胡屠夫,不但没有关心帮助范进渡过生活的艰难之坎,而是嘲讽辱骂,给人似乎感觉胡屠夫和范进没有一点亲属关系,无情无义,作者通过极度讽刺和幽默夸张的语言描写,折射出封建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以及亲情的淡漠,疏远与无情,试想一个缺少人文关怀的社会是多么的悲凉,读后让人哀婉悲凄,顿生无限悲悯之情!

三、众乡邻的悲剧是封建社会世态炎凉,麻木不仁,冷酷无情的下层贫苦阶级的悲剧

众乡邻作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清贫,地位低下,麻木不仁,愚昧无知。金榜题名人气旺,门庭若市来探望——由范进中举前的不闻不问到范进中举后送酒送肉的众乡邻。众人在范进外出参加科举考试家中断粮之时,众邻居都没有帮忙,范进中举后,众邻居却出人、出力、出场,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世态炎凉和众邻居的趋炎附势。他们就像是一群看客,看范进表演,看范进发疯,他们麻木不仁,愚昧无知,可见科举制度毒害的绝不仅仅是范进这样一个读书人,而是整个社会普通众生。

乡邻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通过范进中举前作者的描写就可以看出,中举前众乡邻对范进不闻不问,人与人之间缺少社会应有的温情与关心,帮助与怜悯之心,而是变得势利,人与人的关系是何等的冷漠。吴敬梓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小说家,他秉持公心,在洞悉黑暗社会和感悟人生之后,在黑暗中企图寻求光明的突破,揭其罪恶,有力地批判了造成这种不合理现象的社会制度,挖掘了它的社会根源。范进中举后,众乡邻变得乐善好施,慷慨解囊,送米送蛋,极力恭维讨好范进,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社会,无情的社会,令人窒息的社会。endprint

四、张乡绅的悲剧是封建统治阶级相互狗苟蝇营,趋炎附势,结党私营,黑暗腐朽的悲剧

富贵荣华繁荣景,趋炎附势互攀升——素不相识到范进中举后送银送房的张乡绅。张乡绅是《范进中举》中一个着墨不多的人物,可以说在本文中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而已,课文中只是交代“张乡绅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的……”而前文又曾说他有“万贯家私”,试想这万贯家私从何而来?贪污受贿还是搜刮民脂民膏?可见张乡绅是一个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的典型,贪污数额之巨令人触目惊心!恐怕这也许是范进喜极而发疯的一个原因吧!张乡绅为什么在范进中举前没有来给范进送房子和银子,而范进中举后火速赶来套关系,送房子,送银两,若范进没有中举,张乡绅知道此人吗?可以看出他的势利奸猾,在官场相互拉拢,狗苟蝇营,趋炎附势,道貌岸然以知识分子自居,文中厌恶批判的态度显而易见。吴敬梓在“上层人士”的生活中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他在《儒林外史》中对这种种类型的知識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作了彻底的揭露,真是“如大禹之铸九鼎,神妙无循形”。可见,危天下人,腐天下者,科举也!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18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写真,蕴蓄着作者深沉的民族悲剧意识和醒世意义,同时《儒林外史》是一面中国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和沉疴痼疾,无情的鞭挞了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正如惺园退士所说,“它摹绘世故人情,真如铸鼎象物,魑魅魍魉,毕现尺幅;而复以数贤人砥柱中流,振兴世教。其写君子也,如睹道貌,如闻格言;其写小人也,窥其肺腑,描其声态,画图所不能到者,笔乃足以达之”。吴敬梓以悲天悯人的手笔描写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性命运,进而展开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情画,抨击了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使《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鲜明的目的,那便是“作者之意为醒世计,非为骂世也”。吴敬作为一名封建社会中的醒世者和警世者,他深刻地意识到这个社会造成的悲剧,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精神和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因此,他是怀着悲天悯人的心情和一个醒世者的社会担当去描写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理想破灭的悲哀和无奈,充满了深沉的民族悲剧意识和醒世意义。

[作者通联:甘肃酒泉市第五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范进中吴敬梓乡绅
吴敬梓暖足
20世纪以来吴敬梓诗文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范进中举”现实版
文化分裂与秩序失落:《好兵》对英国乡绅文化的反思
艺术的构思,绝妙的讽刺
《范进中举》中人物的“势利”浅析
吴敬梓是个败家子?
单宝塔诗
画痴
一壶酒与一活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