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传承中华文化的策略探索

2017-12-11李怡惟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文传统文化

李怡惟

初中语文教材选篇中渗透着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通过语文课程语言文字的学习,感受和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修养、礼仪习俗等多元文化养料,认识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一个民族文化的继承,都要依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认读和理解,鉴赏和活用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从而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增强中华名字文化的自信心。笔者以初中课文为例,探索出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点教学策略。

一、揣摩文字,细读赏析

语文教学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立足工具,弘扬人文”,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品味语言、咀嚼文字、体验情感,领略其中的文化内涵。这一策略为首要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把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悟,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作者所传达的文化情感。学生一旦学会了从字里行间细细品读,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就成为学生挖掘传统文化因子的主场。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一字一句,引导学生重点品味课文中的传统文化精髓,细细咀嚼,感受被传统文化滋养的幸福滋味。

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端午的鸭蛋》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教学的重点应落在品味平淡自然且韵味丰富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文化上。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传达的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情感,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抓住那些能突出表现主旨的语句或关键词,引导学生去悟一悟,说一说,究竟哪些细节能够展现作者的传统文化情怀。以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去发现作者对高邮咸蛋的细节描写。通常汪曾祺的一两个字眼就将高邮咸蛋的特点描绘得完善之至。光是高邮咸蛋的吃法在不同场合就是有所区别的——“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和“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另外,为了突出高邮咸蛋油多的特点,作者用了“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的表达。关于细节的品读,教学应当从修辞、表达方式、作者情感等方面入手,继而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分析学习后,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理解传统习俗渗透的乡土情结和民族文化。教师此处可以从两个角度发问:一是作者在语言上是如何凸显细节的;二是思考作者如此表达的效果是什么。比如在探讨高邮咸蛋的油多特点时,采用去字教学策略,把“吱”这个象声词去掉,请学生发表比较阅读的感受。学生会易于发现作者在细节表达上的精妙之处。又比如在课文第三自然段里,作者将高邮咸蛋与别处的咸蛋比较,字眼里透露着对家乡满满的自豪感。如果把这种对比的语句删掉,会是怎样的阅读感受?此时,学生进入了细读的对比思考环节。同时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这些细节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对文本内容所传达的情感的理解。解读细节不是剖解分离课文内容,而是在细节品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宏观的感情基调。通过细读,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高邮咸蛋的喜爱,对家乡的眷念,以及内心深处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尊敬。学生精读课文,酝酿之后各抒己见。这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情趣,让学生变得细心,学会钻研文本,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一字一句都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情结。

二、培养语感,品味情感

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是语言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因此,此策略为基本策略。朗读是语感培养的有效形式,朗读指导亦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朗读时用语言表达感情色彩,要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语声的抑扬顿挫,运用声音表情达意,而不能用一字一顿的声调、千篇一律的语气来读。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是在接受言语信息的过程中养成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潜心于文本,阅读、思考、体验、感悟,才能进入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深处,找到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文本的痕迹,从而与作者和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交流。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黄河颂》的教学可运用此策略。学生在光未然的引领下,仿佛也随军行走在黄河的岸边,赞颂这黄河母亲的豪迈,向英勇抗敌的战士致敬,从字里行间感受中华民族顽强斗争、誓死不屈的伟大精神。教师在指导诗歌朗读中,要引导学生首先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氛围。如果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掌握的阅读与朗读技巧、方法不够,那么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朗读的相关要点进行指导,使学生理解朗读的节奏、音调、语调,都是可以通过特定的语气、感情来将领悟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教师在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应当安排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如听读、跟读、齐读、随音乐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

在朗读活动进行之前,教师应当提出与传统文化教学相关的核心问题。例如“诗人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给黄河,为什么黄河能够代表民族的精神?”“哪些字词在你们读来特别有气势,特别能彰显诗人的民族情结?”学生一旦抓到关键的字词,就会试着有目的地去朗读。此时,教师的范读环节就很重要。学生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深厚情感。语感的培养,即是对语言深层结构、深层情感、深层涵义的综合感悟。学生只有内化吸收了诗歌中饱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内蕴,才能提高自己抒发和表达的水平。例如在诗歌的主体部分,诗人特写“惊涛狂澜”、俯瞰“浊流宛转”、纵观“奔向黄海”、横看“劈成两面”。在朗读时,学生很容易联想到黄河宏伟壮观的景象,但是究竟如何读出感情、读出诗人传达给我们的文化气息成了就语感培养的重头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引导之余,教师可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自己脑海中黄河的景象并抒发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营造对应的情境,结合诗里的描写,谈一谈怎样读更有气势,更打动人心,更能表达诗人满腔的民族情结。教师组织学生朗读体验,有效地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学生的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熟读成诵之后,学生就把诗歌背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因素积淀在自己的阅读体验里,潜移默化地接受和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endprint

