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量”工具中体验“量感”
2017-12-11戴琦
戴琦
[摘 要]以“认识厘米”为例,借助丰富的活动体验,让学生感知长度单位及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量感。
[关键词]长度量感;数学感量;认识厘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43-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十大核心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利用“感量”工具体验“量感”,我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厘米”时,借助丰富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了解长度单位产生过程的基础上,学会用厘米来表示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一、在对话活动中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片段1]
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如果要测量课桌的长度,你会用什么来测量?
生1:用尺子来测量。
生2:用手指的长度来测量。
生3:用手掌的宽度来测量。
(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得出测量结果:15厘米、3根手指长和4个手掌宽)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4:因为测量工具不一样。
师:是的。为了统一长度单位,我们聪明的祖先发明了“尺子”这个测量工具。请你仔细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生5:数字、刻度线、厘米(cm)。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对话引导学生体会到测量工具的多样化及利用尺子测量的优越性,明白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在操作活动中建立1厘米的量感
[教学片段2]
师:你们知道怎样的长度是1厘米吗?
生6: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刻度1到刻度2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刻度2到刻度3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师:你的意思是说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对吗?我们用两个手指之间的长度来表示1厘米,并用尺子量一量,把正确的1厘米的长度记在大脑中。
师:现在请在纸上把你记住的1厘米画下来,再用尺子来比一比你画得长了还是短了。再画一次看看如何?
(学生在纸上画1厘米,教师巡视)
师:我们已经记住了1厘米的长度,请你与同桌合作,找一找你身边1厘米的物体。
生7:大拇指手指甲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8:田字格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有目的地设计了丰富的操作活动,如感知1厘米的长度,画1厘米长的线段,找身边的1厘米物体,等等,以帮助学生对1厘米“量感”的建立。学生在这样一次次的视觉和动手活动中,不断调整并加深了对1厘米的认知,为后续认识几厘米奠定了学习基础。
三、在自主探究中认识几厘米的长度
[教学片段3]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厘米的长度,在尺子上你还能找到几厘米?
生9:2厘米。2个1厘米就是2厘米。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刻度2到刻度4也是2厘米……
生10:5厘米。5个1厘米是5厘米。刻度0到刻度5是5厘米,刻度1到刻度6是5厘米,刻度3到刻度8也是5厘米……
生11:10厘米。10个1厘米是10厘米。刻度0到刻度10是10厘米,刻度1到刻度11是10厘米,刻度2到刻度12是10厘米……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尺子,先估一估哪根手指的长度最接近5厘米,再用尺子测量,以验证你的想法。
生12:中指和无名指的长度最接近5厘米,我已经量过了,无名指正好是5厘米。
师:那生活中有10厘米长度的物体吗?
生13:教室里电灯开关的长大约是10厘米,粉笔的长度大约是10厘米。
……
在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从认识2厘米逐渐拓展到认识10厘米,这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厘米数的变化规律。而从“估一估”到“找一找”的探索活动,则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量感。
总之,“量感”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有规划地设计具有操作性的活动,让学生在估一估、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动中建立对长度单位的感知,从而更好地强化学生对长度单位系统的认知。
(责编 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