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互联网+”创新高职教育模式的新路径

2017-12-11庄方琪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新路径互联网+互联网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7.11.020

收稿日期:20170406

基金项目:中华职业教育社2016年度重点研究计划“依托‘互联网+创新高职教育模式的新路径”(ZJY16060),项目负责人:庄方琪,参与人:黄瑞梅、吴良斌、罗火钱;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JA1579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庄方琪(1974—),女,福建莆田人,高级统计师,从事教育统计、教育管理研究。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对高职教育带来了多元化的影响,通过对福建省各高职院校信息化水平现状的分析,阐明福建省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不足。以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拓宽“互联网+”的渗透面、互联网特征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学生特点开发相应硬件载体、依托学院科研平台促进产学研用融合、推广云平台教学等5个方面提出创新教育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育模式;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1005703

随着“互联网+”在2015年初的两会上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作为传统行业的教育行业,也莫能避之。如何迎接现代信息技术浪潮的挑战,借助“互联网+”这一新兴的技术来实现传统高职教育模式的改变,值得我们思考。

一、“互联网+”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一)“互联网+”教育的背景及政策导向

2012年3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对我国未来10年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教育信息化首次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特别强调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7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这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为“互聯网+”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随着“互联网+”计划的推进,教育信息化将迈进更加高效、互动和个性化的发展阶段,“互联网+”是教育信息化的具体表现。

(二)“互联网+”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技术教育,它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高职教育已有了很大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校园环境及软、硬件设施及师资培养上均有了很大的改善,已成为了培养技能人才的生力军和拉动地方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各高职学院普遍接入了校园网,自国家实施“三通两平台”以来,基本实现了校校通。“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对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较大的冲击,给大家带来便利,为教育打破了院校的界限,打破班级的界限,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使教师采用多元化创新的现代教学方法,使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教师的互联网技术掌握的程度,学生对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教学的授课方式的接受程度及教学资源的不均衡问题,边远山区高职院校互联网建设水平与比较发达地区高职校互联网建设的水平存在差异问题。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有许多负面的信息不加筛选地出现在网上,因此,应围绕学生和教师专业知识教育、思想教育,体现“互联网+”的便利,紧贴师生教育工作,促进高职教育模式的变革。

二、对福建省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调查结果

(一)福建省高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模及相关的调查

《福建省教育事业统计简明资料2014—2015学年度》显示:2014—2015学年度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络信息点数为834 300个,其中无线接入29 643个,上网课程为13 036门,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达471 708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达280 990.27GB,数字资源量总数为1 518 251.38GB,其中电子图书629 435.06GB,全省高校参加信息化培训人次为24 825人,专职信息化工作人员为1 275人。

以上数据表明:当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规模和水平较之前发展迅速,教育信息化为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和提升各校的办学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动力。

(二)对福建13所高职学院信息化情况进行的调查

对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等13所工科类高职学院的走访和问卷调查,对主要几个方面数据进行了整理,结果如下:各高职学院均已建立了校园网,有主管教育信息化的部门或机构,学生平均上网时长为3—5小时,教师在授课中均已借助了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在网上共享精品课程等教学资源,学生人均移动设备平均达2台,学生上互联网的用途主要为浏览网页、视频、电影等内容(占30%);满足微信、微博等社交需要(占30%);网上商城、淘宝等个人生活物质需要(占30%),网游等娱乐需要及其他项目(占10%)。对各高职学院网络管理服务及网速等的满意度大部分学生都选了比较满意或基本满意。经过调查,在高职学院校园网应用面较窄,仅限于办公电子邮件传送,在网页公示相关校园资讯、动态等;教师上课仍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其他一些新兴的信息化工具用得较少,教学方式仍比较传统。管理模式渗透信息化的模式少,校园文化宣传多以定制标语牌、制作宣传栏等一些传统方式出现,少了信息化的元素;师生互动还只限于微信、QQ群等沟通;大部分高职的网络教学平台还未建成,无法实现课堂上一对一的互动。此外均设置了信息或计算机课程。endprint

(三)以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水平为例,详细分析其现状

1学院持续加大了信息化工作的基础性建设投入

2000年,学院自行开发了办公平台,当年可实现如学生学籍、公文查询、学籍管理等相关资源的共享,通过校园网指定的账户进行查询;及时将学院的动态新闻在学院主页上公布,为学院师生及校友了解学院信息提供了便利;学院自主研发了学生顶岗实习动态管理平台,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2学院借助新校区建设的有利契机,校园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质的飞跃,为学院“互联网+”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夯实了基础

2014年学院开始启动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可视化多媒体教室、云平台的建设。其中数字化网络多媒体教室项目建设分二期进行,现已建设完成,使教室均达到数字化多媒体功能。通过建设教室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每间教室以多媒体网络中控为核心,将投影机、电动幕布、功放音箱等信号源结合起来,同时安装了电子巡查系统,可通过监控资源提供信息的来源,通过传输网络将监控数据传输到巡查和指挥主控中心,将监控数据与省考试院教学对接,实现多媒体教室的远程集中控制管理。学院下一阶段准备录播系统的建设,建成后可使课程资源实现即时录播的功能。此外,还加大了投入建设建筑工程的有关仿真实验室,对实践环节进行真实境况的模拟和教学。