三、合作讨论,大胆质疑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就文本内容加强了交流和分享,易于产生思维的碰撞。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使之成为激活课堂教学的突破口。通过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此策略为活动性策略。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主动探求知识;为学生提供发展思维的平台,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拓展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质疑。那些表达含蓄、意味深远的课文较为适合这种教学策略。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都是古代文人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表达自我志向和情操的文章,也都是托物言志宣扬儒家文化的名篇,而儒家文化又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细心的教师可以抓住两篇课文末尾的关键句“孔子云:‘何陋之有?”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开展教学活动。这两句发问掷地有声,对前文的描述进行了有力的总结。“那这两句话究竟有什么含义”“二者之间是否有共通之处?”这样的问题具有统领两篇课文的作用,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结合课前让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学生讨论明确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点自然而然地回到文本中,此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和钻研,学生可以发现疑问。无论是表达形式上的还是主旨内容上的,教师都应当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与解答。此时,教师就应当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第一是通过看题目、联想、审题、释题来质疑;第二是思考文本中有没有修辞手法,并思考其运用在句、段、篇中的作用;第三是透视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者是前后相互有联系或者看似矛盾的地方,可以作为质疑的突破口。

其次,还可以引导学生用换字词、换句式、换词序比较质疑,读文章开头、结尾联系质疑,找中心句质疑等等。上面所提到的就是通过文字末尾语句来引导学生质疑。大胆质疑和合作讨论可以是相辅相成的。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能力。“刘禹锡心中的君子到底是怎样的人?”“周敦颐心中如莲一般的高尚品格又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对儒家文化的延伸思考。《陋室铭》这篇课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陋”与“不陋”这两个角度去讨论儒家文化中追求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向。

《爱莲说》这一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最后一段中的语气词“噫”出发,讨论并挖掘作者对莲花的思想感情以及儒家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启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质疑,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合作讨论学习,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对于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部分能更加游刃有余的解决,理解课文所传承的传统文化因素也就顺其自然了。

四、拓展阅读,联系生活

拓展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迁移”是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的活用能力。此策略为延伸性策略。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要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上出现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类似的情况,进行拓展运用。对于这些知识,学生们都很感兴趣,经常在下课后讨论他们在生活中发現的文化问题。通过互相交流,学生积极观察、思考相关问题,有效地解决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隔离的情况。

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岳阳楼记》,是一篇传颂千古的名文,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是雄伟壮阔的人文景观,第二是忧国忧民的政治觉悟,第三是不同以往的创新表达,第四是淡之如水的君子之交。这些都是传统文化所包罗的因素。众所周知,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既然岳阳楼作为本文标题,那么了解岳阳的地方文化就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一环。教师要把握住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特点,可以试着提问学生“是否去过湖南?”“是否了解过湘湖文化?”若是没有,就组织学生提前搜集与湘湖文化、作者生平以及本文创作背景相关的资料。这些用于拓展性阅读的资料功能是多元的,但是应当有所侧重,即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尽量贴近。例如对于《岳阳楼记》这篇课文,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并教育学生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要沉着冷静,要以平常心对待。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尽可能地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感受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评价作者的观点,感受文章的积极意义,教育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多种角度,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索《岳阳楼记》的传统文化底蕴,尽最大努力发挥其育人功能。

本文探讨的细读、讨论、语感、拓展四个课堂教学策略,以语感培养为目标,以细读文本为基础,以讨论质疑为手段,以拓展阅读为运用,相辅相成,旨在培养学生传承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基本能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需要根据文本内容和具体学情,灵活处理,不断创新,讲求实效。

[作者通联: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文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背课文的小偷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