3学院引入了优质的网络资源

(1)采用多媒体等“互联网+”方式创新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2015年7月,腾讯正式推出“互联网+教育”的QQ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学院于2015年11月开通了官方QQ校园号,由学生宣传中心负责运营。QQ校园号除了每日推送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话题外,还先后开辟了失物招领、通知公告、快递查询、学生汇、校园点歌墙、校园圈子等实用、特色栏目,方便了师生的互动。2016年9月,学院首次尝试网络迎新,通过对易班网校本化平台、微信公众号、QQ校园号之间的资源的有效整合,完成了线上新生信息查询、数据采集、在线缴费,同时还实现了全校新生班级官方QQ群的自动创建和高效运行。

(2)采用多媒体等“互联网+”方式对校园文化进行宣传。目前学院还成立了传媒网络工作团队,引入多媒体技术,运营新浪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制作系列文化产品,微视频、微直播等文化短片。在主页上建立了易班网,并将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放在网页上,方便学生扫码。2016年底学院尝试将文化节系列活动在新浪微博“福建微校园”上进行转播。如建筑工程系的“鲁班文化艺术节”,用“一直播”方式,在线观看人数达2.8万人,累计观看人数达48万。新浪微博话题访问达到94.3万人次,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新浪微博也对该活动进行了转播,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3)在教学过程不断渗透“互联网+”模式。学院主页在线教学资源平台上已设置了精品课程、校本资源、在线课程、专业教学资源、文献资源等,目前学院的电子图书达96 097册,网上课程门数达49门。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不限地点地开展线上自主学习。学院组织开展“互联网+教学”创新平台使用系列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初步掌握了“麦可思智能助教平台”的使用方法,今后将通过“互联网+教学”新技术系列培训,使全体教师能熟悉并熟练掌握使用这些新技术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并进行实际模拟操作。构建起“互联网+”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框架体系:“线上线下”立体推进的上层、中层、基层职教师资”的三级师资培训体系。

(4)开展“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活动。评选电子商务之星、创客之星,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项目进行创业。

三、综观全省高职院校“互联网+”运用情况,还存在着运用的困难及不足(一)教育信息化全员参与的意识仍需要提高

全体教师今后不仅要提高认识,还应该通过集中培训、在线学习等手段提高全体教职工的信息化水平,使之掌握一定程度的“互联网+”运用能力和技术。

(二)受限于办学经费,影响“互联网+”运用范围

由于高职学院的办学经费较为紧张,影响了“互联网+”设施建设的投入,“互联网+”运用的范围还比较窄,广度、深度不够,没有涵盖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三)课程资源缺乏整合,共享力度不够

对教育过程产生的数据资源利用度不高,对优质的课程资源或网络资源没有进行很好的整合,优质课程建设的相关材料,品牌专业群的建设过程信息化程度不够鲜明。高职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互联网+”技术手段,在高职院校营造一种充满信息,方便教育和學习者获取信息的环境。

四、运用“互联网+”创新高职教育模式的途径

今后学院应在“互联网+”的运用手段及运用的深度、广度上进行更加多样化的尝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围绕高职教育,将“互联网+”特征渗透到各个环节

围绕高职教育,将“互联网+”特征渗透到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管理等方方面面,涉及面得以不断拓宽。利用“互联网+”搭建数字化校园,购买相关的软件,做好现有的教务管理、学生信息、师资情况、资产管理及其他各模块数据信息的接入,实现校园大数据的建构,对学院的基本办学条件情况进行校内共享。

(二)结合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群建设,建设具有互联网特征的课程体系

根据“水利、建筑、机电、电力、信息”5系+“基础部、思政部”2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特点,用 “互联网+”可提供的便利,比如微课、慕课教学,把教学点分解,便于学生自学以及复习。通过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精品课程的网上建设,使学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在任意地点共享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三)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地开发“互联网+”教育的硬件载体

结合高职学院学生特点,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快捷便利的特点(特别是以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为媒介),通过微信、QQ、微博、APP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成效。endprint

(四)充分依托学院科研平台,促进产学研用融合

依托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暨清华大学海西水利综合实践基地和数字流域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动力电池材料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三明市CAE技术研究中心、三明市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及先进纳米材料研究中心等五大科研平台, 结合学院的教学,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寓教于科研中,并提高信息化水平。

(五)推广云平台教学

教师们可直接通过云盘下载到本地进行教学,实现资源的高度整合和共享。设计云教室,改变现有教师自带笔记本的上课模式,教师只需课前将相关资料放到云端,上课带一张校园卡即可。同时,还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多媒体教室运维压力大,技术人员工作量大的缺陷,使网络资源得以高度利用,云桌面如未被使用,则其资源如内存、CPU等可释放出来供其他云桌面使用。

五、结论

高职教育信息化任重道远,“互联网+”运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要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不断创新“互联网+”的运用方式和模式,以此带动传统高职教育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报,20150720.

[2]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

[3]童顺平.高校“互联网+教学”:内涵与特征[J].重庆高教研究,2017(1).

[4]郭继文.“互联网+”研究综述[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1).

Relying on “Internet Plus” to Innovate the New Path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f Fujian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ZHUANG Fangqi

(Fujian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Yongan 366000,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plus” has a diverse influence 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leve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Fujian province, and expounds the difficultie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Fujian province. Taking Water conservancy electric pow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in Fujia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mode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broadening the coverage of “Internet plus”, building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he Internet features, developing hardware carrier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based on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and popularizing the teaching based on the cloud platform.

Key words:“Internet Plu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new path

(責任编辑:侯秀梅)2017年11月第36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7Vol.36 No.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路径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